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倩 《包装工程》2020,41(16):311-316
目的了解团花纹尤其是唐代团花纹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与价值,重点探究唐代团花纹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创新与应用。方法采用文献整理与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形意合一,器以载道"的思想,与唐代团花纹"形"与"意"相结合进行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综合对当前国内博物馆、传统文化研究院等机构开发的文创产品的设计调研,立足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感需求,探讨唐代团花纹装饰性结构与纹样,进行直观具象提取或灵活抽象应用的设计思路,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独特人文内涵、能激发人们共鸣的文化创意产品。结论将现代设计语言与唐代团花纹艺术特征融会贯通,能创作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意识和情感诉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团花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并以此为载体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赵铭钰 《绿色包装》2023,(5):131-13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敦煌壁画中宝相花纹样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之一。挖掘宝相花纹样的作用和价值就显得十分必要,既可以加强对我国传统纹样的解读,又有利于推进传统纹样的继承发展与对外输出,并彰显文化自信。宝相花纹样不仅具有图案装饰美,又传达出不同时代的文化历史和审美需求。当下各类中国传统纹样的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产出,品牌包装成为一种展现中国传统纹样的新型艺术载体。本文通过探究宝相花纹样的基本形态,结合当下的包装设计特点,探寻包装设计与宝相花纹样融合的创新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亮亮  胡书可 《包装工程》2021,42(8):248-254
目的 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价值再现的应用策略,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 运用分析和推理指出广西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当代设计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广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广西传统文化归纳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三类,从纹样、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范畴.结论 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构建新模式.通过铜鼓家具、壮锦文房、百色红鼓的设计实践,论证广西传统文化从造型、纹样、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方式,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指引方向,同时为当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解决蒙古族团花纹应用时,因卷曲纹样基元形态提取不规范而导致的应用效果不佳问题,为蒙古族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本文以蒙古族团花纹为例,提出了一种数字化创新设计方法并加以实践。首先,从纹样的基元、结构、色彩三方面对蒙古族传统纹样进行艺术特征分析,解读不同纹样的文化内涵并归纳造型特征。随后,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取纹样基元,利用函数曲线替换其比例失衡的线条,进而规范纹样基元,提升纹样美观度。结果 规范后的纹样基元运用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设计,使纹样得到创新的同时在视觉形象上也有所提升。结论 该方法既保留了蒙古族传统纹样的风格特征,又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需求,丰富了蒙古族传统纹样在进行当代产品应用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彰  张婷婷 《包装工程》2021,42(20):267-275, 282
目的 在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探究当代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的创新思维与策略,为当下中国书籍设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启发.方法 从书籍设计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以一批近年出版的国内优秀互动体验类书籍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书籍设计中互动体验的内涵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从形态与阅读方式的创新、借用五感和中国文化语境营造3个方面来分析书籍在设计上的诸多特色亮点.结论 文化创新视角下的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一方面需要积极普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众多宝贵文化遗产、藏品资源及民风民俗等传播推广;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当代目光的探索与原创实践,考虑到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注重阅读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多维度阅读体验,并且整体性把握营造中国文化语境,这些成为了传统书籍的当代设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琳琳  周恩玉 《包装工程》2023,44(24):319-327
目的 运用设计手段为大运河文化基因活态化传承赋能,促使大运河文化内涵与时俱进,助力大运河文化在当今时代不断延续。方法 以杨柳青年画为例,梳理文化基因类别,构建文化基因设计逻辑。依据不同文化基因的特性,提出三项文化基因符号设计应用原则,对文化基因提取方法和应用流程进行实践。结果 运用所提出的文化基因提取方法提炼出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的基因符号,并依据取舍有度、与时俱进、多维渗透原则将其转译变换,得出一款具有现代特征的包装设计方案。结论 运用文化基因理论能有效实现对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及设计应用,所提出的文化基因提取方法及基因符号设计应用原则为大运河其他文化基因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宗明  徐玉东  葛碧慧 《包装工程》2017,38(14):179-184
目的通过京剧脸谱文化元素在女红盒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与创新形式。方法通过分析京剧脸谱中的图形和色彩元素,解析京剧脸谱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寓意,探索京剧脸谱文化的创新方法。通过女红盒设计案例,验证了京剧脸谱文化在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结论将京剧脸谱元素与女红盒设计融合,为当代女红盒赋予了新的形式,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探索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青  郭昊麟 《包装工程》2022,43(12):250-256, 272
目的 宋代缂丝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与艺术价值,从数字化角度对其设计元素传承与应用,实现宋代缂丝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方法 选取宋代缂丝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组合纹样,运用滚动引导滤波器进行去噪提取,结合形状文法理论与HSV色彩编码方法构建出宋代缂丝工艺传统纹样元素库与色彩库,以丝巾为载体设计与应用,并借助模糊评价方法对设计方案做出最终评价。结论 将宋代缂丝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不仅可以传承宋代缂丝工艺的内核,也实现了缂丝工艺在现代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将非遗文化解读、传承、创新,应用于包装设计,寻求中国特色包装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包装上的实践与创新.当代包装设计可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传承与推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包装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大众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赵敏婷  仲佳儿  陈丹 《包装工程》2020,41(10):318-324
