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1年,为了加强淮河堤防的管理,掌握淮河防汛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省淮河修防局。几十年来,在抓好防洪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做出了极大的成绩。即使在机关瘫痪、工厂停产的“十年动乱”期间,仍能排除干扰,坚守岗位,开展较好的管理工作。 1986年,全系统开始推广“颍河一条线”的管理经验,淮河管理逐步向标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朝晖  常玉霞 《治淮》1999,(6):20-21
举世瞩目的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五年来,党和国家对淮河的污染治理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人力、物力进行治理,并多次召开有关部委参加的“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督促和检查沿淮污染源治理。在领导小组各部、委和流域四省的不懈努力下,1997年底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1998年是淮河实施第二阶段目标“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的第一年,达标后的水质与“达标”年相比的数据是检验淮河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1998年逐月省界监测数据,对淮干和省界河段水质进行评价,并与1997年(淮河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年,简称“达标年”)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豫、皖、苏、鲁四省出境河段水质分别评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1950年,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主席又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在决定和号召的鼓舞下,举国上下水利专家云集珠城,共商治理淮河大牢,根据“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展示了淮河流域第一张治理宏图,亿万人民群众奔赴淮河两岸投身于伟大的治淮事业,为新中国治淮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淮河地处中原,在古代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曾有“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名。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是,从12世纪起,黄河夺淮后,淮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700余年未能治好;又加上1938年起的9年黄泛,造成了淮河流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局面。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后,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  相似文献   

5.
汪斌  汪安南 《治淮》1996,(10):6-8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掀起了建国后第二次治理淮河的高潮。“八五”期间,中央、地方加大了治淮投入,治淮水利基建投资快速增长,淮河治理取得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八五”初见成效的目标。 一、“八五”治淮水利基建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花炜 《治淮》2003,(11):4-6
1991年淮河特大洪水中,淮河干流微波、超短波支线和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在公网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发挥了“生命线”的重大作用。2003年,淮河发生了超过1954年以来的大洪水,以淮河干流微波、数字程控交换为传输交换核心,支线微波、无线集群、无线接入为延伸、覆盖,异地电视会商和远程图像监控系统为指挥调度中心的淮河防汛通信网,在公网很发达的今天,再一次发挥了显著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科学、及时调度洪水”、夺取抗洪胜利的重要手段。一、淮河干流防汛通信网建设的缘由1975年8月,淮河上游洪汝河、沙颍河发生了特大洪水,致使板桥、石漫…  相似文献   

7.
《治淮》1987,(3)
年初有读者致函本刊询问并请求获得有关“淮北大堤一条线”标准化管理的资料。现本刊在此全文登载安徽省淮河修防局制订的《“七五”期间“淮北大堤一条线”标准化管理要求》,以满足读者需要,不另复函给有关读者。所谓“‘淮北大堤一条线’标准化管理”,是安徽省淮河修防局在总结阜阳地区抓“颍河一条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5月在淮河修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它明确了“七五”期间淮河堤防管理的目标,并要求基础扎实的管理段在三年之内达到标准化要求,基础差的段必须在四至五年中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8.
1961年,安徽省决定成立省长江、淮河修防局,沿江及沿淮各地、市、县层层成立专管机构,实施江河河道管理。几经演变,到1981年省人大常委颁布“长江、淮河河道堤防管理办法”,才算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机构的法律地位。1991年和1992年省政府和省人大又分别制定了“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和“实施《水法》办法”,更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省长江、淮河  相似文献   

9.
宁远 《中国水利》2000,(11):21-23,20
淮河是中国一条古老的大河,淮河流域曾产生过璀璨的文明。12世纪黄河夺淮后,淮河流域逐渐沦为举世闻名的重灾区,“十年倒有九年荒”成为淮河流域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持续了700多年,淮河人民饱尝了水患的痛苦。 新中国刚刚成立,党中央就作出了解决淮河问题的英明决策,1950年8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原则和治淮工程实施计划。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并成立了治淮专职机构——治淮委员会,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淮河干流(临淮岗——洪泽湖)和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的水质现状和水污染发展趋势。所依据的数据为淮河水质监测中心“淮清”号水质监测船的历年水质监测数据。迄今,“淮清”号对淮河干流和大运河已进行了6次例行监测,分别为:1985年12月至1986年元月,1986年4月至5月,1986年9月,1986年12月至1987年元月,1987年8月,1987  相似文献   

