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吉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57-57
通过比较分析两次台风对宁海凫溪流域所造成的暴雨洪水影响,找出山溪性河流洪水受流域内暴雨影响特点,为该流域的防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丹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6)
通常随着台风出现的是暴雨巨浪等破坏程度较大的自然灾害,对群众的财产生命造成巨大损失。对台风的路径进行精确地预报,是有效降低台风灾害损失保护人民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笔者在文中通过对我国2005年-2012年的24 h台风路径数据进行路径误差分析,找出造成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给出几点减小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的建议,为提高我国台风路径预测正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依托台风山竹侵袭过程中深圳地区356 m高度气象梯度塔获得的实测风速序列,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方法提取风速序列中的时变平均风速,对平均风速剖面以及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脉动风速谱等脉动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平稳模型方法(stationary model method, SMM)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台风的实测平均风速剖面受平稳性影响较小,不同方法计算得到大风时段的地貌粗糙度指数均接近规范C类地貌的取值0.22;不同的时变趋势项提取方法计算的脉动风场参量存在差异,考虑非平稳性后,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计算结果相对SMM偏小,其中湍流积分尺度差异尤其明显;SMM的湍流强度接近规范D类地貌的推荐值;SMM计算的湍流积分尺度和AIJ—2004的建议值接近;SMM和EEMD计算得到的脉动风速谱和Karman谱一致,而由DWT计算的脉动风速谱在低频处偏小。对比台风非平稳性研究方法,EEMD方法较DWT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5.
6.
7.
苏通大桥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易受台风袭击.为了分析该桥桥址区的实际台风特性,建立桥址区台风特性数据库,在大桥塔顶、主梁跨中及梁端安装了超声风速仪进行桥址区风特性现场实测.2008年7月台风"凤凰"袭击江苏时,风速仪记录了经过桥址区的三维强风样本.通过对实测凤凰台风数据的分析,得到了10-min平均风速和风向、紊流强度、紊流积分尺度以及紊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等强风特性.结合与现行桥梁抗风规范的对比,总结了桥址区的台风特性及规律.结论为大桥的抗风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可供华东沿海地区其它工程结构的抗风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利通广场实施了在台风“韦森特”影响下的楼顶风速、风向和风致加速度响应的实时同步测试。获取了本次台风影响时此超高层建筑顶部的湍流强度、阵风因子及脉动风速功率谱密度等风场特性。通过对风致加速度的分析,研究了风致加速度的频谱特征、结构自振频率及其振型等相关动力特征,采用随机减量法求得结构第一振型阻尼比与振幅的非线性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此超高层建筑在无风荷载的环境激励条件下GPS楼顶位移的测试和分析,探讨了GPS多路径效应的形成机制及消除方法。并将GPS位移以及风致加速度获得的结构自振频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两种测试方法均能有效识别实际结构的自振频率等动力特征。上述实测分析结果可为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结构的滞回耗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单自由度体系及多自由度均匀剪切型层模型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的弹塑性滞回耗能特性及其在地震动输入能中所占比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抗震结构的能量分析方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仅考虑强度相关单因素的风灾害评估方法不能准确表征台风风灾害程度问题,该文依据三种不同沿海基础设施抗风等级对应的风灾害指标因子公式,通过开展基于面积积分风灾害评估方法研究台风空间特性对灾害评估的重要性。网格分辨率影响风灾害评估指标因子,分辨率越高,该指标因子越高;海表温度也是风灾害评估指标因子的影响因素,海表温度越高,该指标因子越高;且分辨率约为200 m甚至500 m时可准确表征台风风灾害。研究表明:基于面积积分风灾害评估方法相较传统单因素评估方法能够更准确表征台风风灾害程度;但外围小风速对风灾害评估影响较大,SST-27、SST-28和SST-29风灾害程度最高约为65%,SST-26最高约为90%。因此,针对风速小但尺寸大和风速大但尺寸小台风风灾害评估问题,引用切入风速概念后,小风速对风灾害评估影响显著降低,SST-27、SST-28和SST-29风灾害程度最高约为13%,SST-26最高约为3%,解决了小风速区间占比过大但对结构损伤无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风特性是桥梁结构抗风设计的前提条件。为准确表征台风移动对桥址区风特性的影响,利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测得的多次台风实测数据,研究了考虑台风空间位置的桥址区风特性模型。基于已有台风解析模型和台风路径数据,模拟了台风过境期间桥址区平均风速时程,并利用实测结果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等脉动风特性参数随桥址区和台风中心距离的变化规律,据此研究了脉动风特性参数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已有台风解析模型可实现桥址区平均风速的模拟;台风空间位置变化对桥址区脉动风特性影响显著,空间分布模型能有效反映台风移动过程中桥址区脉动风特性的基本变化特征,可为大跨度桥梁等工程结构设计与运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温州滨海平坦地貌近地台风特性,在温州滨海建立了风工程实测基地(塔高10 m),并利用台风"菲特"和"麦德姆"登陆过程中不同高度处风速及风向实测数据,研究了10 m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和风向角、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功率谱密度等风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离地10 m高度范围内,实测风速剖面系数明显大于该地貌的规范取值,风速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小于国家规范计算值;不同高度处横风向与顺风向湍流度比值随着高度减小而增大,实测湍流度与我国规范取值差异较大;顺风向,湍流积分尺度与平均风速之间的线性规律较好,随着高度增加湍流积分尺度离散性变大,湍流积分尺度的中位数与平均值差别不大,均小于日本规范;顺风向和横风向脉动风速功率谱有一定的变化,峰值频率和峰值都很接近,实测脉动风速的功率谱与Von Karman谱在数值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和区域海洋模式构建了中尺度海一气耦合模式,对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台风引起的海表面温度的降低使得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台风强度以及移动速度对海表面降温幅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7年台风“海棠”和台风“纳沙”登陆近海山地时的实测数据,选取10 min平均风速≥10 m/s的强风样本,研究了平均风速、湍流度、阵风因子和地面粗糙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风速区间的风剖面和湍流剖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过程中风速时程呈双“M”型四峰分布,平均风向发生了260°的转变,10 m高度处湍流强度在0.15~0.34波动,并随地貌粗度指数增大有增大的趋势。实测得到风剖面和湍流剖面与规范GB 50009?2012进行了对比,不同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变化符合指数率的变化趋势;两个测风塔实测得到台风风场的风剖面指数α均值为0.15和0.14大于季风风场的风剖面指数,接近GB 50009?2012中B类地貌规定值,但台风风场中的湍流强度剖面参数要大于GB 50009?2012中B类地貌规定参数值,该文结果可为近海山区工程结构抗台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利用数值模型和实验数据分析了台风过境前后雨成噪声对水下环境噪声的影响。该数值模型是基于简正波理论和雨成噪声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没有航船噪声和生物噪声的影响下,环境噪声主要是风成噪声和雨成噪声的总和。通过对海上实验数据的分析,深海水下噪声将会在台风眼壁到达前和离开后的两小时时刻受到雨成噪声的影响。在1~3 kHz的频段处,台风中的雨成噪声要比风成噪声大5~6 dB,并且雨成噪声谱的强度随频率的变化比风成噪声谱的变化平缓。理论和实验对比结果显示,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台风多雨地区住宅工程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通过调查分析,从设计、材料、制作安装、检查检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台风雨季外门窗渗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分析了小口径旋翼单流水表流量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流量特性理论模型,分析了实际流量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利用流量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理想的流量特性曲线.为水表的性能调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水表的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