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岭铜矿产在中奥陶统荒草坡群大柳沟组第二—三岩性段中酸性火山岩系内,受火山通道构造与断裂构造复合控制,铜矿体具穿层性,呈近水平似层状矿体和陡倾斜脉状薄矿体2类,是矿头埋深22~40m及其以下的盲矿体。铜矿石为细脉浸染状以及块状矿石。铜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栾川矿集区西北部,南泥湖钨钼矿床外围西侧。矿区主要赋存有硫铁矿、锌铜矿,伴生白钨矿、辉钼矿、萤石等多种矿产 。为了对骆驼山锌铜多金属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已有的小比例尺地形地质图、钻孔资料、地球化学数据、重力数据、磁法数据、电法数据等,建立了多元地学信息三维地质模 型,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定量预测,并进行了深部工程验证,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最新勘查成果,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区深部及外围控制了4条锌铜多金属矿体,新增资源量铅金属量3.97 万t、锌 金属量56.97 万t、铜金属量3.61 万t、银金属量30.68 t,为一大型锌铜多金属矿。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栾川矿集区的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与周围的钼钨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属于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为岩浆热液交代型层状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自深部至外围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即深部为南泥湖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为南泥湖钨钼矿床,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为矽卡岩型铜锌多金属矿床(中高温), 上部为脉状铅锌银矿床(1 500~2 500 m范围)。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成矿系统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中间过渡带,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沿背斜轴向西,以及背斜的北翼均有成矿的可 能,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锌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栾川矿集区西北部,南泥湖钨钼矿床外围西侧。矿区主要赋存有硫铁矿、锌铜矿,伴生白钨矿、辉钼矿、萤石等多种矿产 。为了对骆驼山锌铜多金属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已有的小比例尺地形地质图、钻孔资料、地球化学数据、重力数据、磁法数据、电法数据等,建立了多元地学信息三维地质模 型,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定量预测,并进行了深部工程验证,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最新勘查成果,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区深部及外围控制了4条锌铜多金属矿体,新增资源量铅金属量3.97 万t、锌 金属量56.97 万t、铜金属量3.61 万t、银金属量30.68 t,为一大型锌铜多金属矿。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栾川矿集区的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与周围的钼钨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属于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为岩浆热液交代型层状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自深部至外围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即深部为南泥湖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为南泥湖钨钼矿床,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为矽卡岩型铜锌多金属矿床(中高温), 上部为脉状铅锌银矿床(1 500~2 500 m范围)。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成矿系统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中间过渡带,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沿背斜轴向西,以及背斜的北翼均有成矿的可 能,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锌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马家店钾长石矿矿区地质概况,阐述了该矿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地区今后的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玛圭南铜(银)矿是青藏专项部署在重点成矿带的1∶5万区调项目中新发现的,其位于西藏措勤县冈底斯成矿带的中段,该地区研究程度较低,已发现的矿产地较少。通过目前的预查工作,在矿区内共发现有15条矿(化)体,预测可达到小型矿床规模,通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其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和脉型复合型。该矿点的发现增加了该地区铜矿产地的数量,为冈底斯中段铜的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伽师铜矿位于塔里木古陆块中的古生代前陆盆地,地质构造简单,分为3个矿段、7个矿体。对矿段和矿体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表明,该矿区砂岩丰富,容矿性好,砂岩顶底板的泥岩充当了良好的隔挡层,石膏层使矿液上流,致使富集成矿,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下第三系泻湖相沉积层控型砂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赞比亚ICHIMPE铜钴矿是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的一个典型铜钴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罗安组含矿建造中。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床的地质背景、含矿建造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以期对本区的进一步探矿及评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宿松小岗大理岩矿赋存于下元古界宿松群大新屋组上段地层中,呈倒转单斜层状产出,厚度稳定。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研究,总结了大理岩矿体受地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阐述了矿石自然类型有白云石大理岩、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和含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石材品种有汉白玉、彩云玉,二者分布具有一定规律,矿石质量及装饰性能较好,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湖南溆浦脉石英矿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矿体主要充填于断裂、层间裂隙,围岩为下寒武系硅质板岩,矿石呈纯白色、乳白色,SiO2含量一般在98%以上,流体包裹体形态呈气、液两相,成分为H2O、CO2、CH4、H2,认为该地区脉石英矿床应为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细脉浸染斑岩型铜矿浮选铜精矿和硫精矿的流程试验。在条件试验中确定了第一段和第二段磨矿细度及浮选药剂制度后 ,进行了优先浮选以及混合浮选的开路流程和闭路流程试验 ,两流程试验获得相近试验指标 ,虽然优先浮选的技术指标稍好 ,但从产品产值与物耗比较 ,说明混合浮选流程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那北方解石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桂中—桂东北坳陷西部。矿区内地层简单,褶皱不发育,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断裂构造主要为北北西向、北北东向两组。4个矿体均受构造控制,矿体规模大小不一,矿石成分单一,矿体以脉状为主。通过样品分析评价,整体矿石质量较好。属于低温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13.
