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国信息产业在过去几年间以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一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仍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保持这一主导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1997年,国家公用通信网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亿门,网络规模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用户居世界第三,全国城乡基本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信息产品制造业去年生产、销售、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利税总额将实现220亿元。一批国产名牌电子产品在国内市场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国产软件占国内软件市场的30%,国产程控交换机…  相似文献   

2.
第十四讲 免提电话(三)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电话机研究室编者按免提电话分三讲介绍,到此告一段落。我们想告诉读者的是,目前市场畅销的免提电话在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免提通话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音控防鸣技术尚有待改进。4免提电话的测试方法4.1响度评定...  相似文献   

3.
国家“三金工程”的实施,为我国投资类电子产品发展带来了一股强大推动力,使之成为今后电子产品市场的热门。 据预测,1995年投资类电子产品工业产值将达495亿元,增幅达29%。具体产品市场如下: 1995年按键式电话机将仍是市场主流产品,免提扬声电话更为普及,具有录音、带钟、液晶显示等功能的电话比例将上升,可视电话开始流行。目前电话机生产厂约150家,一两年后,可增到200家,1995年电话内销量在2900~3000万部,外销出口今后几年到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4.
日本NEC公司开发出一部整合了电话和图像显示功能的手机产品的原型机,这种设备可以同时传送视频图像和声音。NEC预测,到2001年第三代蜂窝电话技术开始普及时,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展将会十分迅速,因此现在就开始研发新一代的无线通讯设备。NEC的原型机由一部电话和一个独立的显示器组成。显示器包括一个数字照相机、麦克风和一个2英寸的彩色TFT液晶显示屏。电话与显示器通过Buletooth短距离无线电传输技术相连,这样用户就可以边看屏幕边打手机了。该设备配置的数字照相机采用MPEG-4标准压缩方式,能够以6…  相似文献   

5.
蒋顺 《世界电信》1999,12(10):51-52
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发展迅速,目前用户总数已位居世界第三。近期的市场调查表明,移动电话市场中呈现出品牌意识强,中低档手机市场大,购机者关心因素多,个人购机比例高等现象。另外,中文手机仍然占主体,黑色手机备受用户青睐。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我国的电话机市场李家驹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电信事业发展迅猛,以电话机和交换机为主体的通信产品市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电话网容量已达3200万门,在世界排名第十,但电话普及率1992年末仅占我国总人口的1.6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抓住...  相似文献   

7.
《电信科学》2000,16(10):62-63
客户服务中心发展至今 ,已经经历了简单的人工热线电话系统、交互式自动语音应答系统、采用CTI技术实现语音和数据同步的兼有自动语音服务和人工服务的客户服务系统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产品都是服务于传统的电话用户 ,而目前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 ,以电话用户为服务对象的传统客户服务中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 ,广州新太科技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基础上 ,开发出第四代客户服务中心———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它是在第三代产品的基础上 ,增加Web、E -mail、Fax等接入…  相似文献   

8.
市场分析     
据悉,国家实施“三金工程”,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为我国投资类电子产品发展带来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使之成为1995年电子市场的热门。据预测,1995年投资类电子产品工业产值将达495亿元,增幅达29%。 具体产品市场分析如下: 1.1995年按键式电话机将仍是市场主流产品,免提扬声电话更为普及;具有录音、闹钟、液晶显示等功能电话比例将上升;可视电话开始流行。目前电话机生产厂约  相似文献   

9.
智能锁电话和智能电话吴永刚随着电信市场的发展,电话机品种更加多样化,目前,取代原来电子锁的各种智能锁电话陆续问世。这种锁是用微控制器运行程序的设计来控制的。目前市场上产品有外接的,也有设计在电话内部电路上的,使用者通过按键操作自行设定和取消锁功能。一...  相似文献   

10.
波导表示公司打算投资3,800万美元为国产3G技术TD-SCDMA开发手机。波导已设计出两款3G手机,都采用TD-SCDMA技术,目前正在开发第三款手机。该公司表示,部分早期开发资金来自政府提供的125万美元资助。既然中国政府可能在2007年至少颁布三个3G牌照,更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关注这个市场。芯片厂商也开始推出第二代TD-SCDMA产品,据称峰值数据率可达每秒384Kbit,  相似文献   

11.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码分多址(CDMA)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本文以IS—95系统为例,介绍了CDMA系统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和应用特点等,并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介绍第2代、第3代移动通信应用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第2代移动通信如何向第3代过渡以及移动通信未来技术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in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ve servi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markets has not offered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f how the individual makes a choic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innovative mobile services such as mobile TV. The decision to adopt the service can be viewed as a choice based on two cognitive processes of reasoning and referencing, as postulated in behavioural decision making. The framework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t illustrates the manner in which referencing and reasoning influence the individual’s decision to adopt innovative services in th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framework offers a market analysis tool which can generate useful insights for the vendors.  相似文献   

14.
智能卡可为移动通信开发增值业务并提供高安全性和可编程性能,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又促进智能卡在该领域的应用。移动商务是大多数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重点发展方向,这又为智能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5.
艾恕 《世界电信》2001,14(1):41-43
在渡过了几年前的一场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各国、各地区的移动通信市场再次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就象其他通信领域一样,亚太的移动通信市场也是一个多样化、发展不平衡的市场,先进与落后并存,竞争相当激烈。但是,亚太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却总比人们预料的要快。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对国际上第3代移动通信的贡献,中国提出的TD-SCDMA RTT建议,通过两年多的完善和融合,已经成为ITU IMT_RSPC的一个组成部分。2000年内,将在3GPP内实现CDMA TDD标准的集成,形成国际上统一的TDD标准。文章对此标准和建议首先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中国第2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和国际上对TDD方式的看法,着重讨论使用TD-SCD-MA的必要性和此技术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移动通信中关键技术之一的智能天线技术,并就它的结构、算法以及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世界GSM移动通信的现状,对我国的移动通信的未来进行阶段分析,就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应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9.
3G系统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应用。为此各种3G标准均仔细研究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文章简要介绍了3G系统的数据承载业务及多媒体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移动教学和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首先阐明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并依此为理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深度学习在移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实现移动推荐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