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塑性工程学报》2013,(4):33-37
分析碳含量、轧制工艺对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含量及热轧压下率的增加,热轧板晶粒尺寸减小,但CSP线生产的IF钢热轧板晶粒度基本控制在8±0.5级范围内。冷轧压下率为70%的成品板晶粒度在8.5级附近,冷轧压下率为80%的成品板晶粒度在9级附近。随着碳含量的增加,IF钢的强度升高、延伸率降低。当碳含量控制在50ppm以内时,成品板屈服强度降至160MPa以下,抗拉强度在270MPa以上,延伸率保持在40%以上,r>2.0,n>0.22,整体性能满足IF冷轧钢板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观检测、理论与实验分析,已初步确定IF钢边部线状缺陷的产生机理是:中间坯侧面褶皱+角部金属翻转。为进一步排除钢区的影响,本文首先进行了缺陷铸坯轧制试验,通过该试验明确了铸坯气泡、裂纹并不是边部线状缺陷的产生原因;然后针对缺陷产生机理,分析了各种治理措施的优缺点,最终选择定宽机凹型砧板方案。为确定方案的有效性,在生产现场进行了定宽机空过试验,结果表明不经过定宽机侧压的钢卷普遍出现了边部线状缺陷,而经过凹型砧板侧压的钢卷则几乎完全消除了这一缺陷。批量生产数据也表明,定宽机全部采用凹型砧板后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治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IF钢连铸板坯表面夹渣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方明  王新华  刘秀梅  李宏  王万军 《连铸》2004,(6):32-34,31
连铸过程结晶器内的保护渣卷入造成的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大、靠近铸坯表面,成为轿车面板等高品质冷轧薄板的主要表面缺陷。本文对鞍钢三炼钢厂生产的IF钢连铸板坯表面夹渣缺陷的分布、形态及成分进行研究,观察到表面夹渣存在的两种形式。探讨了贯通型表面夹渣的形成机理,并提出减少表面夹渣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CSP薄板坯连铸工艺生产SPA-H钢的表面缺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集装箱板用钢SPA-H铸坯的实际,分析讨论了引起铸坯表面纵裂纹和缺陷的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保护渣、钢的成分、结晶器热流密度、拉速等,据此提出将[C]控制在≤0.06%,保护渣的水分含量控制在≤0.5%,采用电磁制动技术及二次冷却工艺等措施,使得CSP生产板材用料的合格率提升了约4%。  相似文献   

5.
分析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形貌特征,将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分为三类,分别为“线状起皮”、“黑线”、“亮线”。通过对各类线状缺陷的分析,得出了线状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线状起皮”和“黑线”是由连铸坯表面皮下夹渣引起的。“亮线”则是由于轧制辊印、钢板表面花纹不同、连铸坯表面微裂纹、连铸坯皮下夹渣、热轧轧破的连铸坯皮下气泡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对热镀锌IF钢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条状、线状和表面镀锌异常等表面缺陷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分析了缺陷形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条状和线状缺陷分别由连铸卷渣和气泡残留形成,而表面的镀锌组织异常则是基板的组织剥落导致.IF钢连铸卷渣和气泡残留发生的原因是钢水中夹杂含量上升导致的下水口阻塞,IF钢基板组织剥落则可能由P偏聚导致的晶间断裂引起.  相似文献   

7.
客户使用某钢厂 IF钢基料在冷轧、退火、冲压后出现横纹缺陷,严重影响使用。对该缺陷带钢和正常带钢化学成分及热轧工艺参数进行回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卷出厂化学成分符合要求,热轧工艺参数正常,但缺陷试样组织存在表层细晶现象以及表面增碳现象,因此,试样在拉伸试验时存在屈服平台。经热轧 →冷轧→退火全流程产线检查,发现在退火过程中由于炉壁及炉腔中大量的油脂造成带钢表层增碳, C、N的质量分数之和高达 80×10-6,Ti元素无法将所有 C、N间隙原子转化为 Ti的碳氮化物,带钢出现屈服平台,最终导致冲压时表面横纹缺陷产生。通过对炉壁油污进行定期处理,对炉腔通入水蒸气等设备改造,消除了带钢的屈服平台和冲压横纹缺陷。  相似文献   

8.
李岩  李聚宝  王建泽 《连铸》2015,34(1):57-60
针对304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的短线状剥落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利用能谱仪对局部成分进行了点扫描和面扫描检测。结果表明,304冷轧板表面短线状剥落缺陷微观形貌呈“凹槽”状,凹槽边部与正常表面结合部位呈分层台阶式结构,凹槽边缘存在铁和铬的氧化物。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研究分析推断,短线状剥落缺陷主要是由于铸坯三角区中铬偏析造成局部铁素体含量过高,热轧变形过程中产生局部微裂纹发生氧化,氧化膜在冷轧过程中被压延变形,经酸洗后部分覆盖在氧化膜上的基体剥落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CSP产线生产的Q235B钢卷表面发现点状缺陷。通过对点状缺陷进行EPMA、SEM、EDS和金相等分析,并结合现场的轧制工艺情况,对Q235B钢的点状缺陷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加热过程中,较高的C在加热的氧化气氛中易脱碳产生CO、CO2气体,导致表面的氧化铁皮出现起皮现象,除鳞难以改善,在后续的轧制过程中碾压,形成了点状缺陷。  相似文献   

