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君 《包装工程》2019,40(24):286-291
目的重新认识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当代价值,通过研究手工艺资源的文创转化与文化活化,探讨"创意性"保护与传承。方法通过阐释、比较等质化研究方法,分析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审美化特质,阐述了手工艺遗产作为资源的文化价值,比较文创设计与文化IP打造的差异,探讨手工艺文创设计和创意活化的途径。结论在手工艺文化资源IP转化的过程中,文创设计是最为具体的落地形式。尽管如今的传统工艺已失去了最初的使用功能,可是对其传承保护多基于文化价值的需要,因此设计的介入使得传统手工艺资源得以活化,通过文创设计和IP开发,一方面使传统手工艺的使用价值得以延伸,在使用功能上启发了现代设计;另一方面使当今的日用之需具有了文化价值,使日常生活延续了传统的文化基因。传统工艺在文创设计和IP转化过程中得以传承工匠精神,延续造物文化。  相似文献   

2.
程蓉洁  高智勇 《包装工程》2020,40(24):269-273
目的 在生产方式变异的社会语境中,重新审视手工艺实践与经验交织的认知系统特征,以思维体系的基本逻辑探索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方法 立足于传统工艺造物的知识语境,从方法论的视角解构手工艺知识“文化自觉”的“物化”特征,摆脱历史性论述和艺术性批评对于传统手工艺创新研究的思路,重新诠释工艺逻辑消解现代审美体验与传统工艺技术之间隔阂的方法与路径,在文化遗产传续的基础上拓展文创产品设计研发的新视角。结论 消费社会的转型改变了原有工艺创作的依存环境,创作主体的差异改变了传统工艺设计形式语言的探究视角,新材料的实验性探索和现代科技嵌入工艺生产流程的实践方针,实现了传统工艺向现代文创产品转型中智识性内涵的显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丁卉  张志丰 《上海包装》2024,(1):127-129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绳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概述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总结了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分析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周嘉骏  万然 《包装工程》2022,43(8):280-288
目的 研究中国宫廷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宫廷美学与大众文化的联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科技相结合,在提升文创设计美学价值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方法 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宫廷器物和民间艺术,以及每个时代的造物哲学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其材料、工艺、造型、哲学文化,以及隐含的内在联系,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资源和灵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文化复兴。结论 中国宫廷艺术作为皇权美学的核心,其造物思想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结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宫廷艺术真正融入了民间,从上层精英的欣赏品转变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了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需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极致的造物工艺和科技相结合,通过对器型、颜色、材料、美学思想的整理,使其融入现代科技产品中,为大众审美做出正确引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方丽敏  魏洁 《包装工程》2020,41(8):208-212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玩具空竹的造物设计特征和传统造物思想。方法以传统竹木空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空竹在历史上的发展和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形制的空竹展开对比研究,综合运用设计学、力学等方法对其造型、结构、尺寸、材质工艺、设计原理等展开设计研究。结论空竹作为中国传统玩具,依托于民间手工艺人的经验积累,是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成果,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达了传统科学精神。空竹具有独特、简洁、灵活的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凝结了民间传统造物朴素的设计美学。空竹所体现的质朴的设计思想对于现代设计有借鉴意义,对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思全 《包装工程》2024,(8):367-372, 423
目的 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种“图像文化”的研究视角,以及“转向”的研究思路,丰富南梁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拓宽艺术设计的研究领域,进而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设计一些兼具文化内涵、审美与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方法 运用事实与事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艺术设计创新的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对南梁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图像文化视角下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转向”的相关问题。结果 提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视觉形象之具象与抽象的提炼、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契合、红色精神向应用场景拓展等四个“转向”策略。结论 有利于南梁精神的图像呈现,能够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精准定位与多元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造物设计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探讨如何将传统造物思想融入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实现文化创新,解决因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与当代人生活严重脱节而导致的手工艺生存空间愈加窘迫且濒临失传的困境。通过对传统“和合”思想进行梳理,结合当前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对其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直面用户需求,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将文化创意、传统造物思想与传统民俗旅游产品相融合,对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创新,并举例论证。设计的进化必须基于对历史的尊重,设计的创新也必须有深厚的文化作根基。以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和合”文化作为创新依据,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与见解,探寻让传统造物与时俱进之路径。  相似文献   

8.