陕西镇巴钒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镇巴钒矿的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及成因类型,认为矿床受寒武系下统含炭硅质岩控制,又有一些热液活动迹象,表明该矿床为沉积-热液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4.
格尔木三岔玉石属软玉,矿体赋存于辉绿岩脉与万保沟群硅质白云岩夹白色变白云石英砂岩的接触蚀变带中,矿石主要呈白色或白色略带淡绿、次为青白色及淡灰绿色,莫氏硬度为6,为纤维交织(毡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具油脂光泽,半透明。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少量透辉石、方解石、阳起石。矿石分白玉、青白玉、绿玉3种自然类型。矿体大致受层理控制,系在相对圈闭的环境下,岩浆热液与碳酸盐岩发生长期的蚀变交代之产物。  相似文献   

15.
乌兰林格膨润土矿床处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得楞山—夏子街凹陷内,主要产于上白垩统艾里克湖组上岩性段。矿床成因属于内陆湖泊相沉积型矿床。物质来源主要来自夏子街—得楞山凹陷北部的火山岩,其火山物质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并经地表水带入湖盆后,促使蒙脱石等矿物不断地沉淀下来形成膨润土矿。矿体埋藏浅,规模大,有钠基、钙基和过渡类型膨润土3种矿石类型,钠基膨润土占一定比例,远景储量可观。广泛应用于钻井泥浆、铁矿球团和铸造以及石化、轻工、农业、环保、建筑、美容护肤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福建紫金山矿田罗卜岭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罗卜岭铜(钼)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控矿花岗闪长斑岩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有关,其围岩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铜(钼)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花岗闪长斑岩体控制,产于斑岩体前峰(内外接触带),属中高温斑岩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方法,对白岭铜锌矿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铜锌矿体受断裂控制,断裂是成矿的主导因素;岩浆岩对成矿具有制约作用;地质背景、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铜锌矿体均赋存于矽卡岩中。矿床受多因素控制,具有重叠交代、多次成矿的特点,其成因类型为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8.
铜山铜矿床控矿因素有地层、岩浆岩、构造 ,层间断裂及接触带是主要容矿构造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特点 ,“铜山下部找前山”、“前山深部找前山”是铜山地区的重要找矿方向 ,铜山地区东南部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俞沧海 《有色矿山》2002,31(3):1-3,7
铜山铜矿床控矿因素有地层,岩浆岩,构造,层间断裂及接触带是主要容矿构造,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特点,“铜山下部找前山”,:前山深部找前山”是铜山地区的重要找矿方向,铜山地区东南部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朱正海  陈志国  张荣  谭宁 《现代矿业》2013,(6):60-61,78
结合实际地质勘查工作成果,对新疆昭苏县卡拉盖雷铜钴矿区地层分布特征、构造基本格局、岩浆岩分布特点进行了概述;对矿区矿化富集规律、找矿标志进行了规律性总结,指出了矿区主要赋矿载体、赋矿地层和赋矿构造等矿床地质特征,同时认为该区具备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