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1前言 火力发电是靠燃煤(或油)释放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以推动汽轮机作功,转化为电能,作完功后的蒸汽经凝汽器冷却后循环使用。蒸汽的冷却是由冷却水系统通过凝汽器完成的。循环冷却水有淡水和海水之分,为了节约用水,冷却水常常循环使用,含盐量逐渐增高。随着含盐量的增高,循环冷却水的腐蚀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如何保障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对于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以淡水为补充水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及防护技术。 2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现状 火力发电厂冷却水系统中循环水管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炼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垢样成份的分析,结合换热设备的垢层状况,判断出冷却水系统的水冷却器腐蚀、结垢倾向,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原油田文一污水站水质分析和腐蚀监测结果,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原油田文一污水站腐蚀状况进行了分析,灰关联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影响中原油田文一污来水腐蚀性的主要因素是∑Fe含量、pH值、Fe3+浓度、SRB(硫酸盐还原菌)含量、HCO3-浓度和TGB(腐生菌)含量;影响中原油田文一污处理后水腐蚀性的主要因素是矿化度、Ca2+、Mg2+、Cl-、SO42-和Na+浓度.对中原油田文一污来水、处理后水的水质与腐蚀速率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高来水的pH值、控制污水中SRB及TGB含量、降低污水中∑Fe浓度,对于降低腐蚀速率意义重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灰关联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灰关联分析方法为中原油田文一污水的腐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  相似文献   

4.
赵永韬  赵常就 《腐蚀与防护》1999,20(8):343-345,349
运用恒电量技术对使用聚合磷酸盐配方的冷却水系统进行腐蚀监测,通过Rp、Rf等参数的分析来研究pH对聚磷酸盐操作效果的影响,能随时报道膜层的生长和维持情况,灵敏地反映水处理各阶段的腐蚀变化,为循环冷却水的腐蚀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恒电量技术对使用聚合磷酸盐配方的冷却水系统进行腐蚀监测,通过Rp,Rf等参 分析来研究影响操作效果的主要因素。能随时报道膜层的生长和维持情况,灵敏地反映水处理各阶段的 腐蚀变化。为循环冷却水的腐蚀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情况和存在的腐蚀和堵塞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摸索,提出了整改对策并进行了实践.整改后冷却水的水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作者强调在保证水质稳定剂正确加入和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加强循环冷却水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城市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情况,介绍了循环冷却水补水质量,分析了再生水主要成分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的影响,并介绍了为保证安全使用再生水所做的主要工作,强调了公司安全使用再生水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循环冷却水换热设备腐蚀机制及分类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循环冷却水换热设备腐蚀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冷却水腐蚀监测、预测和防腐对策3个方向上。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结合现场水质参数与腐蚀速率实测数据进行腐蚀特性预测,并应用电磁物理法与其它腐蚀防护技术协同作用这一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对某核电厂循环冷却水管道进行腐蚀检查过程中,发现管道表面涂层多处失效,基材严重锈蚀,本文对循环冷却水管道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腐蚀情况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交流阻抗法在凝汽器黄铜管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交流阻抗法研究凝汽器黄铜管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腐蚀问题.采用热电厂实际使用的黄铜管制作管状传感器,利用交流阻抗法在同种材料三电极体系电解池中测量传感器的电化学阻抗谱,并与经典三电极体系电解池下的数值作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室数据与现场测试数据基本吻合,交流阻抗法可以提供凝汽器黄铜管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年腐蚀速率和极化电阻,帮助现场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凝汽器黄铜管的腐蚀状况.交流阻抗法可以有效地评定黄铜管的耐腐蚀性能,为现场腐蚀监测,进而指导生产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1.
