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水利工程项目监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三控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进行阐述.工程建设监理的控制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三大内容.三大内容中投资控制是基础,进度控制是条件,质量控制是核心.因此,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抓住质量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2.
棒材成品飞剪控制一般分为轴定位控制和分段剪切控制两部分,容易出现剪刃位置控制不准和钢材长度测量不精确的问题,影响剪切精度和控制稳定性。本文介绍的控制方法是在常规控制的基础上,利用新的轴定位控制和精确尺寸控制方法实现对倍尺飞剪的优化控制,控制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压力控制越来越精确化,在许多地方,都要实现压力的精确控制。本文提出以密闭容器的压力控制为研究对象,使用电气比例阀作为压力控制元件,对密闭容器压力精确控制进行研究,采用建立压力控制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的方式,将普通控制、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进行对比,选择出最精确的控制方式,获得了三种控制方式的控制曲线,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的电气比例阀精度最高,可以实现压力的精确控制,为工业生产中的压力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即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控制方式去完成控制.主要论述人类的控制方式的优点、传统控制方式的不足、人类的控制方式与传统控制的不同点和控制模型的建立过程,将控制理论由"频域"应用扩展到"时域".  相似文献   

5.
烟草烘丝机控制具有高度非线性,大滞后、高耦合等特点,传统PID控制在越来越严格的工艺指标控制中变得的力不能及。在工业控制中智能控制替代传统PID控制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将介绍智能控制在烘丝机控制上的应用,着重讨论烘丝机控制的两种控制策略:应对控制,预测控制。并介绍各自可使用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容错控制是提高自动控制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容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经典容错控制以及其他一些容错控制方法的应用,重点评述了主动容错控制、被动容错控制、网络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基于Delta算子的鲁棒容错控制、人工智能容错控制和非线性系统的容错控制,最后介绍了容错控制的一些应用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攀钢新3#高炉TRT对顶压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顶压控制过程中存在控制滞后、控制输出恒量进行分析,在现有控制模式基础上,提出解决控制滞后和控制输出恒定的方法,最终达到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动机控制的核心是实现对其电磁转矩的控制,其控制方法有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相比矢量控制而言,直接转矩控制省去了磁场定向、矢量变换和电流控制等复杂环节,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性能。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原理,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直接转矩控制具有良好的转矩控制效果和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控制周期是数字式控制仪表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本文从控制仪表本身的要求提出控制周期的两种设计方式:控制周期固定式和控制周期不固定式。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震 《通用机械》2009,(4):67-71
介绍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动力厂2×28000m^3/h制氧机组空气压缩机的控制要求,起动和停车联锁逻辑、起动控制、自动加载控制、自动恢复控制、恒压控制和防喘振控制等的控制原理及操作实践、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阀门低温试验装置兼有深冷处理和低温试验的双重功能,是低温阀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冷媒和试验介质等消耗巨大且价格昂贵,对低温阀门的整机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种低温阀门试验装置的节约型设计,从组成装置的低温系统、压力试验系统和测控系统等方面着手,寻找减少消耗的途径,并重点讨论了多种高效保温技术,通过液氮喷淋实现自动调温的方式,贵重试验介质回收重复利用技术,数据采集和智能化操作模式等,提出了应从多渠道实现装置的节约型设计。  相似文献   

12.
低温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液化气体汽化不充分时会使液态介质流入常温管道,从而导致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幅降低。针对这种现状,分析了低温液化气体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以水为介质进行了低温液化气体汽化保护控制试验,研究了介质在0~4℃温度区间内,温度变化和调节阀开度、液体泵转速的关系,得出一种新型的低温汽化保护控制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精密度高,数据准确稳定,对低温液化气体的使用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温阀门深冷试验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较完整的低温阀门深冷试验装置设计方案,并就装置结构、参数检测、深冷处理机理和低温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铝合金点焊电极的深冷处理实验,测试了深冷处理电极性能。分别对深冷处理电极和未深冷处理电极进行了铝合金点焊电极寿命试验,观测了铝合金点焊过程电极端面及焊点表面宏观形貌。在达到未深冷处理电极寿命时,测试了深冷处理和未深冷处理电极端面的显微硬度,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深冷处理和未深冷处理电极端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冷处理改善了电极的导电、导热等性能,使电极端面产热减少,降低了铝合金点焊过程的铜铝合金化倾向,提高了点焊过程深冷处理电极端面和焊点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晓忠  陈佑军  金滔 《阀门》2010,(1):16-19
介绍一种基于计算机数据采集的低温阀门性能测试装置,该装置具有对试验数据集中储存、显示和打印功能,并可实现对液氮罐自增压系统的自动控制,可提高试验的工作效率、操作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指出将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等应用于试验装置上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铝合金点焊电极寿命,提出了点焊电极的深冷处理方法。采用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参数加工了点焊电极,用这些电极进行了铝合金点焊电极寿命试验,比较了深冷处理电极与未深冷处理电极寿命,观测、比较了深冷处理前后点焊电极端面、焊点表面的宏观形貌,观察了深冷处理电极与未深冷处理电极微观组织,测试了深冷处理电极与未深冷处理电极物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改变了电极微观组织,改善了电极导电、导热性能,提高了点焊电极寿命,使电极寿命由原来的620点提高到2 145点。  相似文献   

17.
A nanoscopic exploratory measurement technique to measure voltage distribution across an oper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in cryogenic temperatur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established. The cross‐section surface of the terahertz (THz) quantum cascade laser (QCL) has been measured that resolves the voltage distribution at nanometer scales. The electric field dissemination across the active region of the device has been attained under the device's lasing conditions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of 77 K.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表面钼铬共渗制备强化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钼铬共渗,随后进行渗碳淬火、深冷处理及回火复合处理,对渗层组织、成分、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层化学成分接近钼系高速钢;渗层中的碳化物细小、均匀、弥散,没有粗大的共晶莱氏体组织;经深冷2h处理试样表面硬度达到1600HV,明显高于未经深冷处理试样的表面硬度;经不同时间深冷处理试样的滑动摩擦因数基本相同,但比未经深冷处理的试样降低约15%,其相对耐磨性分另q是未渗金属试样的2.10倍和3.59倍。  相似文献   

19.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ments distribution of the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electrodes and non-cryogenic treatment electrodes for spot welding hot dip galvanized steel are observed by a scanning electrical microscope. The grain sizes, the resistivity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electrodes before and after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are measur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DC double arms bridge and the Brinell hardness testing unit respectively. The spot welding process performance of hot dip galvanized steel plate is tes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electrodes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makes Cr, Zr in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electrodes emanate dispersedly and makes the grain of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electrodes smaller than non-cryogenic treatment ones so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electrodes are improved very much, which make spot  相似文献   

20.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rebar. Corrosion behavior of samples subjected to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and samples tempered after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was studied by linear polarization method. The Vickers hardness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ample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ncrease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has been explained based 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rroded surfaces of the samples was studi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69 % improvement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because of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further it was seen that the increase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increased pearlite phase.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hardness, which are crucial properties to be considered for reb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