朱骏 《上海包装》2023,(2):171-173
纸雕艺术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但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祖先巧夺天工的技艺,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智慧,为我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实践、继承、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基于此,文章通过对纸雕艺术与文创产品的概述,分析纸雕艺术对现代文创设计的价值,探讨了纸雕艺术在现代文创设计当中的有效应用,以期找出有效的融入途径,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静 《包装工程》2024,(10):346-348, 376
目的 探讨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策略,提高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综合水平,促进传统手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所表现出的独特之处,以及当前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深入挖掘,并从中总结并归纳出存在的主要不足和与之相对应的再设计策略。结论 传统手工艺虽然对文创设计产品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应用方面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手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效性,大大降低了传统手工艺的应用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对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进行再设计——创新融入文创产品中传统手工艺的元素,丰富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渗透,注重对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美学思想进行有效结合,关注文创产品实用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倪腾腾  牛犁  王志成  崔荣荣 《包装工程》2022,43(20):395-401
目的 以中国传统熨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和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法 从设计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类型学,对收集到的图像可考与现存可见的37件传统熨斗进行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综合考虑传统熨斗基本造型和结构特征,将其分为斗形、船形、鸟形等三型五式。在形制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传统熨斗的演变轨迹,从结构功能、造型装饰、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提炼传统熨斗的造物思想。结论 考证了中国传统熨斗的常见形制,挖掘了其在结构功能上传达出的“致用利人”造物逻辑、在造型装饰上体现出的“制器尚象”造物方式、在文化内涵上反映出的“器以载道”造物智慧,为传承与发展传统造物思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孔霞  杨娟 《包装工程》2022,43(8):289-291
目的 探索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之传统纹样的合理使用。方法 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其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现代的升华。以文创产品设计为核心,深入分析当前文创产品的形式与价值,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传统纹样元素的应用意义及可能性,并就文创产品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接着从应用视角对文创产品融合传统纹样的几个方向进行探究,最后从文化、审美和功能3个方面具体探讨设计实践,深入分析“传统中见时尚、现代中寓风华”的艺术创造之路。结论 传统纹样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能够让传统与现代对接,这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推动力,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韩海燕  阿雅拉古 《包装工程》2022,43(22):443-456
目的 构建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设计。方法 通过知识可视化所包含的知识层、结构层、视觉层和用户层要素而展开设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构建其知识层;其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进行知识图谱绘制,构建其结构层;再次,对知识图谱中的形态、色彩、纹样、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因子提取,构建其视觉层;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可视化设计因子进行决策,构建其用户层。结论 将知识图谱的“相似匹配、回归聚类”与设计思维的“用户中心、迭代创新”优势互补,可解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用不对、看不懂、接受弱、体验差”的窘境。  相似文献   

14.
王蕊  王双全 《包装工程》2024,45(4):152-157, 165
目的 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文化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梳理了宋代交椅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以交椅的式样、造型、风格、构件为切入点,对宋代交椅形制进行了详尽研究;另一方面,从坐姿、礼制、架势、工巧的角度分析了交椅在使用、等级、表现、技法上所呈现的变迁之“势”。结论 在文人士大夫自主意识较强的时代氛围下,统治阶级的观念、文人阶层的审美、市民群众的实用、梓人群体的技艺,四者结合构成了宋代交椅“经世致用”“托物言志”“道本器末”“尚巧达善”的审美造物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蒋鹏  付业君  李树 《包装工程》2022,43(6):252-258
目的 中国经典文化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在古代文人与工匠的合力下,已经物化进古代中国器物的造型、纹样、材质之中,这些古代器物包含中国的哲学认知与伦理规范;研究并重新认识“中国器物精神”,在现代器物中营造当代价值,将中国文化植入现代文创产品之中,能助力当下在国际化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脉,践行文化自信。方法 以优秀典型案例分析为途径,在古代器物文化中完成文化挖掘、做好文化分类、舍弃文化糟粕、弘扬优良文化精髓,通过阐释、比较等质化研究方法,植入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形成新的中国当代文创设计逻辑理论。结论 现代制造业进入新的“智能、个性”化阶段,给文创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文创设计教育只有面向本土文化挖掘与整理,加强设计人才人文素养和深层次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建构,才能完成新时期的中国器物精神继承与再造。  相似文献   

16.