超超临界机组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首台超超临界机组水冷壁发生高温腐蚀的基本情况。对水冷壁管进行外观检查、金相分析和能谱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管子外表面存在高温硫腐蚀,对发生腐蚀的原因作了探讨,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魏洁  董俊华  柯伟 《金属学报》2012,(1):115-121
本文对化学剂冷却热轧螺纹钢在两段式冷却(前段化学剂FM冷却+后段水冷)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在实验室对前段化学剂FM冷却生成的氧化皮的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工业现场一段式水冷的工艺参数,模拟了一段式水冷的温度场.对比一段式水冷的温度场,分析了两段式冷却的工艺参数对冷却过程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前段化学剂FM冷却时,采用较小的对流换热系数,有利于提高前段化学剂冷却时的氧化温度,从而改善氧化皮的质量;在后段水冷时,在保持原一段水冷的对流换热系数的情况下,两段式冷却水冷段的冷却曲线与一段式水冷非常接近,能够满足Ⅲ级热轧螺纹钢的力学性能的要求.采用有限元模拟优化的工艺参数,在实验室模拟了前段化学剂FM冷却过程,获得了致密的氧化皮,其耐蚀性能显著优于水冷钢筋,说明采用前段化学剂冷却来改善水冷钢筋的耐蚀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某公司炼油部2#循环水为多套生产装置提供循环冷却水,运行期间循环水现场换热器监测结果连续几个月超标,多台水冷器出现泄漏情况,停车期间腐蚀调查和垢样分析结果,都表明水冷器腐蚀非常严重,本文针对水冷器的严重腐蚀问题进行了腐蚀原因分析,并阐述了腐蚀泄漏对循环水系统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循环水系统出现的腐蚀问题,综合分析水质等各种因素变化,深入的阐述氨对循环水的影响。通过调整缓蚀阻垢药剂、改变杀菌处理措施,使循环水腐蚀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循环冷却水中 2507 双相不锈钢微生物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福洋  赵国仙  杨东平  孙蕊 《表面技术》2015,44(6):70-74,87
目的研究2507双相不锈钢在循环冷却水模拟溶液(添加微生物SRB+IOB)中的腐蚀特征,确定其腐蚀机理。方法模拟某炼油厂循环冷却水溶液,采用S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分析2507双相不锈钢在SRB+IOB循环冷却水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腐蚀产物形貌及其电化学腐蚀情况。结果2507双相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很低,属于轻度腐蚀;在循环冷却水模拟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具有明显的钝化区,且钝化膜具有良好的自修复能力;腐蚀倾向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腐蚀速率随时间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结论 SRB和IOB及其代谢活动与Cl-协同作用是点蚀的主要原因;2507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钝化性和耐微生物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氮肥厂工业冷却水腐蚀监测中出现的点蚀问题,对其水质的日常控制及在用的水处理药剂进行45天跟踪分析,发现产生点蚀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日常控制指标及水处理药剂配方的调整,解决了氮肥厂工业冷却水系统管线和设备的点蚀问题,为装置今后运行做好技术预防。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电位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等研究了不同冷却方式对25CrMo48V超高强度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5CrMo48V超高强度钢炉冷后的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空冷后为下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水淬后为板条马氏体。由电化学分析可知,不同显微组织的试样在NaCl溶液中具有相似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在质量分数为1%、3%、5%、7%的NaCl溶液中,不同显微组织的试样具有相同的腐蚀速率变化规律,下贝氏体组织的空冷试样腐蚀速率最低,而板条马氏体组织的水淬试样腐蚀速率最高。通过观察不同显微组织的试样在NaCl溶液中浸泡后的宏观腐蚀形貌,可知下贝氏体组织的耐腐蚀性最好,板条马氏体组织的耐腐蚀性最差,与电化学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冷却水电化学处理是利用水及水中矿物质的电化学特性,在外加直流电的作用下,使部分结垢物质以固体形态在阴极析出,同时可以调节循环冷却水的pH,并施加阴极保护.阳极则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杀菌物质,加上水经过电化学设备处理后,水分子团会变小,使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离子浓度在较高的情况下仍可很好的控制腐蚀发生及微生物滋生.循环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现场冷却循环水的水质情况,通过正交试验有针对性地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冷却循环水的缓蚀阻垢剂配方。经静态阻垢试验和缓蚀评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有良好的缓蚀阻垢性能。在现场应用中,对改善水质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垢样中铁元素含量是判定循环冷却水装置腐蚀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满足污垢特性预测的需要,实验设计为动态封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模拟垢样生成,并在模拟试验期间实时取动态水样检测其中的铁离子含量、微生物数;在线监测pH、溶解氧、腐蚀速率等.在垢样的精准分析中,以JY/T 015-1996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得的垢样中铁离子、铜离子、有机物含量.结果表明,水中铁离子高,垢样中的铁元素检出值高,表明腐蚀程度也相对高;另外,垢样中的铜离子含量高,垢样中的有机物的含量就低,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