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端于美国,如今仍在蔓延和深化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且再次凸显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处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边缘”地带上的亚洲国家,我们不仅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并力争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需要冷静地认真研究:在走向合意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漫长时期,如何建立一种稳定的地区性货币金融安排(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机制),有效地防范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对本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意外侵扰,最大限度地维护区域内国家的利益。亚洲国家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面临巨大困境。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危机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11月15日华盛顿G20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让世界不得不再次面对老生常谈问题,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为了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再一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新兴经济体对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质疑.中国提出的创造出超主权货币以取代当前美元地位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超主权货币的建立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很可能会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过渡阶段,逐渐减少世界经济对美元的依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超主权货币为核心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不是哪一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造成金融危机波及面如此广泛、经济衰退程度如此之深的深层次原因。而这种不平衡以及美国模式得以根植的基础,则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5.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社会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国际社会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调整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日益增强.一方面,中国的汇率制度、储备资产构成、人民币的可兑换性、资本项目开放、金融安全等日益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在新一轮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中,中国正经历着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中国应在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如何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不同的经济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从国际货币体系所主要包含的储备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和国际资本流动等视角看,这些改革的设想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潜在趋势.中国应当根据这些新的趋势,设定新的国际环境下的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危机将是美元地位一个历史转折点。中东国家目前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和外汇资产贬值等问题,这将可能促进其将货币由钉住美元转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从而可能导致石油以美元计价机制终结。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上全球经济或金融危机中美元汇率走势,借以理解和预测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元汇率走势。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崩溃,大多数国家放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采取浮动汇率制。本文选择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起点,分析其后历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元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9.
越南2007年GDP刚刚超过700亿美元。然而她现在却成为世界媒体的焦点:高通货膨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多的外债规模,这个国家的货币体系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1996年夏天,随着国际游资大规模攻击泰铢,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迅速蔓延。今天,人们发现越南经济的一系列状况与那场危机前的泰国经济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0.
1946-2008年的60多年间,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为标志,前24年与后37年两个时期显著不同的特征是,前者为固定汇率,后者为浮动汇率。在后一时期,全球国际储备快速增长,金融危机频繁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里芬难题”和浮动汇率制度。美国政府利用全球化红利及最后一轮世界经济周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储备增长速度和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正确认识当前的全球国际储备增长和主权财富基金等问题,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着手。  相似文献   

11.
货币产生到货币体系的建立,反应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演变进程。货币性质的不同观点,体现了不同阶级的利益需求。货币关系的扩大,是资本主义市场扩展的结果。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个主要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争夺和矛盾斗争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发展、稳定和衰落中有所体现。在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利益斗争的大背景下,国家利益是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利益。危机推动的受迫式改革无法造就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真正能够表达各方民意的只能是平等基础上的协作。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进步》2011,(9):41-41
美国国债信用“被”下调非同小可。因为美国的国家信用支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信用,支持虚拟美元购买力的美国国债的信用,是美国利益最核心的支撑基础。所以,美国通过立法对美国债务做了专门的规定,国债信用受宪法保护。现在美国国家信用被“评”下了最高信用级别,无疑向全球发出警示:美国国债信用基础已经开始动摇,失信概率增大,欧洲债务危机演变成全球债务危机的概率增大。饱受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伤害的全球经济会更加脆弱。简言之,美国的债务危机把全球经济推到了二次探底的边缘。  相似文献   

13.
欧元之困     
欧元是信用货币时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它的设立,是一次开创性的经济学尝试。曾几何时,欧元不仅让欧洲人欢欣鼓舞,仿佛已实现一体化的梦想;其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历程和累累硕果,也让世人刮目相看,日益成为除美元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但是,当前欧元区面临的一系列主权债务危机,却重又引来了人们审视欧元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以来,从泰国开始,亚洲一些国家相继发生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这些国家货币的较大幅度贬值,而且也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本文详细分析了韩国和泰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金融钴机对我国出口、吸引外资及金融政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是增强企业活力和制定并实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等,本文最后提出上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下称《思考》)一文,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笔者以为,周小川行长的文章是近年来中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具建设性的建议,文章从长期、短期两个方向上表达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方向以及其中的中国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元霸权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它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直接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中国处于“高储蓄两难困境”,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平稳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鉴于关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把持霸权的意志,美元霸权并不会在短期内消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应当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的原则的指导下,对内发展自己的经济,对外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与有关国家共同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产出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乃至金融危机.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了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这不仅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而且也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笔者从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错配的情况出发,分析货币错配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基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视角提出解决该地区货币错配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没有经验可循。从国际货币史来看,笔者认为,至少美元取代英镑、日元与马克国际化的不同选择两段历史很值得借鉴。作为后发优势,我们大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充分吸收上述货币在成长为全球性货币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9.
大的危机会带来大的改变,在当前国际国内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改革的讨论中,中国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利益,怎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符合人民币的长远理想,一直是我们试图求索的问题。现任花旗集团另类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和避险基金高级经理楚钢先生表示了如下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考验了企业的财务政策,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企业财务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企业财务政策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可持续财务政策体系,并对其内容与实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