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表面氧污染的钛膜,其吸氢能力比清洁钛膜降低达数倍之多。在厚度d=400A,表面氧污染的钛膜上重新蒸镀,使其表面再生一层极薄的清洁钛膜。吸氢,释氢测量表明其吸氢能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
表面氧污染的钛膜,其吸氢能力比清洁钛膜降低达数倍之多。在厚度d为40nm,表面氧污染的钛膜表面上,重新蒸镀一层极薄的(约1.2nm)清洁钛膜,吸氢、释氢的测量表明其吸氢能力得到恢复。另外,还对其他四块不同厚度的钛膜,在表面清洁及氧污染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吸氢能力实验。实验结果证实:氧污染降低钛膜吸氢能力的原因是使钛膜上氢分子解离的位置减少,而不是扩散阻挡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SKL-12型多功能谱仪的预处理室中,采用超高真空镀膜的方法,得到了表面清洁的钛膜。对表面清洁及表面一定量氧污染的钛膜进行了吸氢,释氢实验,并用理论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表面氧污染使钛膜吸氢能力降低,其原因在于氧原子占据了钛膜表面的吸附位置,使H2解离为原子的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碳污染对钛膜吸氢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钼基底上蒸镀钛膜,用乙炔在钛膜表面引入碳污染,用X射线光电子谱和俄歇电子谱研究钛膜表面的碳的化学状态,以及表面的碳污染对钛吸氢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碳在钛表面以二种到三种化学状态存在。碳在钛表面将使钛膜的吸氢能力下降,而且不同化学状态的碳对钛膜吸氢能力的影响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呈TiC状态的碳是降低钛膜吸氢能力的主要因素,共原因是它使解离吸附位置减少。  相似文献   

5.
在钼基底上蒸镀钛膜,用乙炔(C2H2)在钛膜表面引入碳污染,用X射线光电子谱和俄歇电子谱研究钛膜表面的碳的化学状态,以及表面的碳污染对钛膜吸氢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碳在钛表面以两种到三种化学状态存在。碳在钛表面将使钛膜的吸氢能力下降,而且不同化学状态的碳对钛膜吸氢能力的影响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呈TiC状态的碳是降低钛膜吸氢能力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是它使解离吸附位置减少。  相似文献   

6.
在SKL-12型多功能谱仪的预处理室中,采用超高真空镀膜的方法,得到了表面清洁的钛膜。对表面清洁及有一定量氧污染的钛膜进行了吸氢、释氢实验,并用理论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表面氧污染使太膜吸氢能力降低,其原因在于氧原子占据了钛膜表面的吸附位置,使氢解离为原子的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钯对钛膜吸氢能力的抗污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一种防止因表面污染而导致钛膜吸氢能力下降的的途径,用表面分析方法检测样品表面状态,用质谱仪测量样品吸氢能力,研究了表面状态和吸氢能力的相互关系。采用在钛膜上淀积钯膜的方法,可使受碳,氧污染的钛膜吸氢能力得以恢复。这种钯/太复合结构在吸氢有力上对碳,氧污染并不灵敏  相似文献   

8.
在SKL-12型多功能谱仪的预处理室中,采用超高真空镀膜的方法,得到了表面清洁的钛膜。对表面清洁及有一定量氧污染的钛膜进行了吸氢、释氢实验,并用理论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表面氧污染使钛膜吸氢能力降低,其原因在于氧原子占据了钛膜表面的吸附位置,使氢解离为原子的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一种防止因表面污染而导致钛膜吸氢能力下降的途径,用表面分析方法检测样品表面状态,用质谱仪测量样品吸氧能力,研究了表面状态和吸氢能力的相互关系。采用在钛膜上淀积钯膜(蒸发或溅射)的方法,可使受碳、氧污染的钛膜吸氢能力得以恢复。这种钯/钛复合结构在吸氢能力上对碳、氧污染并不灵敏。对样品的近费米能级处的占有电子态密度(densityofstate,DOS)的测量证明,凡吸氢能力良好的样品,DOS呈峰形结构。具有抗污染能力的钯/钛结构,其DOS因污染而导致的变化很小,而无抗污染能力的钛膜,其峰形结构受污染作用而消失。这种峰形结构能提供氢分子解离吸附过程中所需的电子。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氢化物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测试系统上分别对表面覆盖Pd膜的钛膜和表面有阳极氧化层的钛膜进行了吸附和解吸氘特性的研究,吸附氘气的研究包括恒温吸氘和变温吸氘。其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吸附氘气的速率随氧化层厚度的增加而变慢,吸附氘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长;在相同的升温速率和相同的初始氘气压力下,明显吸附氘气的温度随氧化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阳极氧化层降低了热解吸反应的速率,提高了热解吸主峰位对应的温度;氧化层越厚的试样,其热解吸主峰位所对应的温度越高;钛膜和氘化钛膜表面阳极氧化层具有一定的阻氘性能,且阳极氧化层越厚,其阻氘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11.
退火气氛与扩散阻挡层对Cu膜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应磁控溅射和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方法分别在(111)单晶硅基体上沉积了Cu/ZrSiN与Cu/ZrN膜系,制得的试样在800℃下分别在真空和N2、H2混合气体两种气氛中退火lh。结果表明,在真空中退火的Cu/ZrSiN膜由于ZrSiN膜裂纹导致Cu膜裂纹的产生:ZrSiN和ZrN扩散阻挡层上的Cu膜还有很多由晶界迁移导致的孔洞。在氮氢混合气体中退火时ZrSiN扩散阻挡层上的Cu膜由于具有高的应力而发生断裂,ZrN扩散阻挡层上的Cu膜则没有这一现象。在N2、H2混合气体中退火时Cu由于还原性气氛抑制了晶界迁移而使Cu膜的孔洞变小、减小。  相似文献   