11.
《江苏水利》2003,(7):5-5
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通水,结束了淮河600多年来无独立排洪入海通道的历史,预示着淮河流域“蓄泄兼筹”防洪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问题,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1991年至1997年,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了工作会议,部署治淮工作。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沿淮各省的努力下,目前,入江水道加固、  相似文献   

12.
千里淮河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然而,历史上淮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50年,淮河洪水泛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毅然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主席豪迈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第一次治淮高潮取得了巨大成就。1991年大水一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关怀下,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作为治淮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3.
段红东 《治淮》1999,(12):3-4
淮河历史渊源悠久,3000多年前,在 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出现 了“淮”字。历史上的淮河与长江、黄河、 济水齐名并称“四读”,河槽深广,海潮可 达江苏盱眙县,独流入海。“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是当时淮河流域社会安 定、生活富足的真实总结。但黄河夺淮 后,打乱了淮河水系,彻底淤废了淮河入 海尾闾,洪涝旱灾害日趋频繁,尽管历史 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不少治理主 张,但淮河仍然千疮百孔,景状依旧。直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使得淮河逐渐 旧貌变新颜。然而,洪泽湖及其下游的 防洪能力偏低,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及 环境发展的要求,开辟入海水道就显得  相似文献   

14.
宁远 《治淮》1996,(10):5
李鹏总理在听取水利部汇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的讲话中指出:“淮河是出海通道问题。现在淮河主要靠长江出海,如果淮河发洪水,长江也发洪水,水到长江就被堵住了。如果长江水位低些,淮河来的水就可以顺利地流出去。要继续按照已定的治淮方案,对淮河沿线进行治理,开辟新的入海水道,保证百年  相似文献   

15.
林怡然 《治淮》1996,(11):10-12
1996年6、7月淮河洪水,是1991年洪水以来出现的一次较大洪水。在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后,经过5年治理,淮河正阳关以上河道部分堤距已展宽,一些重要堤防也进行了加固处理。1996年洪水虽然量级不大,但淮河干流临淮岗以上河段水位较高。淮河干流除东风湖行洪区外,其它行蓄洪区却没有启用。因此,分析1996年淮河干流洪水特性,对于了解河道泄洪能力,合理确定整治措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20年7月10—19日,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王家坝站7月20日出现历史第二高洪水位。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和洪水特性,并与历史典型年洪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了淮河治理后王家坝站水文特性发生变化过程和规律,为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淮河防汛调度和水文监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陆过保 《治淮》1997,(8):23-23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国务委员宋健同志曾三次亲临淮河流域进行环保执法检查。为了实现1997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2000年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淮河流域关闭了“十五小”企业4987余家,其中5000吨以下小造纸厂1111余家。从上述数据看,关闭了众多的工厂,看起来对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其实这是帮助淮河人民,讨回20年的环境保护欠帐。 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工业企业的污  相似文献   

18.
1950年,淮河大水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为加强治淮的统一领导,贯彻治淮方针,中央决定在原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的基础上成立治淮委员会。11月,治淮委员会在安徽蚌埠市正式宣布成立。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治淮高潮在淮河流域迅速掀起。1958年7月,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治淮委员会被撤销,治淮工作交由流域四省各自办理。  相似文献   

19.
郁丹英  贾利 《治淮》2009,(12):7-7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水污染问题,淮河也成为我国第一条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流域。1994年5月,在蚌埠召开的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及第五次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会议,正式拉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从“九五”开始,淮河就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2004年10月,国务院在安徽蚌埠再次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  相似文献   

20.
陈光临 《治淮》2008,(2):12-13
2006年治淮工程中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河防汛调度设施工程两个项目共同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以下简称“鲁班奖”)。2007年又传喜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再次荣获“鲁班奖”,治淮建设在又好又快中健康发展,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两年内治淮工程连获3个“鲁班奖”,开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