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低应力蜂窝陶瓷蓄热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蜂窝陶瓷蓄热体正方形格孔直折角应力集中与表而黑度系数低的不足.研制了一种低应力蜂窝陶瓷蓄热体,通过圆角正方形格孔的结构设计,保持了蓄热体高换热比表而积的特点,避免了格孔直折角的应力集中:通过蓄热体浸涂红外辐射涂料,强化蓄热体表面辐射换热性能。根据格孔结构参数的计算分析与蓄热体试制结果.圆角正方形格孔的低应力化结构改善了蓄热体的综合力学指标,能够与常规蓄热体互换安装,  相似文献   

2.
蓄热室新型蓄热体的选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先Qu  张建国 《工业炉》1998,20(3):9-12
文中简要介绍了蓄热室的新发展,提出对新型蓄热体的要求,探讨了各种形状的蓄热体的性能并为如何选用更好的蓄热体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蓄热室蓄热体的基本性质要求,总结了三种典型的新型陶瓷蓄热体的热工性能参数,给出了选择合适蓄热体的一些建议,详细介绍了无机盐/陶瓷基复合蓄热体的特点、选材原则和制备工艺,并探讨了它用于蓄热室的可行性和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4.
活性氧化铝的制备及其比表面积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活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过程,对影响活性氧化铝比表面积的几种因素如原料、培烧温度、添加剂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加热炉中烟气出口处蓄热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模型的离散化.使用C++语言开发了计算球体蓄热体热饱和时间的程序,确定了蓄热体热饱和时间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会缩短蓄热体的热饱和时间,而蓄热体热容、密度及其半径的增加均使得蓄热体的热饱和时间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宋周利 《河北冶金》2012,(10):79-80,68
针对宣钢小型轧钢厂一小型车间蓄热式加热炉加热能力小、加热质量差、耗能高的问题,分析了主要原因,将加热炉的蓄热体由蓄热小球置换为蜂窝体后,加热炉的通气量提升、炉压稳定、待温待轧现象明显减少,达到了节能降耗、稳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蜂窝陶瓷蓄热体传热数学模型及传热系数求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传热原理及热量守衡建立了蜂窝陶瓷蓄热体传热数学模型 ;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 ,表明 :假设及计算在蜂窝陶瓷蓄热体的工程设计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蓄热燃烧蓄热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蓄热燃烧技术和蓄热体的发展与使用现状.陶瓷-金属蜂窝蓄热体在保留蜂窝陶瓷蓄热体优点的同时,克服了使用寿命短的缺点,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工作温度在1300℃以下的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理想的蓄热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建立了蜂窝体蓄热室内流动与换热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根据蓄热室内速度、温度、压力的不同,研究其温度效率、热回收率和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在保证蓄热量的前提下,找到不同结构蓄热室的最佳操作参数的方法,并且根据温度效率曲线找到了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相匹配的最佳值区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型蓄热式燃烧技术、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对蓄热式加热炉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高效的热能存储设备,本文提出了采用铝片以强化相变储能设备传热的新结构, 采用fluent 软件模拟了该设备在凝固过程中的瞬态二维传热问题.并对影响新型相变储能设备性能的参数进行研究, 得到了这些参数对其总凝固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新型相变储能设备中增加铝片能有效地强化传热, 并可用文中提出的影响规律,对新型相变储能设备进行性能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钢板酸洗后产生的大量酸洗废液需要进行再生,利用酸再生工艺可生产高品质的氧化铁粉,而比表面积是氧化铁粉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大部分钢厂都采用Ruthner法喷雾焙烧技术来处理废酸,喷雾焙烧法所生产氧化铁粉其比表面积的指标主要依赖于喷雾焙烧法的工艺参数,包括废酸纯度(依赖于脱硅工艺)、焙烧炉温度、浓缩酸密度、喷洒量和压力、喷嘴喷雾效果、空煤比、氧含量以及炉内负压,其中焙烧炉工作状况和喷嘴喷雾效果是影响Ruthner法氧化铁粉质量的核心参数。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以提升比表面积,制取高品质氧化铁粉。  相似文献   

