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苯二甲醛-煤沥青COPNA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煤沥青为单体、对苯二甲醛为交联剂,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缩合多核芳烃(COPNA)树脂。采用FT-IR和1H-NMR研究其反应机理;采用TGA-DSC研究该COPNA树脂的热行为。此外,研究了反应时间对COPNA树脂不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沥青能够与对苯二甲醛合成COPNA树脂,其反应机理为酸催化下的阳离子型缩聚反应;COPNA树脂不仅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炭收率,而且具有很好的粘结和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煤沥青为原料、三聚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合成缩合多环多核芳香烃(COPNA)树脂。采用FT-IR和H-NMR等分析方法研究其反应机理;采用TG分析方法研究COPNA树脂的热行为。研究表明.煤沥青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能与交联剂三聚甲醛合成COPNA树脂.其反应机理为酸催化作用下的阳离子型缩聚反应;相对于原料煤沥青,COPNA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炭收率和β树脂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石油沥青为单体的COPNA树脂的合成及其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综合利用重质油出发,以石油沥青为单体。对苯二甲醛(TPA)为交联剂在浓硫酸或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合成了TPA系缩合多环多核芳香烃树脂(COPNA树脂),以此开辟出一条制备COPNA树脂的新方法。研究中采用热解重量分析法(TGA),考察了COPNA树脂的固化反应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沥青在氮气中的热起始降解温度在420℃~430℃之间。最后,利用反应物和产物的红外图谱(IR)探讨了COPNA树脂合成反应机理。谈机理是在酸催化下,多环芳烃与交联剂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4.
首次以煤沥青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缩合多核芳烃(COPN)树脂,采用傅立叶红外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研究其反应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相小球的尺寸变化分析COPNA树脂的生成情况,采用热重(TGA)研究COPNA树脂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该反应为阳离子型聚合反应,所获得的COPNA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在氮气中的热降解起始温度为410℃。  相似文献   

5.
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优异的亲和性和润滑性等优异性能,COPNA树脂(缩合多环多核芳香烃树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开展了由各种富芳烃原料制备COPNA树脂的研究。本研究综述了由煤沥青、石油沥青、催化裂化油浆、乙烯焦油和竹焦油等不同富芳烃原料制备COPNA树脂,解析了各种原料的组成,阐明了COPNA树脂的合成机理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6.
赵嘉琪  彭江  南海  林起浪  宋士华 《材料工程》2003,(Z1):224-226,229
对碳材料用基体前驱体-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以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中温煤沥青为原料,苯甲醛为交联剂,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缩合多环芳烃树脂(COPNA),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沥青改性机理,通过SEM对改性沥青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分析改性对沥青的残碳率、软化点、密度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沥青在酸催化剂作用下能与苯甲醛发生阳离子型缩聚反应合成缩合多环芳烃树脂.经过改性的煤沥青不仅含有大量的纤维状或层片状结构,而且具有较低的软化点、优良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残碳率.  相似文献   

7.
COPNA树脂是一类新型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和用途。重点阐述了以芳香醛、对苯二甲醇、三聚甲醛为交联剂的COPNA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OPNA树脂应用的最新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8.
烯丙基COPNA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萘酚、对苯二甲醇、烯丙基氯等合成出新型缩合多核芳烃(COPNA)树脂。采用FT-IR和1H-NMR研究了COPNA树脂的化学结构;通过凝胶分析研究了COPNA与双马来亚酰胺的共聚反应性;采用TG-DTG研究了这种共聚树脂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COPNA树脂结构中含有烯丙基活性基团,可与BMI发生共聚反应制备耐热性优良的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9.
烯丙基COPNA-BMI树脂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萘酚为单体、对苯二甲醇为交联剂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缩合多核芳烃(COPNA)树脂,经烯丙基化处理后与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反应制备烯丙基COPNA-BMI共聚树脂,并对这种共聚树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当烯丙基COPNA树脂与BMI质量比为1:1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76.8MPa、3.1%、28HV、160.7MPa;共聚树脂的拉伸断口微裂纹扩展区处出现了韧窝,显示出一定的韧性。  相似文献   

