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自适应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挠性航天结构具有复杂的动力学特性,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是很困难的,模糊控制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但是模糊控制的主要缺陷是精度不太高,自适应能力有限,易产生振荡现象。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是改变模糊控制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自适应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稳定性设计这一难题,将输入和输出的隶属度函数分别用论域值表示成解析形式,引进李亚谱诺夫函数,设计了输入和输出的隶属度函数论域值的自适应律,针对大型航天桁架结构振动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蒋伟  刘纲  王涛  高凯 《工程力学》2021,38(11):23-32
针对传统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算法(VUFP)伸缩因子无法自适应调整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自适应伸缩因子的变论域模糊PID振动控制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振动控制效果。在传统VUFP算法的基础上,将系统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作为输入,伸缩因子参数作为输出,提出了伸缩因子自适应调整函数;从非零性、对偶性、单调性、正规性、协调性入手,通过理论证明了所提自适应调整函数的合理性;基于VUFP算法,利用系统误差及误差变化率实现了自适应调整函数参数的实时自适应调整,从而避免了VUFP算法中伸缩因子缺乏模糊规则导致控制效果降低的问题。3层框架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构的振动控制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实现函数型伸缩因子参数的自适应调整,针对框架结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的控制效果均优于PID和VUFP控制算法,为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3.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DAMS/CAR中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将变论域模糊理论应用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控制子系统.以脉冲路面和随机路面作为输入,进行了不同车速工况的ADAMS-Matlab整车联合仿真,对被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及传统模糊控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行了实车台架试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模糊控制策略,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可有效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李厥瑾 《包装工程》2021,42(3):240-245
目的为提高瓦楞纸箱印刷过程多轴同步控制精度,采用偏差耦合控制设计一种多轴同步控制算法。方法在介绍瓦楞纸印刷机结构的基础上,以印刷模块多电机控制为研究对象,基于偏差耦合控制阐述多轴位置控制问题。为减小同步误差,设计一种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在传统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伸缩因子以实现模糊控制输入和输出的动态调节。集合ARM和FPGA设计多轴同步控制器。最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电机同步误差会在1 s内趋于0,同步性能比较理想;变论域模糊控制可将最大同步位置误差控制在2 rad/s内;各色套印的准确度较高,并没有出现错印等情况。结论所述瓦楞纸箱多轴控制方法响应速度较快、运行稳定,可以完全满足瓦楞纸箱印刷要求。  相似文献   

5.
金爱娟  冯雅茹  李少龙 《包装工程》2022,43(13):264-274
目的 为提高自动化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效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I控制器参数无法适时调整而引起的稳态误差较大、抗干扰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樽海鞘群算法的新型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方法 通过游走策略和变异分布策略对樽海鞘群智能算法的位置更新进行改进,同时加入过界个体的加权位置修正与劣势个体二次迁移,并将优化后的算法与变论域模糊PI控制器相结合,用于调节伸缩因子,以获得对永磁同步电机更好的控制效果。结果 仿真表明,文中改进后的控制器较传统PI控制器有效减小了静态误差;同时优化后的控制器令PMSM在变速和变载工况下响应更快,较改进前的樽海鞘群算法作用下PI控制器在变速和变载工况下的超调量分别降低约21.35%和62.85%。结论 算法优化伸缩因子后得到的变论域模糊控制与其他控制相比,更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减小了损耗。  相似文献   

6.
瓦楞纸板生产线原纸张力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坤全  文睿 《包装工程》2017,38(7):135-138
目的为了解决张力控制不稳定对瓦楞纸板质量和生产效率产生影响的问题。方法对放卷辊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瓦楞纸板的原纸张力数学模型,并分析张力稳定的主要因素。针对传统PID控制不能实现原纸张力控制过程中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提出一种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采用变论域模糊控制实现控制参数自整定和控制规则的自调整,并将其应用于原纸张力控制系统中。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张力控制策略的响应时间约为0.65 s,最大超调量为3%。结论所设计的控制方法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控制输出稳定等优点,能够实现原纸张力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7.
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并将其作为控制装置,提出了能有效抑制强烈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模糊控制算法,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建立了施加在压电变摩擦阻尼器上的电压与结构的响应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受控的20层基准建筑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别的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安装有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结构,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变论域模糊控制在小型VRV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小型VRV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模糊控制与PID控制对过热度控制的局限性,采用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对蒸发器过热度环节进行控制,解决小型VRV空调系统的冷量匹配与多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精确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控制在控制过热度的精度上要优于模糊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的公路桥梁MR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了有效处理振动控制中结构的非线性和外界荷载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AFLC)的MR半主动控制算法。AFLC通过在线调节规则后件隶属度函数,以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逼近等价控制律。通过引进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相应的自适应率。在此基础上结合限幅最优控制算法(clipped optimal)设计了适合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AFLC/clipped optimal)。针对最近提出的公路桥梁控制的Benchmark问题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场地类型和幅值的地震作用下,基于AFLC算法的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策略都能够有效的抑制结构的地震响应,且MR半主动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与主动控制相近,表明了这种半主动控制策略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宏涛  蒋汶松  蒋清泽  张强  戴宁 《计量学报》2020,41(10):1177-1183
提出了一种通过伸缩因子在线调节论域来优化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的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与关节角度偏差和偏差变化率动态加权相关的比例-指数混合型伸缩因子;然后,运用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算法获取机械臂笛卡尔空间的期望关节轨迹;最后,基于所设计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实现了一种三关节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仿真,并分析了轨迹跟踪误差。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基于比例-指数混合型伸缩因子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应用于机械臂轨迹跟踪的控制效果良好,具有响应速度快、无超调、稳态误差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江舟  王伟  覃欣  李洋 《中国测试技术》2005,31(6):107-109
在线实时分布式网络化测控是测控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DCOM组件技术的分布式测控软件体系结构便是较好的分布式网络化测控系统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文建设性的提出基于分布式组件技术构件多层网络化坐标机控制系统,利用分布式(DCOM)技术的方法实现了坐标机的远程控制和网络共享。并举出了在实际应用当中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张俊  石功军  王中平 《声学技术》2003,22(4):297-299
文章主要叙述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分类技术,该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中,为信息的正确识别和处理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Shewhart U charts for controlling software quality while the software is under development. A parallel betwee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 complex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developed. This allows the use of statistical control charts to monitor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general approach is to let observed defect data represent a sample of the true but unknown state of the entire software project. Software quality data so obtained can be used to derive a meaningful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Based upon this interpretation management can take action to improve the overall software quality while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s.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 order to assure safety and serviceability, structural responses are kept within certain limits by active control methods. Control forces as well as responses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are considered constraints in an optimal control system. The exact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control system under the aforementioned constraints is deriv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is also suggested in the paper. An example dealing with a six‐story building is presented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pproximat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igital control     
《Materials Today》2002,5(10):39
  相似文献   

16.
Vacuum control     
《Materials Today》2003,6(12):67
  相似文献   

17.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10, pp. 15–17, October, 1992.  相似文献   

18.
Sequence control     
《Materials Today》2003,6(11):59
  相似文献   

19.
Space control     
《Materials Today》2002,5(1):1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