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信世界》2012,(37):20
在2012年年中宣布将把双模双待手机的价格门槛压到2000元以下后,中国联通近日全面扩大对双模双待手机的采购规模,以使其成为高端手机主力机型。近日,联通宣布将从三星、宇龙通信、大显、中兴通讯、海信及中电通信等6家厂商采购7款双模双待手机,使其双模双待  相似文献   

2.
《电信科学》2006,22(7):40-40
6月28日,中国联通公司与UT斯达康在京举行了“世界风”终端集采签约仪式暨T66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UT斯达康T66正式获得中国联通“世界风”双模手机定制采购订单.并成为联通“世界风”战略推广的合作伙伴。发布会上,UT斯达康展示了基于成熟“双模双待”技术的T66“世界风”手机.这是中国联通自去年以来上市发布的第二款“世界风”双模双待手机。  相似文献   

3.
bibi 《数字通信》2008,(3):56-59
三星其实很早就推出过双卡手机,当年中国联通要推出双模机来解决G网和C网共存的问题时,三星就很快推出了一款双模机,不过那时的双模机只能有一个手机卡处于在网状态,实际上就是双卡切换。后来,就有了G/C双网双待手机,实现了两个手机卡同时在网。在此基础上,适应市场的需要,厂商又推出了G网双卡双待手机。三星SGH-D880就是这样一款手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正豪 《通信世界》2007,(23B):19-19
目前,各手机厂商纷纷进军双模双待机市场,国产厂商几乎悉数参加,外资品牌也有三星、LG、摩托罗拉等推出多款双模双待机产品。运营商方面,中国联通正依靠双模双待机抢占高端市场,中国移动也欲联合终端厂商推出“双卡双待”和“TD/GSM双待机”两类产品。然而,随之产生的终端专利归属纠纷也逐渐增多,使得双模双待机市场渐显硝烟。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手机厂商纷纷进军双模双待机市场,国产厂商几乎悉数参加,外资品牌也有三星、LG、摩托罗拉等推出多款双模双待机产品.运营商方面,中国联通正依靠双模双待机抢占高端市场,中国移动也欲联合终端厂商推出"双卡双待"和"TD/GSM双待机"两类产品.然而,随之产生的终端专利归属纠纷也逐渐增多,使得双模双待机市场渐显硝烟.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09,(24):13-13
国内3G牌照发放已近一年的时间,各大手机厂商都争先推出了3G产品。日前,记者在多家手机卖场看到,在2G时代曾红极一时的双模双待手机,逐渐成为了3G销售的主力军。电信运营商为迅速圈地3G市场而给予的支持,是双模双待手机销售走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据通信》2009,(24):13-13
国内3G牌照发放已近一年的时间,各大手机厂商都争先推出了3G产品。日前,记者在多家手机卖场看到,在2G时代曾红极一时的双模双待手机,逐渐成为了3G销售的主力军。电信运营商为迅速圈地3G市场而给予的支持,是双模双待手机销售走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2004,28(9):30-30
“今天,我们进入一个创新和超越的时代!”随着中国联通“世界风”双模手机业务广告在中央体育频道的播出,所有的中国人在为奥运金牌喝彩的同时,联通的“世界风”品牌也同时为每个中国人熟悉。8月5日中国联通隆重推出“世界风”双模业务后,再次借助雅典奥运会雄风,一举让“世界风”深入人心。基于中国联通主导开发的G&C双模移动系统“世界风”,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成功解决了用户在G网和C网之间自由切换、号码保留等难题。“世界风”双模手机具有双卡槽,可以同时放入两张手机卡,可以同时享受中国联通GSM、CDMA和中国移动GSM网的服务。“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GSM手机发射和CDMA手机接收频段相互重叠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双模双待手机的主要干扰来源,即同一手机内GSM发射机对CDMA接收机的干扰.接着分析了CDMA手机在单模工作情况下,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时,接收天线输入端信号需要达到的信噪比C/N.然后通过建立双模双待手机干扰模型,利用CDMA方程定量计算了双模双待手机在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情况下CDMA天线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从而说明双模双待手机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DMA接收机入口处的信噪比符合正常接收条件,提出了解决双模双待手机中GSM发射对CDMA接收干扰的办法,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强强联手三星Anycall与中国联通共推双网双待全触屏手机W629近日,独占中国双网双待手机市场鳌头的三星Anycall与中国联通在北京共同推出了全触屏双网双待手机SCH-W629。这款手机拥有一个充满贵族气息的名字——"伯爵",并凭借其时尚、大气的外观,强大、全面的功能以及稳健的气韵,完整呈现了合作双方在双网双待领域的巨大优势,诠释了中国精英人士博学、自信、内敛、从容的独特气质,更代表了中国双网双待市场的全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闻速递     
中国联通“世界风”双模业务呼之欲出 中国联通“世界风”双模业务即将推出。作为该业务技术实现手段的双模手机定制倍受各方关注。 目前,中国联通已通过严格的招标程序基本完成“世界风”双模手机定制工作。据悉,中国联通双模手机首批将由国际著名品牌厂商摩托罗拉、三星和LG三家公司生产,型号分别为MOTOA860、三星SCHW 109和LGW800。首  相似文献   