胡术 《包装工程》2022,43(6):365-373
目的 世博会是5年一次的科技盛会,也是各种设计集中展示的舞台,特别是代表各国形象的标志设计。分析和研究这些设计,将极大地拓展人们的视野,为我国“国家形象”在标志设计中的表达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历届世博会标志在内涵、取材、手法3个方面的比较与研究,探讨了在世博会这一特定媒介下“国家形象”标志的设计法则,并由此提出了“中国形象”标志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结论 中国对外展现的视觉形象是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文化整体输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是“国家形象”精炼的视觉表达,是世界语境下民族精神的艺术化传播,因此其设计应当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定位、多样化的民族元素、国际化的视觉审美与创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吴玲  王晨风  陈楚愚  陈新允 《包装工程》2023,44(18):411-417, 435
目的 旨在继承与发扬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在推动农民运动讲习所旅游视觉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给予其他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者以设计灵感。方法 首先,分析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并且对农讲所及其文创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其次,对农讲所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且辅以文献资料的查阅,确认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以设计基于红色文化精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创产品设计。结果 确立整体品牌,提取设计元素并定位主题色彩,以视角渐进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法,进行农讲所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光影”为系列主题,设计关于农讲所的饰品、礼品文具、生活用品。设计上不仅体现了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更与时代文化接轨,满足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 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并有助于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红梅  殷红梅  李瑞  杨洋  梁子茵 《包装工程》2022,43(12):225-233
目的 为解决民族文化挖掘和传承基础上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原真性与地方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体验视角下对其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以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产品“高山流水”为研究案例,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在心流体验的调节下,参与“高山流水”体验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地方性感知的影响关系,并将满意度作为地方性感知后的效度反应。结果 参与“高山流水”体验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对地方性感知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心流体验对参与“高山流水”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和地方性感知的调节作用更明显;一方面,原真性感知对心流体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心流体验也能正向影响地方性感知。参与“高山流水”的旅游者的地方性感知对其满意度能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结论 上述结果有助于调节苗寨文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关系,为民族旅游地文化和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呼斯乐  安蕊 《包装工程》2024,45(12):404-413
目的 “普斯.贺”是蒙古族人民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纹样,然而对“普斯.贺”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人们对其认知较为模糊,梳理“普斯.贺”这一称谓的历史时间线,印证其来源,明晰其造型,解析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并创新蒙古族传统纹样提供设计参考。方法 建立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附着于蒙古族衣、食、住、行上的“普斯.贺”进行系统考证。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分类、编码,从图案学和类型学角度出发,提取纹样的造型轮廓、构成方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论 “普斯.贺”这一称谓自清代就已开始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其造型来源于汉字“寿”,通过纺织品等载体传入蒙古族,因其自身具有的结构、内涵与蒙古族的审美意蕴高度契合,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圆满和生命永生的精神诉求,成为蒙古族物质载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纹样之一。通过本研究,以期更好地传承蒙古族传统纹样,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20.
刘晓彬  朱庆祥 《包装工程》2022,43(6):329-335
目的 在文创产品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探索五感理念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以五感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五感理念设计要素进行探究,总结出五感设计模型构架,提出沉浸式品味唤醒感知、互动式参与触发情感、体验式感受引发联想等基于五感理念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进行创新性解析。结果 指出文创产品应采用“五感”设计理念,提升用户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方面的体验,以期优化用户体验感,增强文创产品的创新力。结论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研究系统性的“五感”体验理论,构建“五感”设计理论模型,总结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为五感体验理论在文创产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极具价值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