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氢氧化钾为原料中温焙烧钾长石,熟料经水溶后,采用快速滴定法研究了熟料中二氧化硅的溶出规律。研究了焙烧过程中反应温度、时间、碱矿比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最优条件下的熟料及溶出渣的物相成分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硅溶出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5.h、碱矿比为2.5:1,在此条件下,二氧化硅的溶出率可达99.5%,可实现钾长石的绿色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铝土矿焙烧-碱浸脱硅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低铝硅比的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型铝土矿,进行了回转窑焙烧和常压碱浸脱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是可行的,其焙烧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1050-1100℃,焙烧时间15-20min;常压碱浸脱硅工艺条件为:Na2Ok浓度为100-150g/L,液固比4-5的条件下,溶出温度为90℃左右,溶出时间为2h。此时脱硅率达55.20%,精矿铝硅比(A/S)为9.9,与加压溶出条件下取得的脱硅效果相当。而采用两段溶出脱硅能够提高焙烧矿的脱硅率,显缩短溶出时间:当第一、二段溶出时间均为30min时,焙烧矿的脱硅率可达59.65%。高压拜耳法溶出试验表明:经过焙烧脱硅得到的铝精矿的脱硅率比原矿高。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中低品位高硅铝土矿脱硅及矿石溶出性能。采用焙烧碱浸脱硅技术方案,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矿石粒度对脱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焙烧脱硅条件为温度950℃、时间60S、矿石粒度150μm。焙烧过程中含硅物相转变为无定型二氧化硅,碱浸过程中氧化铝、二氧化硅同存时优先生成NaAl2(AlSi3O10)(OH)2。在最佳脱硅条件下矿石脱硅率为47.12%,相比原矿、焙烧矿精矿溶出率提高并达到97.68%。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其铝硅比较低,传统拜耳法难以实现铝硅分离,在碱性体系下需对粉煤灰中的铝、硅组元进行改性与处理,提高其中铝、硅组元的碱溶活性差异,从而实现铝硅分离的目的。以内蒙古某地区高铝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通过硫酸固相转化手段将铝硅酸盐解离,解离后的铝、硅组元混合相通过转相焙烧的方式进行碱溶活性调控,以实现铝、硅组元碱溶初步分离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焙砂中的非晶态氧化铝有向过渡相氧化铝转变的趋势,碱溶活性逐渐降低,非晶态二氧化硅的结构未有明显变化趋势,其碱溶活性也未发生明显变化;在焙烧温度950℃、焙烧时间60min条件下和碱溶温度95℃、时间30min、Na_2O浓度38.75g/L、液固比10∶1的溶出条件下,二氧化硅溶出率达到73%以上,氧化铝溶出率不到2%。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钙化合物的存在对氧化锌矿碱熔融焙烧过程的影响,选择了纯物质ZnCO3、SiO2、PbO2分别与NaOH反应,分析了焙烧熟料的物相结构。结合氧化锌矿碱熔融焙烧熟料和熟料溶出渣的物相结构分析,得到了钙化合物在碱熔融焙烧反应中的产物物相,难溶的Ca2SiO4和Ca2PbO4降低了硅和铅的提取率,而Na2ZnSiO4的存在降低了锌和硅的提取率。最后讨论了碱焙烧过程中ZnCO3、SiO2、PbO2和钙化合物发生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磷石膏、钾长石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焙烧生产SO_2制酸并联产硅钙钾镁肥。以磷石膏与钾长石配比、焦炭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为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枸溶性钾的溶出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分析各因素对焙烧反应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枸溶性钾的溶出率为95%。对钾长石与CaO、钾长石与CaSO_4高温焙烧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aO与CaSO_4均可单独与钾长石发生反应,CaO与钾长石反应比较彻底,能置换出钾长石中的钾元素,但部分K2_O以气体形式逸出;CaSO_4与钾长石反应程度低,但SO_4~(2-)能固定钾长石分解的钾元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品位高硅铝土矿溶出性能差,本文采用低温静态焙烧溶出工艺,考查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矿石粒径对氧化铝溶出效果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矿石含铝主要物相为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其在焙烧过程中分解温度为515℃。经过焙烧后,矿石结构变为疏松孔洞及沟壑结构。在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90 s、矿石粒径150μm条件下,氧化铝相对溶出率最优,较原矿提高7.57%达到了97.88%。焙烧矿氧化铝溶出限制性环节为内扩散,其表观活化能为44.72 kJ/mol。  相似文献   