10.
赵楠  周丽萍  胡恒法 《热加工工艺》2012,41(23):212-214
IF钢冷轧退火板在制作汽车冲压件的过程中出现冲压开裂现象.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IF钢冲压件开裂是由于其在冲压成形后,在二次加工使用过程中因受低温和冲击负荷加剧脆化而开裂,即产生了二次加工脆性现象;IF钢冲压件原板晶粒度不均匀及边部{110}<001>取向的存在,对IF钢的冲压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11.
申龙 《表面技术》2015,44(1):141-145
目的研究严重影响磷化板表面质量的冷轧基板表面黑变缺陷的成因及机理。方法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辉光放电光谱法、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黑变缺陷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黑变缺陷样板表面C元素含量约为正常样板的17倍,C元素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结论由于带钢表层富集大量以石墨形式存在的C元素,诱发了钢板表面黑变缺陷,其形成原因与钢板化学成分、表面状态以及退火等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彦军  亓建  陈彬 《物理测试》2011,29(5):40-45
冷轧薄板系莱钢产品新品种,鉴于质检人员对各种缺陷的检验判定经验积累不足,特对生产过程中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造成后果进行辨析,为检查判定寻求平衡尺度和参照,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邯钢2180酸轧联合机组,分析了该生产线影响带钢表面洁净度的4个重要因素,并就乳化液参数、轧制工艺、轧辊特性和酸洗参数4要素对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的影响做了详细论述,有针对的提出了改善乳化液参数、轧辊粗糙参数、优化轧制工艺,提高酸洗质量等改进建议和有效措施,对提高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CSP生产过程中SS400钢板产生的表面纵向裂纹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钢板表面纵向裂纹大部分分布在钢板宽度方向的两个1/4区域内,裂纹的长度一般为0.5~2.0 m,深度为0.1~0.2 mm,宽度均小于1 mm。其裂纹沟内均含有由Na、Mg、Al、Si、Cl、K、Ca等元素组成的复合夹杂物相,而在裂纹的内部有氧化铁夹杂物。进一步分析认为,该种表面缺陷产生于连铸结晶器内,在随后二冷区的强冷和加热炉的加热过程中,裂纹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通过对结晶器传热的控制和二冷水的调整,板坯的纵裂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文广  杨孝鹤  艾矫健  张敏 《轧钢》2011,28(5):11-13
针对首钢京唐公司热轧板带生产中出现的M形板廓缺陷,从板形控制参数预设定和工作辊磨损辊型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简单、可行的改进措施,为同类机组技术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7,(7):1643-1645
我国北方某厂Q195钢种制成的冷轧薄板经常出现翘皮现象,分析了该厂100 t转炉→炉后吹氩→连铸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翘皮是由铸坯中显微夹杂引起的。以Si-Al-Mn-Ti复合脱氧夹杂为主,平均含量为32个/mm~2,粒度在0~5μm的约占29.2%,5~10μm的约占42.8%,10~15μm的约占17.3%,大于15μm的约占10.7%。显微夹杂中大颗粒夹杂已经球化良好,未被钢包渣有效吸附。为此,对钢包渣进行了钙铝酸盐改质处理,钢包渣吸附夹杂效果明显改善,粒度较大的显微夹杂物几近消除,剩余钢中的绝大部分夹杂为0~10μm,冷轧板表面缺陷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17.
季思凯  薛菲 《物理测试》2011,(Z1):121-124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电镀锌板表面暗条纹及冷轧基板对应缺陷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锌耐指纹板表面暗条纹缺陷形成有三种原因:1)钢板次表面的冶炼缺陷经后续轧制露头后引起后续电镀锌层异常,形成黑色条带缺陷;2)热轧基板表面点状夹杂物露头(或热轧轧辊剥落物、富Cr的氧化铁皮压入),周边区域酸洗不完全,形成锈蚀产物后在后续轧制工序被轧入表面,引起电镀锌层异常形成条纹缺陷;3)热轧时表面局部温度偏低,在二相区轧制形成的高斯织构遗传到冷轧板,电镀锌时形成丝状斑迹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付强  朱传军  梁泽启 《机床与液压》2024,52(10):194-200
针对传统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技术落后、效率不高及小目标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Tiny目标检测模型,在保持模型较小计算量的同时提升检测速度和识别精度。通过将主干网络GSP-Darknet53替换为轻量级GhostNet网络,减少模型参数的数量,提高推理速度。在主干网络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通过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对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增强,提高小目标检测精度,并将损失函数GIoU改进为EIoU,提高检测框定位能力。最后将改善后的训练模型格式转换后安装到手机安卓端验证优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东北大学数据集中,改进后模型检测精度提高1.5%的同时,召回率提升了1.5%,参数量减少12.3%;安卓端检测速度约为120 ms,完成带钢缺陷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石坤泉  魏文国 《表面技术》2018,47(9):317-323
目的去除冷轧铝板表面缺陷图像中的噪声,并保持图像的清晰度以及图像的细节信息,避免冷轧铝板表面缺陷图像中的噪声引起错误的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引入双边滤波方法,并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以及最大似然函数求取图像的噪声方差,自适应地对双边滤波函数中灰度方差值进行调整,实现对冷轧铝板表面缺陷图像中噪声进行滤除。然后,为了对双边滤波去噪后遗留下的强噪声进行去除,利用像素点之间的差值,构造区域相似度模型,对双边滤波去噪后图像中的强噪声进行判定。最后,借助中值滤波方法在对强噪声进行滤除的同时,兼顾保持图像的清晰度,进而达到去除冷轧铝板表面缺陷图像中的噪声,并保持图像细节以及清晰度的目的。结果所设计方法在噪声强度分别为0.09、0.12以及0.15时,所得去噪图像的MSE值分别为15.3743、19.7713以及23.7613,所得去噪图像的PSNR值分别为38.4971、35.4792以及31.1768。结论所设计方法不仅能有效去除冷轧铝板表面缺陷图像中的噪声,而且还能较好地保持图像的清晰度以及边缘特征,使得去噪后图像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