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存在边水,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边水侵入严重,造成油井含水率急剧增加。为此,对蒸汽吞吐井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适用于边水能量适中、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且在强水淹时实施能取得较好的抑制边水效果。应用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措施有效率100%,平均含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达到了抑制边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无法实现远距离的泡沫堵水调剖,而泡沫吞吐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明确吞吐井的泡沫控水增油作用机理,在评价泡沫体系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封堵性能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比氮气体系、起泡剂+稳泡剂体系及氮气泡沫吞吐的实施效果,分析氮气、起泡剂及稳泡剂各自在氮气泡沫吞吐中所发挥的作用,明确氮气泡沫吞吐控水增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氮气泡沫体系与目标地层适应性良好,在矿化度4176 mg/L、温度85℃下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97 mN/m,泡沫综合指数为14750 mL·min,阻力因子在地层渗透率500×10-3数1500×10-3μm2情况下为26数103。氮气泡沫吞吐的作用机理如下:氮气的保压增能作用贯穿始终,并且占主导地位;起泡剂+稳泡剂能控制氮气的气窜,与氮气形成泡沫扩大波及体积;泡沫的形成发挥了独有的选择性封堵作用,良好的控抑了边水。  相似文献   

3.
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边水不均匀推进,导致水淹程度严重不均,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通过建立相应的实验模型,对比氮气吞吐、起泡剂+稳泡剂吞吐的物理实施效果,分析了氮气泡沫控抑边水效果的影响因素、优化了注采参数,并简要探讨了其控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氮气泡沫吞吐发挥了起泡剂+稳泡剂和氮气"1+1大于2"的效果,其驱油效率比水驱开采阶段提高了6.12%,含水率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1.81%;氮气泡沫吞吐在非均质储层和低黏原油条件下控抑边水效果更佳;在边水能量较弱(折算泵度0.5 m L/min)情况下,氮气泡沫吞吐控抑边水效果更好;在边水能量较强(折算泵度2.5 m L/min)的情况下,选择泡沫注入量0.1 PV、闷井时间24 h、注入时机在含水85%数98%范围内能使氮气泡沫吞吐控抑边水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边水油藏而言,边水一方面是驱油动力,同时在高采油速度下,边水会沿低压带突入生产井区,造成边水波及体积系数低、油井水淹、高含水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体区块的采出程度。为此实验应用了氮气泡沫堵水技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评价出适宜于春光油田的氮气泡沫堵水配方体系,其成胶时间可调,封堵效率达90%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某油田A区块属于小断块边水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边水的影响,采出程度低。本文结合A区块油藏物性条件及油井实际动态生产数据,对A区水淹规律、边水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A区边水突进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出了A区氮气泡沫抑制边水的设计方法,为下步A区边水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中原油田胡12块稠油热采井生产后期气窜以及蒸汽超覆造成的汽油比下降,边水水窜造成的含水率高等问题,开展伴蒸汽注氮气泡沫抑制边水的室内实验研究。对发泡剂的性能、注入时机以及边水能量大小对抑制边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发泡剂浓度并不是越大越好,最佳发泡剂浓度范围为0.4%~0.6%;阻力因子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00度温度下,发泡剂阻力因子达到45以上;边水水窜以后,注氮气泡沫时间越早,原油采出程度越高;氮气泡沫在边水能量较强的情况下也能发挥较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永革  刘慧卿  庞占喜  卢川 《特种油气藏》2013,20(1):139-142,158
采用水平井与直井相结合的开发方式,在近边水区布置1口水平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边水油藏水平井注泡沫挡水技术。"-3边水入侵,水平井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利用高压向水平井中注入氮气泡沫并形成泡沫带,延缓边水的再次入侵。模拟结果表明,直井注泡沫会造成边水绕流,不能有效挡水,而水平井注泡沫则可以形成1条狭长的泡沫带,有效阻挡边水入侵。通过正交设计法对水平井无因次避水距离,无因次垂向深度以及无因次长度优化后。最优方案与不采取挡水措施相比4周期可累计增油1.55×104m3。通过在边水入侵区域加入1条高渗带的方法对非均质边水油藏水平井注泡沫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泡沫可以很好地发挥调堵功能,使水侵剖面更加均匀,有效改善边水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LF油田馆陶组为边水活跃的稠油油藏,2010年以来采用水平井热采开发,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油藏内部压降大、油井水平段动用程度不均、边水侵入快,导致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周期油汽比降低、开发效果变差。2014年开展水平井氮气泡沫堵调工艺试验,分别采用氮气泡沫增能、氮气泡沫调剖和氮气泡沫加栲胶复合堵调技术,共实施堵调20井次,区块日产油增加60 t,油汽比提高0.6,地层压力上升0.5 MPa,较好地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特点,分析了油田开采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应用了以降黏辅助吞吐技术、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为主体的浅薄层稠油热化学蒸汽吞吐技术,并对各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河南油田3年来应用稠油热化学蒸汽吞吐技术累计增油11.51×104 t,提高采收率2.2%,为稠油热采后期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蒸汽吞吐是开发稠油油藏一项重要的热采技术,然而由于边水侵入导致吞吐井含水率急剧增加,边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的开发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在蒸汽驱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模拟边水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的实验装置,对氮气泡沫堵水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维双填砂管实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储层水侵程度、边水能量大小和原油黏度对该技术的效果有显著影响。注入时机越晚,堵水效果越明显;堵水效果会随着边水能量增强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原油黏度越大水侵时间越早,堵水效果越差。通过一维双填砂管实验研究了该技术的注入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式为氮气段塞+氮气泡沫段塞+蒸汽段塞。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该技术更适用于蒸汽吞吐井周期吞吐含水率不小于80%的边水水侵油藏、储层边水能量中等和油藏条件下稠油黏度小于10 000 mPa·s。目标稠油油藏的水体倍数为5~10倍,油藏条件下原油黏度小于5 000 mPa·s,满足矿场试验的条件。根据研究结果在海上W油田P8H和P9H井进行了矿场试验,作业成功率100%,油井周期吞吐含水率平均降低22.5%,周期增油量平均提高4 914 m3。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