8.
以钾长石尾矿为原料,采用焙烧工艺处理钾长石尾矿-Ca SO_4-Ca CO_3三元体系制备硅钾肥,以柠檬酸对硅钾肥中Si和K的浸出率作为硅钾肥肥力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n(钾长石尾矿)∶n(Ca SO_4)∶n(Ca CO_3)为1∶1∶16时,最佳焙烧温度为1 000℃,焙烧时间为4 h。利用2%柠檬酸对硅钾肥浸出7 d,Si和K浸出率分别为98.4%和94.4%。本研究为钾长石尾矿制备硅钾肥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铝土矿焙烧脱硅新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低铝硅比的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型铝土矿,回转窑焙烧脱硅试验的情况。其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1050-1100℃、焙烧时间15-20min时,脱硅率达到55.61%,精矿铝硅比9.9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焙烧只能使高岭石中的硅发生热分解,产生非晶态的SiO2,而矿石中原来存在的α-石英会向非晶态转化;在焙烧矿碱浸溶出过程中,非晶态的SiO2溶于碱液被脱除,而α-石英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钾长石和石灰石为原料,硫酸钠为助剂,在高温条件下焙烧生产硅钙钾肥。研究了钾长石与石灰石质量比、硫酸钠用量、焙烧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钾长石活化的影响,在较优条件下,枸溶性钾的溶出率为95.3%。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焙烧产物进行了矿物组成分析,探讨了钾长石与石灰石在添加剂硫酸钠的作用下的热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西某地极低铝硅比高铁三水铝土石铝土矿的特性,在常压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溶出试验研究。该矿Al2O3含量只有44%,Fe2O3含量达到19.13%,铝硅比只有3.97。研究了溶出温度、溶出时间、溶出苛性比值和溶出碱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105℃;溶出时间45min;溶出苛性比值1.80;溶出碱浓度180 g/L。在最佳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达到81.68%,赤泥中铝硅比仅为0.74。该工艺与常规的溶出工艺相比,实现了在常压条件下溶出,且溶出率高,大大减化了生产工艺,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蒋丽芬  夏举佩 《煤炭技术》2012,31(11):206-208
文章以钾长石与中低品位磷矿石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的,借鉴窑法磷酸生产原理,以焦炭、磷矿粉和钾长石为主要原料,在高温下焙烧,以磷的反应率和钾的溶出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还原剂焦炭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钙硅比、助剂种类及助剂添加量对反应的影响。实现了焦炭-磷矿石-钾长石体系同步提取磷和钾。  相似文献   

13.
以固体危废物拜耳法赤泥和难处理的高硫铝土矿作为原料,进行碱法焙烧回收氧化铝的工艺的探讨,通过热力学数据库,考察焙烧温度、碱溶出过程中参数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焙烧的温度对氧化铝的溶出的影响最大,焙烧过程产生不溶性盐和物料高温下收缩形核,均降低氧化铝的回收率,在最佳焙烧温度1100 ℃下碱法焙烧,氧化铝的最佳溶出条件:溶出温度为80 ℃、溶出时间为25 min、液固比为10 mL/g、NaOH浓度为18 g/L、Na2CO3溶度为8 g/L。在此条件下,物料中氧化铝的溶出率可达92.16%,溶出渣通过磁选回收铁,剩余的非磁性物质作为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铂族金属铁合金结构复杂、难以溶解的问题,开展碱焙烧脱硅预处理研究以破坏稳定致密的合金结构。经试验验证,适宜的焙烧条件为:碱料质量比1.4、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 h,此条件下合金相完全分解,转化为NaFeO2和Na4SiO4,Na4SiO4经水浸脱除,所得水浸渣中硅含量降至0.84%。脱硅预处理后物料结构疏松、活性较高,易于酸溶除铁,有利于铂族金属精炼回收。  相似文献   