10.
COPNA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PNA树脂是一类新型高分子合成热固性树脂,它由多核芳香化合物。如萘、芘,在交联剂和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阳离子聚合反应得到。B阶COPNA树脂为线性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溶可熔性。交联后的C阶COPNA树脂性能优异,起始降解温度高达500℃。COPNA树脂还可用作C/C复合材料前躯体、有机铁磁体等。文中从合成方法、合成机理及应用领域对近些年来国内外COPNA的研究工作状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以对甲基苯甲醛(4-methyl benzaldehyde,简称4-MB)为改性剂,在对甲苯磺酸(PTS)的作用下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煤沥青改性机理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煤沥青的形貌;采用热解重量分析仪分析改性沥青的热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甲基苯甲醛在酸性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煤沥青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改性后煤沥青出现纤维结构,改性沥青的耐热性优良,残炭率大大提高.因此,改性后的煤沥青有望作为优质的炭材料基体前驱体.  相似文献   

12.
以中间相茶沥青(AR树脂)和各向同性煤沥青(ICP)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沥青原料性质与由其制备的碳纤维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AR树脂中的一维有序中间相结构在纺丝中被拉伸,形成不同中间相间的界面,成为应力集中区,在后续碳化过程因应力释放导致纤维开裂而损害其力学性能;而ICP沥青基本为无定形相结构,在纺丝过程中无明...  相似文献   

13.
COPNA树脂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种不同的油浆为原料 ,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 ,与对苯二甲醇反应 ,得到三种缩合多环多核芳烃 (COPNA)树脂。以COPNA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为基体 ,与碳纤维复合 ,通过模压成型 ,得到三种不同基体的复合材料。比较考察了COPNA树脂的软化点、残炭、β树脂含量等粘结性参数以及树脂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经分析认为 ,得到的COPNA树脂可达到工业粘结剂的要求 ,具有很好的粘结作用 ;以COPNA树脂为基体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表现出很好的耐热性 ,这为COPNA树脂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甲基苯甲醛改性煤沥青的原位成纤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对甲基苯甲醛为改性剂,在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并对改性后煤沥青的原位成纤机制进行研究。采用FT IR和1H NMR对改性煤沥青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EM对改性煤沥青的原位成纤形态进行观察。研究表明,对甲基苯甲醛能够与煤沥青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使煤沥青中的活性小分子交联形成大分子。此外,改性煤沥青中出现很多微纤,随着改性时间的增加,纤维直径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分布均匀且线性很好的纤维束。因此,经过对甲基苯甲醛改性后的煤沥青有望成为优质的炭材料基体前躯体。  相似文献   

15.
炭材料用基体前驱体沥青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首次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同时对改性后的煤沥青进行显微结构和耐热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煤沥青不仅出现大量的中间相小球,而且耐热性优良,可作为炭材料优质的基体前驱体。  相似文献   

16.
以对苯二甲醇为交联剂、1-萘酚为单体合成COPNA树脂,经烯丙基化处理后与BMI反应制备烯丙基COPNA-BMI共聚树脂。采用FT-IR研究预聚树脂的化学结构;采用黏度计分析预聚树脂的流变性能;采用DSC研究COPNA-BMI预聚树脂的固化工艺;采用TG-DTG研究了COPNA-BMI共聚树脂的热行为。研究表明,预聚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其固化反应平稳易于控制;共聚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经后处理过的固化树脂其热分解起始温度为450℃。  相似文献   

17.
煤沥青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其残炭率低,可以通过改性来提高其残炭率。简要介绍了改性煤沥青的制备方法及近几年来国内外改性煤沥青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其机理。由于煤沥青组成复杂,并不能知道其确切的反应机理,只能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其可能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8.
Li Z  Wu Y  Zhao Y  Wang L  Zhu H  Qin L  Feng F  Wang W  Wu 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6(2-3):1277-1282
Coal tar pitch and its smoke are considered hazardous by-products and common pollutant generated from coal industry processing. In this study, coal tar pitch and its smoke extra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ith dimethylsulfoxide. We identified only 0.3025% of components in the total coal tar pitch using GC/MS. Among 18 identified compound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has the highest relative abundance (0.19%). The remaining components were composed of mon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alkenes. In contrast, among 38 coal tar pitch smoke extract constituents that have been profiled, 87.91% were PAHs, and the remaining 12.09% were composed of mon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alkenes.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coal tar pitch and its smoke extracts on BEAS-2B cells were also evaluated by MTT assay. BEAS-2B cells exposed to coal tar pitch showed a non dose-dependent U-shaped cytotoxicity with a dosage for maximal inhibitory of 3.75 mg/L. In contrast, BEAS-2B cells exposed to coal tar pitch smoke extracts showed a dose dependent cytotoxicity with a LC(50) of 8.64 mg/L.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mposi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coal tar pitch and its extracts, suggesting two different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at are pending futur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