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我国地理环境、古代军事活动和武术文化的资料。对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武术文化产生的背景以及古代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地理环境和古代不同时期的战争对武术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明清武术大发展原因进行探究,认为:明清经济的繁荣为武术大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火器的广泛使用促使武术淡出军事舞台,传统武术在民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内涵丰富的拳种武术;封建宗法制度的完善以及民间结社兴起造就了拳种武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和武术发展的自身特点使武术价值功能多样化;人们对武术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积累使武术理论得以完善,使武术交流和相互借鉴产生新的拳种成为可能,至明清时期传统武术得到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武术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与京剧、中医和书法一起并成为我国的四大国粹。武术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和发扬这优秀文化。然而,自从武术被纳入我国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后,其发展停滞不前,现状不容乐观。这其中因素有很多,而缺乏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授是一个重要方面。大部分学校更重视的是武术套路的教学和传授,以单一套路和的学习和表演替代武术多方面的功能,忽略了这武术文化内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没有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武术真正的内在文化价值。本文拟通过对学校开展武术文化的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开展中小学武术文化教育的策略方法,通过高效高质地推动中小学和谐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从而助力于加快弘扬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2):1-7
中国地域武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其在当今时代的存在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其文化内涵,主动借鉴其他民族发展较好的体育文化内容和开展方式,力图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大踏步前进提供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元素,是地域武术文化当代发展的总体思路。各地域武术文化的诠释是从具体维度入手来解释中华武术整体演变规律和预示其发展走向的通途,对于各个地域武术文化的寻根、创新之于武术的整体传播和传承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在以竞技武术为蓝本开发自身竞技武术体系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大众化改造,让地域武术在民间有广阔的生存土壤。紧跟地域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创造能够有效运行的当代发展机制,实施市场化运营,探索高校和民间互动的传承模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而传统武术是中华武术之源,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所谓竞技武术是在西方体育指导思想下,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竞技化的武术体系。目前中国武术的发展出现了轻传统,重竞技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许多传统武术项目的失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两者关系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且特有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武术方面的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强健体质、增强意志、树立民族自尊心、体验民族自豪感,还能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武术教学,在我国每次大学体育改革中都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从这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对在大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高度重视。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武术在大学中受到大学生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致使武术作用并没有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8)
我国拥有几千的文明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文化资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石,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我国军事武术应吸取我国传统武术精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建设具有东方哲学思想的军事学科,同时外军先进的格斗技术、训练方法、教学理念等值得我国军事武术学科建设借鉴,博采众家之长。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军事武术在反恐、维和、处置突发事件当中的价值。我国军事武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珍惜文化财富,吸收我国先进文化理念,是文化与武术相结合,逐渐形成我国特色的军事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5)
武德教育是高校武术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武术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我修养和拥有高尚的情操。但在实际高校武术课教学中,比较重视武术课技术方面的教学,忽视学生武德教育,造成部分学生对武术课学习目的认识片面,无法形成正确的习武观,部分学生利用所学的武术对社会造成危害,与儒家所提出的"礼"文化相违背,一定程度阻碍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儒家"礼"文化与武德关系,并提出如何有效借助儒家"礼"文化开展高校武术课中武德教育活动,希望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武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武术是中国国粹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悠久灿烂文明的见证。伴随武术的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大量的武术专门用语,它丰富了中国文化,有着超出武术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与中国文化中的哲学、审美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此外,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武术专门用语在词汇等方面有着丰富而鲜明的语言特点。它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们了解词的结构与特点等等内容提供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现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多,所教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武术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很多高校都将武术作为必修课程。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弘扬了中国武术精神,促进我国文化发展。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高校武术教学并不如人意,还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主要体现在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比较缺失,其原因在于教学的内容、方法比较单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加之学生对武术失去兴趣,教学注重"竞技"轻"文化"和新体育项目的冲击等,导致武术中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传承与弘扬。对此,作者基于自己的武术教学经验,详细分析了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