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连铸坯低倍酸蚀法、钻孔取屑化学分析法、原位分析法、金相检验4种方法,全面了解65Mn连铸薄板坯的中心成分偏析分布情况,分析65Mn连铸薄板坯中心偏析的形貌特点,研究连铸坯中心偏析对板材偏析的影响。本次试验的65Mn薄板坯中心偏析带主要是C、S偏析,Mn、Si存在散点状负偏析。65Mn薄板坯中心偏析带并不是连续、通长存在的。C元素最大偏析指数为1.057,S元素最大偏析指数为1.049,Mn元素最大偏析指数为1.021,Si元素最大偏析指数为1.028。同时发现,铸坯中心的成分偏析对轧材的心部组织偏析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连铸坯宏观偏析和半宏观偏析的分布特征,采用碳硫检测、化学分析、直读光谱、金属原位分析方法研究连铸坯厚度方向C、Mn元素宏观偏析行为;通过连铸坯低倍组织腐蚀和图像扫描处理方法探究半宏观偏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碳硫检测和直读光谱检测方法可定量分析C元素宏观偏析,而Mn元素适合采用直读光谱和金属原位分析方法,半宏观偏析可通过半宏观偏析面积比和半宏观偏析度实现定量表征。在连铸坯厚度方向,随着距铸坯表面距离的增加,C元素和Mn元素偏析不断波动,在铸坯中心处偏析较大。半宏观偏析主要存在于铸坯芯部,在枝晶转变区和铸坯中心处半宏观偏析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属原位分析仪、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检测了含0. 064%、0. 085%和0. 101%C(质量分数)的低碳高强钢铸坯的中心偏析和带钢中的带状组织,目的是研究影响这种不良组织的因素从而采取改进措施。结果显示:低碳高强钢带钢中的带状组织与铸坯的中心偏析之间有很密切的关联性。中心偏析均存在于铸坯1/2厚度处,沿铸坯宽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即边部最轻,1/2宽度处次之,1/4宽度处最严重;带状组织在钢板中的分布与中心偏析在铸坯中的分布规律类似。碳和锰的平衡浓度分配系数不同以及铸坯在连铸过程冷却不均匀,是造成铸坯中心偏析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含碳量、增加连铸过程中的电磁搅拌工序,可大大减少低碳高强钢铸坯的中心偏析;热轧加热对改善铸坯中碳的中心偏析效果较明显,但对改善磷的中心偏析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4.
电脉冲通入连铸中间包钢液中,可使铸坯中心裂纹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合适的脉冲参数使铁素体组织更加均匀、细化,但电流过大也会增加组织的不均匀性,对轧制工艺产生不利影响;电脉冲可以显著改善铸坯中各元素的偏析程度,如使s的最大偏析度从1.61减小到0.90~1.05,Si,Mn的偏析也有所减小,但电脉冲处理后P的偏析从0.77增大到1.05,电脉冲处理改善了其中S、Si、Mn元素的偏析,对P的偏析影响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70钢150 mm×150 mm 小方坯连铸不同工艺参数对铸坯中心C、Mn偏析和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条件下,铸坯中心偏析指数和二次枝晶间距均随拉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压下量和比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凝固中心处的C元素偏析指数在1.00~1.26之间,而Mn元素偏析指数仅为0.98~1.06。C、Mn元素的偏析规律相同,且随着C偏析的增加,Mn的偏析比也会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研究了X80宽厚板坯厚度方向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硬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各元素在白亮带区域发生了负偏析,铸坯中心偏析较轻。Si、Mn、Cr、Cu、Mo、Nb在铸坯厚度方向分布均匀,C、Ni在内弧侧白亮带的上部发生明显的正偏析,在内弧侧白亮带的下部发生负偏析。其它元素在白亮带位置发生了明显的负偏析,白亮带处硬度值显著降低。铸坯中心是最后凝固区域,冷却速度降低导致这个区域的晶粒比较粗大造成铸坯中心处硬度标准偏差较大;在上部靠近内弧侧白亮带处,C、Ni等元素富集导致硬度值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热酸侵蚀、化学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浇注过热度、不同凝固末端轻压下量条件下生产的高强IF钢铸坯中心偏析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浇注过热度及轻压下量对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轻压下量为2.9 mm或3.9 mm对铸坯中心偏析没有影响,而浇注过热度为33℃或29℃对铸坯中心偏析影响较大,过热度越高,铸坯中心偏析越严重。浇注过热度为33℃时,P元素中心偏析度在0.95~1.08之间,S元素中心偏析度在0.91~1.12之间;浇注过热度为29℃时,P元素中心偏析度控制在0.95~1.03之间,S元素中心偏析度控制在0.93~1.07之间。在浇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降低浇注过热度。  相似文献   

8.
观测和分析了40MnB钢铸坯断面不同位置的枝晶偏析形貌,并对枝晶和枝晶间成分偏析进行微观检测;研究了不同热轧压下量时显微组织的偏析形态;借助扩散方程讨论了枝晶间距和热轧显微组织对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40MnB钢铸坯由表面到中心偏析逐渐加重,C、Mn元素在枝晶间偏析,铸坯中心处Mn元素偏析严重;偏析间距决定着消除带状组织的难易;减轻铸坯枝晶偏析和热轧组织偏析有利于消除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9.
钢中硫是正偏析元素,在铸坯凝固过程中,从柱状晶析出的硫元素排到尚未凝固的中心部位会形成连铸坯的中心偏析。通过对某厂生产的X1215易切削钢连铸坯进行碳、硫元素含量检测,发现连铸坯中心处硫元素出现了负偏析现象。基于Scheil方程和[Mn]-[S]反应平衡方程,建立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硫化锰夹杂物析出的计算模型,并以此模型计算X1215钢凝固过程中硫化锰的析出时期。计算发现,X1215钢中硫化锰在凝固分率为0.45~0.50时开始析出,到达凝固末期时析出完成,进而导致铸坯中心处的硫元素产生负偏析。  相似文献   

10.
《连铸》2019,(6)
通过对板坯宽度方向1/4,1/2和3/4处的C、S化学成分对比分析和射钉试验结果分析,可知400 mm特厚板坯凝固末端为"W"型凝固方式。基于此分析,研究了板坯凝固末端"W"型凝固的形成原因和动态轻压下重要参数Fs对中心偏析控制的影响,得出结论:在铸机二级中利用板坯宽度方向1/4处凝固固相率FS1代替板坯中心凝固固相率Fs实施轻压下是必要的,优化后铸坯中心偏析100%控制在C类1.5等级以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