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达良俊  郭雪艳 《园林》2019,(1):8-13
城市生态空间是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上海近期针对城市生态建设提出统筹推进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之"四化"建设。文章基于生态哲学思想,以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三观为指导、奉行"看法、想法、做法"三法论的思维模式,梳理剖析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中存在的"假生态—伪生态"现象,从生态学视角全面理解"四化"建设的生态学内涵,以期通过"增质性绿化、季相性彩化、保育性珍贵化、多元性效益化"的综合推进,科学构建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绿色生命地标,实现卓越全球城市的生态宜居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达良俊 《中国园林》2021,37(5):20-24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引发的都市病,以更好地促进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依据生态建设应具有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哲学观,提出了城市近自然生命地标的构建理念,即营造以乡土植物及土著动物为主体的近自然型“地标性”生物群落,使其成为能够表征城市区域特征的生命新地标.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在上海浦东新区高...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环境和生态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设生态城市,促进生物多样化,维护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以生态建设带动神经发展,并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生态恢复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滕腾 《城市住宅》2021,28(4):133-134
由于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以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圈.通过城市自然公园的生态变化情况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城市自然公园生态建设中不妥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再野化是提高城市生态空间质量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新兴方法。梳理柏林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发展历程,发现其具有鲜明的再野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萨基兰德自然公园、柏林墙绿带和滕珀尔霍夫公园等三个典型再野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柏林城市再野化实践方法与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二战后柏林城市生态空间以生境调查为基础,并通过生境制图发现了再野化的诸多生态效益;柏林城市再野化采取了以人类行为退出为起点、分区空间为手段、设置留野区为特征的规划方法;科研与学术界引领是柏林再野化实践成功的关键,城市生态提质离不开扎实的生态调研、多方共识和政策机制推动。思考城市再野化的价值,以期通过柏林的城市生态空间发展与再野化实践为我国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7.
《华中建筑》2005,23(1):35-35
曹伟博士的《城市生态安全导论》一书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并结合两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所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其中一项是他本人主持宁波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及其预警系统研究——以宁波镇海为例”,其二是参加王建国当代中国城镇建筑环境建设”。因此,该书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其建立的关于城市生态安全的理论框架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城市化的元年,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50%。2010年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元年,城市生态化的完善与建设拉开了一个以低碳理念为先行手段的帷幕。城市化反映在以城市为载体的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并且这样的集中驱动着人类向前进步的文明。对于低碳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开放空间建设与恢复大都囿于城市现状,瑞杰斯特在《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中通过"为伯克利制定一个生态城市战略"提出了一些颇为大胆的设想与有益的建议。对该战略构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与解析,并总结了其在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恢复方面所给予的5点启示:了解城市自然史,重视生物多样性价值,认识到自然恢复的长期性,构建自然系统的完整性,考虑建设用地的系统撤回。  相似文献   

10.
城市近自然型水系恢复与人工水景建设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自然型水系、水景建设是城市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手段,包括近自然生态护岸、水质的综合控制与管理和水体景观绿化三大工程技术体系。其中“生态系统循环法”是水质综合控制与管理的基干技术,是近自然型水系、水景建设的关键。城市水生生态系统的近自然型恢复已开始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也将成为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照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光污染的范围、产生的原因和主要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这一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沙沙  马吉龙 《城市建筑》2013,(22):200-2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景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人居环境下的生态园林建设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了有益提高人居环境下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州市绿色廊道系统为例,在生态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安全、物种安全、游憩安全及文化遗产安全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广州市绿色廊道系统的建设特色与现状,并进一步阐述生态安全研究对实现广州市绿色廊道网络建设优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生态安全的内涵分析.探讨了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的技术框架,并以宝鸡市台塬区规划为案例分析,详细剖析了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的方法过程,以期对震后灾区城乡规划重建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城市规划的空间规划途径,将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应时城市空间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对策,通过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厘清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模型,分析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特点,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格局优化、干扰分析、预案研究等空间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6.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备类扰动的能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并总结...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生态城市在设计、建设中的生态思想,指出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时应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城市规划的空间规划途径,将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应对城市空间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对策,通过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增补,厘清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模型,分析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特点,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格局优化、干扰分析、预案研究等空间规划途径.首先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特点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原则,而后又针对4种研究方法列举了一些案例研究及目前我国研究的动态.  相似文献   

19.
临港新城面临大规模的城镇化发展,而其河道生态系统存在自身脆弱性、水生植物严重缺失、污染负荷的增加使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等状况,故新城镇河道生态化治理不能照搬中心城区的模式。以黄华港为例,从生态护岸的构建和水生植物的重建与恢复、兼岸线改造与亲水功能等角度,论述上海中小型河道生态景观的构建模式和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