12.
钛-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刚  曹小华  龙兴贵 《材料导报》2006,20(10):128-131,134
综合评述了钛一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钛是一种具有同素异型转变点L(1155K)的吸氢金属,氢在α钛和β钛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在Tc以下易形成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TiH2,氢原子溶解在晶格中,占据四面体间隙位(T)。钛加热吸氢时晶格发生膨胀,产生体胀效应,当温度降低时氢化物又会沿惯习面发生偏析。氢在钛中的扩散在高温时表现为正常扩散即lnD与1/T呈直线关系,在低温时存在隧道扩散。钛一氢体系的热力学p—c-T曲线表现出良好的平台性且在高于593K时存在两个平台。测定了钛一氢体系的反应的动力学扩散活化能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谢东  翁亚军  黄楠 《功能材料》2007,38(4):518-520
对钛氧膜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评述.重点讨论了钛氧膜的制备方法、钛氧膜的活化处理方式以及钛氧膜在心血管材料和骨替代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PVA)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通过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在PVA高分子链上引入炔基形成炔基功能化的高分子,利用核磁共振法对炔基化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及接枝度进行表征。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出炔基化高分子负载纳米钯的复合材料,采用激光粒度仪确定纳米钯粒径分布。同时将不同接枝度炔基功能化的PVA和Pd/C催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采用研磨法制备出吸氢材料。利用PVT法对上述所有的吸氢材料的吸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化改性PVA接枝度高的炔基化高分子与Pd/C混合研磨后的吸氢材料的吸氢效果最好,吸氢容量为0.8893 mol/kg。  相似文献   

15.
退火气氛与扩散阻挡层对Cu膜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应磁控溅射和离子束辅助沉积 (IBAD)方法分别在 ( 111)单晶硅基体上沉积了Cu/ZrSiN与Cu/ZrN膜系 ,制得的试样在 80 0℃下分别在真空和N2 、H2 混合气体两种气氛中退火 1h ,结果表明 ,在真空中退火的Cu/ZrSiN膜由于ZrSiN膜裂纹导致Cu膜裂纹的产生 ;ZrSiN和ZrN扩散阻挡层上的Cu膜还有很多由晶界迁移导致的孔洞。在氮氢混合气体中退火时ZrSiN扩散阻挡层上的Cu膜由于具有高的应力而发生断裂 ,ZrN扩散阻挡层上的Cu膜则没有这一现象。在N2 、H2 混合气体中退火时Cu由于还原性气氛抑制了晶界迁移而使Cu膜的孔洞变小、减小  相似文献   

16.
用磁控溅射和离子束溅射共沉积的方法,分别以TiN,TaN,ZrN为扩散阻挡层,在单晶硅片上制备了Cu-Zr合金膜,膜在400℃氮气中退火1h,研究表明,不同扩散阻挡层上Cu-Zr膜的形貌不同,沉积态膜的组成颗粒以ZrN为扩散阻挡层的最小,退火后膜的颗粒长大,且Zr向膜表面和界面处扩散,沉积态的膜具有强的(111)取向,峰形宽化明显,退火后又出现(200)、(220)、(311)衍射峰,扩散阻挡层不同时Cu-Zr合金膜的(200)与(111)的强度比值不同。  相似文献   

17.
几种组合吸附剂的吸氢等温线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几种组合吸附剂在低压室温下的吸氢等温线,该组合吸附剂是由5A分子筛和含有不同比例PdO和Ag2O的吸气剂组成的.本文对这些吸氢等温线进行了分析,拟合出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吸氢等温方程式.根据BDDT理论,组合吸附剂的吸氢等温线与第Ⅳ种等温线的类型很接近.比较了同一吸气剂不同放置方式对吸附量的影响.吸气剂平铺放置时,组合吸附剂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吸气剂包裹放置时的吸附量,在储罐中应该尽可能地平铺放置.放置方式相同,含有不同百分比PdO的组合吸附剂的吸附量也有较大的差别.为了充分发挥多层绝热的效果,在高真空多层绝热储罐内优先选用含有85%PdO和15%Ag2O的组合吸附剂.实验结果及相应分析,为我国低温吸附的设计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系统选择钙钛矿型透氧膜材料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了一套系统选择具有高选氧能力、结构稳定性及热化学稳定性的钙钛矿型混合氧离子电子导体透氧膜材料的策略,在此策略指导下开发出了若干新的导体膜材料,采用了标准陶瓷法、络合法等对材料进行了合成,采用色谱法及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别对其透氧性能与稳定性进行了测定与表征,并将其与几种典型透氧膜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系列材料确实具有预期的透氧性能与结构和热化学稳定性。典型材料,Ba0.5Sr0.5Co0.8Fe0.2O3-δ导体膜在850℃下透氧量达1.16mL[STP],cm^-2.min^-1,并在长达1000多小时的测定中保持稳定的透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酞菁氧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酞菁氧钛(TiOPc)是一种重要的电荷产生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光导体中。对TiOPc的合成、晶型转化方法作了综述,并对改善TiOPc性能的方法及研究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在Si(111)单晶基体上沉积ZrN扩散阻挡层,随后在其上分别用直流脉冲平衡磁控溅射(BMS)和非平衡磁控溅射(UBMS)沉积Cu膜.用XRD分析Cu膜的结构,AES分析薄膜成分,AFM观察沉积态Cu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UBMS沉积的Cu膜可有效抑制Cu与Si基体之间的扩散,提高ZrN扩散阻挡层的热稳定性,UBMS沉积的Cu膜对扩散地抑制作用与其致密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