12.
新品之窗     
《中国电子商情》2006,(8):63-65
中国联通推出第二款世界风双模双待机,富士通FL2100高速激光打印机耀世而出,诺基亚推2款入门级手机首次增加一键式功能,诺基亚UMA系统,实现用户无缝自由切换,摩托罗拉推出最薄手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移动宣布即将开始TD-SCDMA终端的二期采购。从首期终端采购的情况来看,TD- SCDMA手机价格在1800元到3800元之间,从参与到第二期竞标的终端中,我们发现很可能将出现第一款价格超过6000元的高端TD-SCDMA手机,这就是宇龙公司推出的一款集TD- SCDMA双网双待、智能操作系统、商务功能为一体的手机酷派6260。宇龙酷派一直是中国双模双待手机市场的领先者,随着中国3G时代的到来,宇龙适时推出支持TD- SCDMA制式的高端双模双待手机自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业界要闻     
《移动通信》2007,31(8):97-98
信产部扩大RFID试点城市;漫游费上限标准12月前后出台;小灵通充电器统一标准可与手机互通;国产3G手机实现双模双待;第三届全球WiMAX峰会即将在京开幕;3G在中国峰会9月举行;中国颁布首个3G业务标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新闻点点评     
“新闻”中国电信业入世五年吸引外资上千亿美元在中国入世五周年之际,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指出:”入五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累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干亿美元。在基础电信领域,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巳在海外上市,募集海外资金近3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企业还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上大力推进,目前华为、中兴等企业都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企业,其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通信》2008,10(6):7
近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已完成国产3G技术与现有2.5G技术相融合的“TD—SCDMA/GSM(GPRS)双模单待机数字移动终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两项通信行业标准草案的报批稿,同时进入公示阶段,待主管部门批;隹后将成为电信设备进网测试的技术依据。目前,双模单待仍然是TD手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近日,ZTE中兴TD-SCDAM手机负责人表示,中兴通讯推出的全球第一款T D-S C D M A/G S M双模双待3G手机Z T E U350,标志着中兴手机实现了全制式多模化,同时,通过研发该双模双待3G手机,中兴通讯解决了两种制式射频互相干扰和双模双待机软件流程的实现这两大难点问题。据介绍,Z T E U350不但能够实现G S M和T D-S C D M A双制式通信,而且可以实现两个号码同时在线和不关机自由切换,它是兼容3G制式与传统GSM结合的双模双待手机,适合网络过渡期的需要,无需切换、同时在线是双模和多模成功的关键。双模双待的实现,可以帮助手机用…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技术》2004,(9):73-73
摩托罗拉日前宣布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双模手机A860。A860是由中国联通为配合其“世界风”新业务而专门定制的手机。能够在CDMA和GSM网络之间任意切换。同时,作为中国第一款支持百万像素摄像头和移动存储卡的双模手机,A860更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许多意想不到的便捷与乐趣。  相似文献   

19.
此前一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双模双待手机,如今竞摇身一变,成为各手机厂商吸引用户、抢占高端市场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说起最近一段时间手机市场上的热点,CDMA/GSM双模双待手机算是其中之一,它使用户可以在一部手机中装人两张电话卡,免去了随身携带两部手机的不便.不少“米饭”也特别打电话到MI询问此类产品的情况。同时,“一机双卡.同时在线”的形式让中国联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作为竞争对手的中国移动自然不会置之不理,其定制机型中很快就出现了一种“G网双卡双待手机”,海尔(Haier)为之打造的HG—N96便是其中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