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Ni-W合金镀层。研究不同脉冲频率(0.5~20.0kHz)对镀层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所有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均致密平整,W的质量分数为42.41%~48.92%。脉冲频率为5.0kHz时制备的Ni-W合金镀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最好,自腐蚀电流密度为2.532μA/cm2,自腐蚀电位为-327mV。  相似文献   

2.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纯铜基体上制备出Ni-W合金镀层。研究了脉冲占空比(30%~60%)对镀层表面形貌、结构、成分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Ni-W合金镀层表面致密、平整,W的质量分数在46.84%~49.24%范围内窄幅波动,具有非晶态结构。脉冲占空比为50%时制得的镀层的耐蚀性最好。在3.5%的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较正,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电荷转移电阻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出Ni-WC纳米复合镀层,并研究了脉冲电流密度对Ni-WC纳米复合镀层耐蚀性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Ni-WC纳米复合镀层的织构呈现规律性变化,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当脉冲电流密度为10A/dm2时,Ni-WC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最好,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提高汽车用碳素钢表面性能的考虑,在碳素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pH值对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为5.0~6.0时,镀层表面非常平整,几乎看不出任何的结构特征;而当镀液pH值为7.5~8.5时,镀层呈细晶团簇结构。随着镀液pH值的升高,电流效率降低,镀层厚度随之减小,显微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镀液pH值为6.0时,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为6 454MPa),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致密、平整的纳米晶镍镀层。研究了脉冲电流密度对镀镍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脉冲电流密度为5A/dm~2时,镀镍层为(200)晶面择优;当脉冲电流密度增至10A/dm~2时,镀镍层变为(111)晶面择优;当脉冲电流密度继续增至20A/dm~2和30A/dm~2时,镀镍层变为(111)、(200)双向择优。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镀镍层的晶粒尺寸略微减小,硬度逐渐增大,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下降。脉冲电流密度为5A/dm~2时所得镀镍层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镍磷合金镀层可焊性及其热处理后耐磨性良好,但其耐蚀性与手册介绍有较大出入。对镍磷合金在非氧化性酸、碱、盐水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系统试验,发现存在的介质腐蚀主要是点蚀,随着介质温度的上升,点蚀还将发展为孔蚀,从而失去镀层对金属表面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变电流密度,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纳米晶Fe-Cr合金镀层。分别采用SEM和EDS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XRD对镀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镀层的耐蚀性随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电流密度为15A/dm2时,镀层的晶粒尺寸为10.4nm且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沉积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表面有裂纹和无裂纹两种Ni-W合金镀层,研究了两种Ni-W合金镀层在干摩擦和润滑油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裂纹Ni-W合金镀层相比,裂纹Ni-W合金镀层的裂纹织构效应使得镀层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表现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其磨损率在干摩擦时降低了23%,在油润滑条件下降低了10%。结果表明,裂纹沉积Ni-W合金涂层与无裂纹沉积Ni-W合金涂层相比,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作为干燥和油润滑条件下的表面纹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纳米晶Fe-Ni-Cr合金镀层,并研究了占空比对其成分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占空比为50%时,制备的Fe-Ni-Cr合金镀层成分稳定,其中Cr的质量分数达到37.4%;晶粒尺寸约为12.6nm;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约为-200mV,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0.27μA/cm2,电荷转移电阻约为12 000Ω/cm2,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了电沉积的Ni-P、Ni-W、Ni-W-P和Fe-W合金的腐蚀性能,并对添加元素W和P对非晶态镀层的耐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合金的腐蚀速率与不锈钢的腐蚀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沉积的Ni-W-P非晶态合金中的W含量高达55.2%(重量)。合金硬度(HV)为700到800,在550℃热处理后达到1300到1400HV。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均优于Ni-P非晶态镀层。腐蚀电位(Ecorr)因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镀层好。在交流阻抗谱图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整个浸泡过程中仅出现一个时间常数的单容抗弧,镀层电阻不断的增大,表明镀层有钝化膜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脉冲电镀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Mo合金镀层。考察了镀液组分对镀层组成、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粗糙度、孔隙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组分NiSO_4·6H_2O、CrCl_3·6H_2O和Na_3MoO_4·2H_2O的浓度比为3∶2∶1、3∶1∶2和10∶1∶1时,镀层结合力较好,镀层组成差别较小;浓度比为10∶1∶1时,Ni-Cr-Mo镀层沉积速率最大,表面颗粒尺寸最小,粗糙度最低,孔隙率最少,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稀土合金钢的耐蚀性,在其表面沉积Ni-W-P化学镀层。对Ni-W-P化学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及耐蚀性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Ni-W-P化学镀层表面的胞状物分布较为均匀,镀层中W的质量分数约为2.0%;Ni-W-P化学镀层比稀土合金钢在硫酸介质中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夏连富 《电镀与涂饰》1994,13(4):29-30,33
通过大气暴露试验对比了以光亮铜锡合金为底层与其它镀层作底层的镍/铬镀层组合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非晶态Ni—P合金电镀层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极化曲线测试法,交流阻抗法以及失重法等手段研究了Ni-P非晶态合金在酸,碱,盐体系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i-P非晶态电镀层耐蚀性较纯镍镀层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16.
Ni-W(D)合金电刷镀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 《广州化工》2013,41(4):85-87
采用金相观察、显微硬度、磨损试验、腐蚀试验及热震试验等方法,研究了Ni-W(D)合金电刷镀层的组织、性能及工作电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刷镀电压在11~13 V内时刷镀层的综合性能好:具有组织均匀细小、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强度高、抗滑动磨损性能好和耐腐蚀性强。  相似文献   

17.
在铜表面电沉积Ni-Co-Fe合金镀层。通过对塔菲尔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粗糙度的测试,研究了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pH值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温度55℃,电流密度4.0A/dm2,镀液pH值4.0的条件下,所得镀层表面光滑,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了分别以自制N001和市售DN-618作添加剂时,温度、pH、电流密度等镍封工艺参数对铬镀层微孔密度的影响,并研究了镍封添加剂种类对铬镀层耐蚀性的影响。以自制N001作添加剂时,镍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镍封液温度50~60°C,pH=3.8~4.2,电流密度4A/dm2,铬镀层厚度0.3~0.5μm。在此条件下所得铬镀层的微孔密度约为1.1×105个/cm2。保护等级为9级时,铬镀层耐铜加速乙酸盐雾腐蚀的时间达48h。  相似文献   

19.
镧铈对镍磷刷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巨龙表面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的Ni-P合金刷镀液为基础,研究了镀液中分别加入了铈,镧两种稀土后所得镀层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适量加入这两种稀土均使镀层的耐蚀性大幅度提高,而且结合强度和表面质量也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高耐蚀性Zn—Co合金镀层钝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镀Zn-Co合金镀层的钝化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溶液各成分及工艺条件对钝化膜质量的影响,通过几种腐蚀试验方法,测量了钝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研究的钝化工艺可以得到耐蚀性良好的钝化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