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数字旅游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述了数字地球平台的概念和发展,针对数字旅游建设分析了数字地球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总结出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数字旅游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最后结合具体的应用详细论述其过程的技术和方法,得出了利用数字地球平台来建设数字旅游系统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的结论,并指出了未来数字旅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球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在建立数字地球的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化、标准化与地域特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域特点进行信息与模型的配置。矿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区域,对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化、可视化的空间分析模型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需求。数字地球将成为实现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矿区可持续发展决策模型。探讨了在矿区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地球的技术体系及其基本应用,并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球”的支撑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方式。创建数字地球所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已经和正在开发。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以空间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空间对地观测的成熟,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构成了创建数字地球的支撑科学技术和手段,数字地球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知     
数字地球 1999年11月29日在北京开幕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引起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 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口     
数字地球与跨世纪的矿山测量学术研讨会在敦化召开2 0 0 0年 7月 2 5~ 2 7日 ,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在吉林省敦化市召开了“数字地球与跨世纪的矿山测量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矿业大学 ,上海梅山矿业公司、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程学院、大同矿务局、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大同煤校、煤科总院唐山分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上代表们围绕数字地球的概念、理论和技术 ;数字地球与矿山测绘科技的发展 ;数字地球与工矿区 (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对有关这方面的论文进行了交…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球”是地球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和技术的交叉前沿学科。文中简要论述“数字地球”的内涵、由来及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讨21世纪初叶矿山测绘科技的发展动向,以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与数字矿区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分析了数字地球的提出、定义、意义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介绍了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概况 ;介绍了数字中国行动计划、数字中国的内容与现实条件 ;讨论了建设数字矿区重要子集之一———数字矿山的必要性、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矿区与矿山测量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数字地球”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数字地球”提出后在国内矿山测量界引起的反响。针对当前矿山测量学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问题,分析了建立数字矿区和数字矿山对矿山测量界的挑战与机遇,并对矿山测量界当前可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数字矿区与数字矿山的建立将是矿山测量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拓宽生存空间和应用领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9.
徐石旺 《地矿测绘》2007,23(3):39-42
数字小区是数字地球的微观表现,是数字地球微观化和精确化应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小区的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数字小区的发展,应用GIS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介绍了GIS在数字小区建设中的应用,并指出利用GIS建立小区地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小区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加速建设中国数字地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地球”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它的建设及应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化、教育、生活和娱乐等诸多领域和方面,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此分析、论述了建设中国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就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实现数字中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发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空间信息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得应用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VRGIS)技术对油田进行三维显示和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基于此,以中国石油总公司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为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图像及油田勘探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构建了包含油田各类相关信息的三维动态可视化软件系统.该系统基于VB汇编语言,利用Skyline公司的Terra Builder和Terra Explorer Pro软件实现道路、电力线路、输油(水)管线、采油、注水设备信息及其所处位置地形地貌及相关地质现象的展示、浏览,相关属性信息的查询,同时还可以进行常规的三维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肖寒  宋金玲  吴侃 《地矿测绘》2003,19(2):18-20
随着“数字地球”时代的到来,各“数字”工程纷纷启动,数字矿区建设也提上日程。本从中国矿区的现状出发,从区域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诠释了矿区的概念,对数字矿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给出了数字矿区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框架。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目前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Ajax技术与WebGIS的集成进行了研究,重点对基于Ajax技术的Web-GIS在数字城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质资料馆平台智慧运维体系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地质资料馆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数据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服务支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运维体系,切实有效的支撑全国地质资料馆面向社会化服务的综合保障能力。本文对数字地质资料馆平台智慧运维体系探索和实践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对物理环境、IT基础设施运行、网络环境、存储和备份系统运行和安全管控等运维工作进行功能分析和探索实践,对信息化技术在地质资料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和支撑能力具有基础理论依据数据支撑,同时促进地质资料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结合欧共体应用先进地球观测技术评价和监测欧洲采矿活动环境影响(MINEO)项目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创新成果,面向我国煤矿区采矿环境损害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大需求,探讨了MINEO项目对我国采矿环境监测的启示,提出构建综合技术体系、推进环境参数遥感定量反演、开展高光谱遥感应用、发展多目标遥感应用体系、集成遥感及GIS与专业分析模型、建立示范基地与相关标准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子政务概念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现况,重点探讨了XML数字签名技术及其与传统数字签名技术的不同之处,最后实现在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主要信息源,实现煤矿区地形图快速成图;讨论了快速成图的关键技术并对地形图精度用GPS进行了检校。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矿区地形图快速成图是可行的,可以满足矿区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数字采矿软件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  王李管  毕林  曾庆田 《金属矿山》2010,39(12):107-112
数字矿山技术作为提升矿业企业技术与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数字采矿软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数字矿山建设的核心,其体系架构、功能划分、实现技术等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操作效率、通用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等关键问题的解决。以DIMINE数字矿山软件系统为例,分析了我国数字矿山软件系统开发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矿山实际需求的数字矿山软件系统平台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揭示了数字矿山软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gives new information on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ining in the south of Russian Far East. Th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Earth remote sensing data;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for nature–technology systems; combination of the calculated vegetation index and digital relief model to implement individual estimation of the induced impact and natural effects; joint analysis of the induced impact based on satellite monitoring and field survey data; computation of ecological-and-economic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