目的以剔犀漆器为例,探析传统云纹纹样的提取与设计应用研究思路,推动现代设计理念下对传统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方法首先,结合网络搜索和查阅文献的方式,收集、归纳传统剔犀漆器文化的相关资料。然后,通过深入分析传统剔犀漆器云纹纹样的视觉效应,提取有效的图形设计元素,并依据分解重构的设计法则对提取的图形元素进行衍生及再设计,实现传统剔犀云纹纹样与现代设计风格的深度融合。最后,以产品包装设计实例予以检验。结论剔犀漆器作为中国漆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拥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和纹样特征。将现代设计构成法则运用到传统剔犀云纹纹样的提取与设计应用研究中,既有利于提升目标设计的文化价值,又能够促进剔犀漆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曾令一  刘元风 《包装工程》2023,44(12):381-390
目的 为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以敦煌唐代龟背纹样为对象,文创产品为载体,构建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丰富图案种类与表现形式,满足市场对敦煌元素文创产品的商业需求。方法 采用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挖掘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通过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纹样作为初始形状,进行初步演化与二次设计重组,遵循形式美法则对图案再创作。融合感性工学的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大众喜好的创新图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结论 创新设计方法赋予了敦煌龟背纹样生命力与时代感,而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跨学科思维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创新设计,使图案筛选更加精准,提高了创新方案的有效性与成功率,为敦煌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杜鹤民  蒋俊杰  谢君沂 《包装工程》2020,41(16):266-273
目的研究清代南京云锦补子纹样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典型特征的提取与创新,实现传统云锦补子纹样与当下审美的融合,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方法首先,对清代南京云锦中的补子纹样进行收集整理,从文化内涵和图形及色彩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其次,以南京云锦老虎补子纹样为例,对其图形及色彩构成要素进行解构,提取和归纳其图形因子及色彩因子,并结合现代审美,寻找二次开发创新设计的方向;最后,从产品形态语意、文化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产品,使其形成契合虎纹样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结论清代云锦补子纹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产品文化形态语意对其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二次设计开发,能够丰富产品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传播和推广南京云锦艺术,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宝相花纹特征分析与抽象化衍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以宝相花为例的中国传统纹样的抽象化衍生思路,以实现传统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脉络和构图特征规律,结合现代视觉元素的抽象化图形的创新方法,对提取的基本图形进行抽象化衍生实验。结论传统纹样大多是以物像的具象化而产生,现代抽象图形则是对物象的创新和夸张的表达,两者者的结合不仅可以赋予现代抽象图形文化内涵,还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彭国华  刘凯雄 《包装工程》2020,41(16):285-293
目的唐陵石刻艺术作为唐代雕刻技艺最完美的诠释,是唐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极具文化内涵和学术研究价值,其石刻纹样更是强化了石刻的审美视觉效果,在文化传承视角下将它传承和发扬光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唐陵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符号学原理,选用唐陵石刻艺术形式为设计载体,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提取设计纹样因子,并进行设计演化作为设计初始模型,然后以形状文法进行推敲,设计出极具现代审美和具有唐文化底蕴的新图形,最后应用于畅游唐陵APP界面设计案例中,验证其可行性。结论将唐陵石刻纹样艺术以一种新的设计形式展现给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石刻文化艺术,不仅可以提升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李方园  陈敬玉 《包装工程》2019,40(2):109-113
目的分析畲族服饰图案的题材类别和艺术特征,从艺术人类学角度进行解读,挖掘民族民间传统图案的文化基因,为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服务。方法以艺术人类学惯用的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为基础,收集畲族传统服饰图案的样式及民间艺人对图案背后审美文化的民族记忆,从艺术设计的审美和服饰工艺出发,对畲族服饰图案的材质、工艺、构图等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结论畲族服饰图案种类多样,其题材主要有山野生活、宗教神灵、祖灵形象、人物故事和吉祥愿景五大类,应从文化认同、生活习俗、情感认知等方面解读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畲族服饰图案是文化交融、共生、演绎的结果,图案表象展现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情感表达的符号,对当代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韦尧  张毅  王显颖 《包装工程》2022,43(18):302-310
目的 中国古书画装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探寻其装裱纹样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发掘传统装饰纹样中的东方文化魅力。方法 采用文献与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古书画装裱绫纹样的实物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运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装裱绫纹样中的典型纹样进行一定的筛选、提取,并依据形状文法的推演规则,对装裱绫纹样进行再设计,以丰富其纹样的表现形式。结合艺术设计学理论与形式美法则,将创新设计的纹样运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结论 通过对装裱绫纹样进行创新,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的装裱绫纹样,在创新设计的方法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装裱绫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开发,拓宽了装裱绫纹样的宣传方式,为传统装饰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王伟伟  李焕妮  王微 《包装工程》2019,40(20):210-214
目的 禅宗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之美,至今仍带给人以人生感悟。其“心性论”、“顿悟说”、“空”等思想也给当代产品设计以指引。方法 以盛唐时期禅意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器物及文献书籍的深入分析,从盛唐时期的器物和意境入手,构建盛唐禅意文化因子的提取模型,挖掘可用的设计元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特征语义与用户需求的权重分析,最终通过用户的审美需求分析,将设计元素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从而进行创新设计。结论 用现代的手法,将感性的禅意文化植入到理性的产品设计中去,使盛唐禅意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中找到契合点,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产品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