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分析测定4种常见禽蛋蛋黄油相对密度、折光指数和皂化值等主要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蛋黄油脂肪酸组成,采用猪胰脂酶选择性水解方法分析蛋黄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蛋黄油脂肪酸主要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鹅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56.56%;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鸡蛋蛋黄油,相对含量分别为23.52%和18.53%;sn-2位上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在sn-2位上,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鹅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70.92%,亚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鸡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33.82%;用Rancimat法分析蛋黄油氧化稳定性,结果显示鹅蛋蛋黄油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产地的米糠原油为原料,分析测定了其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皂化值等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米糠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全样脂肪酸组成中油酸(C18∶1/O)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39.78%~42.18%,其次是亚油酸(C18:2/L),相对含量33.25%~37.16%,二者含量之和接近80%;米糠油的甘三酯分子结构组成中OOL(17.24%~19.43%),LOL(16.59%~17.79%),POL(12.90%~16.43%)相对含量较高,其他甘三酯含量较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糠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69.31~127.76 mg/100 g,不同产地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米糠油中总甾醇和谷维素含量,辽宁省米糠油甾醇含量最高,为3.38%,黑龙江米糠油谷维素含量最高,可达1.98%.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油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了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和甘三酯结构,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34%,亚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5.25%;根据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葡萄籽油甘三酯组成,主要甘三酯是Sn-LLL 42.35%、Sn-LOL 16.69%、Sn-POL 2.17%、Sn-LLP 5.52%;高效液相色谱、Rancimat仪测定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21.02mg/100 g;氧化稳定性值在100℃时为2.7 h;理化特性分析其碘值为131.7 g/100 g,属干性油.  相似文献   

4.
对浸出法制备的红麻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甘三酯分布以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红麻籽油的酸值为1.6 mg/g,过氧化值为2.8 mmol/kg;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油酸(41.26%)和亚油酸(37.22%)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9.68%;根据Sn-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得到红麻籽油的主要甘三酯为Sn-OLL(14.89%)、Sn-OLO(11.77%)、Sn-OOL(8.05%)、Sn-OOO(6.37%);红麻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为128.7 mg/100 g,其主要形式为α-生育酚(36.4 mg/100 g)和γ-生育酚(41.8 mg/100 g)。以上结果表明,红麻籽油被开发为食用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5种未成熟油茶籽的基本组成及其茶籽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生育酚含量.未成熟油茶籽仁含油21.3%48.4%,蛋白质7.1%48.4%,蛋白质7.1%8.7%,灰分2%8.7%,灰分2%3%.未成熟茶籽油的酸值为1.063%.未成熟茶籽油的酸值为1.0621.27 mg/g、皂化值为172.421.27 mg/g、皂化值为172.4192.3 mg/g、过氧化值为0.31192.3 mg/g、过氧化值为0.310.58 mmol/kg、不皂化物含量为0.45%0.58 mmol/kg、不皂化物含量为0.45%0.81%、折光指数(n20)为1.469 60.81%、折光指数(n20)为1.469 61.470 1.未成熟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5.26%1.470 1.未成熟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5.26%79.39%、棕榈酸9.10%79.39%、棕榈酸9.10%10.50%、亚油酸8.47%10.50%、亚油酸8.47%11.23%;sn-2位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82.52%11.23%;sn-2位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82.52%85.24%、亚油酸12.63%85.24%、亚油酸12.63%15.41%;生育酚的含量为31.0815.41%;生育酚的含量为31.0837.78 mg/100 g,主要是α-生育酚.  相似文献   

6.
蓖麻油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蓖麻属大戟科植物。由蓖麻籽仁所取得的油称为蓖麻油。蓖麻油所含脂肪酸一般由下列各项所组成: 经过逆流分配及色谱分析,其甘油酯组成为:三蓖麻酸的甘三酯67.2%,二蓖麻酸的甘三酯28.7%,一蓖麻酸的甘三酯3.1%,不含蓖麻酸的甘三酯1%。 经过不含芳香烃的轻质石油醚反复提取,其剩余蓖麻油的蓖麻酸含量可达94%以上。该油脂在-10℃下维持10日,仍无混浊现象。因此,蓖麻油是制造航空润滑油的最好原料之一。 从蓖麻油分出的混合脂肪酸,经过脲包除去部分饱和酸及油酸,在醇溶液中加入乙酸乙酯,除去9:10二羟基硬脂酸,最后可得99%纯度的蓖麻酸(仍含1%左右的亚油酸)。 蓖麻酸有自聚合的性能,在室温下即有下列之聚合。  相似文献   

7.
米糠固脂酯交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固脂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自身酯交换,试样经甘三酯结构及熔点分析,结果表明,酯交换后的米糠固脂不但改变了原有脂肪酸在甘三酯位置的分布,而且熔点明显下降,产品达到米糠色拉油的冷冻试验要求.为了扩大米糠固脂的应用范围,又以米糖固脂和高熔点棕榈油为原料,用不同的比例进行酯交换,经分析酯交换产品可作为煎炸油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和利用狐狸油,研究分析其理化指标、组成、热力学性质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狐狸油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动物油脂的要求;狐狸油全样和Sn-2位富含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狐狸油全样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在Sn-2位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低于其在Sn-2位的;狐狸油甘油酯组成中甘三酯含量约为99.2%,而甘一酯未检出;根据DSC曲线可知,狐狸油甘三酯种类较多且具有不同的熔点范围,棕榈酸和硬脂酸甘一酯均可促进狐狸油结晶;在储存温度为20℃时狐狸油的货架期约为98 d,而当添加TBHQ时货架期可延长至约908 d。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测定了河南和内蒙古两省区的牛油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其中豆蔻酸为5%,棕榈酸为30%,硬脂酸为2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达20%以上;Sn-2位脂肪酸分析表明,其组成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省牛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小于1.8mg/100 g;用Rancimat法测定100℃氧化稳定性值,河南省牛油为4.60 h,内蒙古牛油为7.65 h.两省牛油理化指标稍有不同,但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n-3和n-6型多不饱和油脂——亚麻籽毛油和葡萄籽毛油为原料,探讨了物理精炼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的脱酸效果、氧化程度、反式脂肪酸产生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在真空残压≤50 Pa、220℃条件下脱酸,精炼4 h后,经脱胶脱色的亚麻籽油酸价为0.67 mg/g,过氧化值为4.25 mmol/kg,茴香胺值为105.32,反式脂肪酸含量为3.62%,生育酚为28.05 mg/100 g;而脱胶脱色的葡萄籽油酸价为0.49 mg/g,过氧化值为2.27 mmol/kg,茴香胺值为21.66,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7%,生育酚为26.23 mg/100 g.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物理精炼,亚麻籽油氧化裂变程度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速率均比葡萄籽油高,这说明多不饱和油脂的不饱和度越高、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物理精炼工艺脱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