13.
针对7050铝合金末端的喷水淬火过程,建立喷水表面某时刻换热系数二维分布的3个模型:喷射面均匀分布模型(H-Model),喷射水柱区均匀分布模型(F-Model)和喷射表面非均匀分布模型(G-Model),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包的用户子程序接口实现换热系数二维分布条件下的温度场模拟。有限元模拟与实测的冷却曲线对比表明,H-Model的平均误差约9%,F-Model的平均误差约7%,预测值的平均误差约4%。由此证明运用一维传热模型测算的换热系数构建其二维非均匀分布的方法简便、可靠,能为研究铝合金材料喷水淬火冷却机理与工艺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温度场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理论建立了双陶瓷层热障涂层不透明和半透明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了稳态温度场.双陶瓷层在不透明时,顶层厚度增加,顶层上表面温度线性增加,第二层和黏结层上表面温度线性降低.在半透明性弱时,与不透明情况类似.在半透明性强时,顶层上表面温度略低于不透明时,第二层上表面温度高于不透明时,黏结层上表面温度先快速后缓慢降低再保持不变,且远高于不透明时.  相似文献   

15.
应用GW统计接触模型,建立了粗糙表面之间的接触导热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地反映接触导热现象.在此基础上,对接触表面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建立了接触界面间的辐射传热模型.数值计算表明:当接触表面的温度高于400K时,辐射的影响已不可忽略;载荷对接触导热热导的影响明显大于对辐射热导的影响,导热热导随载荷的增大迅速增大,而辐射热导以及等效辐射系数均随载荷的增大有所减小,这主要是由接触界面的空隙面积减少造成的;在接触面几何参数中,粗糙峰等效斜率对等效辐射系数起着主导作用,在相同的量纲1的载荷情况下,粗糙峰等效斜率越小,等效辐射系数越大;通过对本文提出的等效辐射系数的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其最大相对误差为10-3数量级,说明等效辐射系数仅仅为接触界面黑度、几何特性和接触载荷的函数,而与接触界面温度水平和温差无关,同时也间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等效辐射系数可以较为合理地描述接触界面间的辐射换热强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浓度盐酸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并系统地研究了改性沸石的孔道特征、化学成分、表面电位及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变化.盐酸改性后,沸石晶体结构破坏较小,表面变得疏松粗糙,K+、Na+、Ca2+和Mg2+元素含量均小幅下降;表面负电荷增加,阳离子交换容量减小;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均有所提高,最高分别从原沸石的35.97 m2·g-1和0.0761 m3·g-1提高至64.46 m2·g-1和0.1156 m3·g-1.盐酸改性对沸石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分布影响明显.从迟滞回线形状判断沸石孔道类型均为不均匀狭缝型孔道,盐酸改性不会改变沸石孔道类型.  相似文献   

17.
蜂窝陶瓷蓄热体破损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蜂窝蓄热体研制与应用方面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及武钢大型厂蜂窝蓄热体破损状况的现场调研,系统地总结蜂窝蓄热体的破损形式,探讨蜂窝蓄热体的破损原因,为新型、长寿、高效蓄热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塑料由于廉价、质轻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塑料制品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摩擦等产生静电,不仅引起塑料表面吸尘影响美观,甚至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爆炸或火灾。采用石墨烯为添加导电剂解决其与聚碳酸酯(PC)基体间的亲和力问题;解决塑料固有的静电问题,同时提高塑料的导热、耐磨、抗老化等性能;采用液相复合法、熔融法两种工艺将石墨烯分散到塑料聚碳酸酯基体中,实现了用于对空调换热表面进行憎水性处理的石墨烯复合塑料制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基础上,建立了估算二元金属间化合物比热容的双参数模型.用此模型可以估算由简单金属形成的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比热容,涉及Fe、Si、Nb、Ti、Cu、Co和Mg等多个体系.估算了132个已知金属间化合物AlCa、AlCo、CrNi、FeTi、FeSi、FeNb和MoSi等的比热容,平均误差为2.74J·mol-1·K-1,标准差为3.84J·mol-1·K-1.用双参数模型估算的比热容精度高,其估算误差小于离子束缚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中板174m^2蓄热式空煤气双预热连续加热炉为原型,建立了高效陶瓷蓄热体的三维非稳态流动及传热数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蓄热体在不同换向周期条件下的热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换向周期的延长,蓄热体出口烟气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空气和煤气的出口平均温度逐渐降低;在相同的换向周期下,空气换热器蓄热体内的最高温度比煤气换热器蓄热体内的最高温度高,过长的换向周期也会引起蓄热体内较大的温度波动;换向周期对平均余热利用效率和平均温度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其最佳换向周期应定在60s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