15.
以石棉尾矿为原料,将其与氢氧化钠经混合焙烧、水浸得到焙烧水浸产物。考察主要工艺条件NaOH与SiO2摩尔比、焙烧反应温度和焙烧反应时间等对焙烧产物及焙烧水浸产物的影响,结合物相、结构变化等探讨去非金属氧化物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碱焙烧的优化工艺条件为:n(NaOH)∶n(SiO2)摩尔比为4.0,反应温度为600℃,反应时间为2 h,此条件下加碱焙烧去非金属氧化物作用明显,水浸渣中主晶相均为氧化镁。当焙烧温度大于255℃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镁氧八面体片发生脱水,硅氧四面体结构破坏,形成可溶的硅酸镁钠;当焙烧温度为830℃时,硅酸镁钠由可溶物质转变为难溶物质。  相似文献   

16.
黄芳  刘学  赵平源  陈义 《矿冶工程》2013,33(4):81-83
考察了微波场焙烧后贵州铝土矿的溶出性能, 得到了最佳溶出条件: 温度为200 ℃, 时间45 min, 碱液浓度为210 g/L。微波焙烧矿与原矿相比较, 溶出温度降低了60 ℃, 溶出时间缩短了15 min, 苛碱浓度降低了20 g/L, 溶出率也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碱石灰烧结法处理含钾砂页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石灰烧结法-碱浸工艺,在温度1250℃、时间120min、配料钙硅比为2.0、碱比为1.0、添加一定量的CaF2焙烧,所得熟料在液固比为3.0、温度为80℃,浸出时间为60min、浸出液苛性碱浓度为40g/L和碳酸碱浓度30g/,L条件下浸出,可以得到氢氧化铝、碳酸钾产品,并能得到适合用作硅肥的浸出渣,氧化钾的浸出率达到69.44%,氧化铝的浸出率达到59.23%,所得浸出渣中的有效SiO2为28.40%,有效CaO为51.09%,达到了国家农业部硅肥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封闭恒温法由磷矿磷酸与钾长石反应提钾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钾长石矿的物相成分及化学组成 ,利用添加剂磷矿、磷酸与钾长石在反应釜中反应 ,研究了磷酸用量、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对钾长石中钾溶出率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生产的工艺参数 ,得出最佳操作工艺条件是温度 :2 50℃ ;磷酸用量 (65 % ) :2 2 3ml;配料比m (磷矿 ) :m(钾长石 ) =1∶1。用XRD对水浸渣进行了物相分析 ,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钾长石中K2 O溶出率可达 92 %以上  相似文献   

19.
《矿冶》2015,(3)
以三水铝石矿、硫酸铵为原料,采用硫酸铵两段焙烧法提取铝土矿中的铝和铁,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常压条件下硫酸铵焙烧铝土矿过程中低温段、高温段焙烧温度、低温段、高温段焙烧时间、铵矿比对铝土矿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小于74μm的铝土矿在铵矿比n=4,低温段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60 min,高温段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多次验证Al2O3的提取率均在98%以上,Fe2O3的提取率均在88%以上。使铝土矿中的铝、铁、硅得到了有效地分离。  相似文献   

20.
刘佳囡  翟玉春  贾志良 《矿冶》2015,24(3):45-49
以三水铝石矿、硫酸铵为原料,采用硫酸铵两段焙烧法提取铝土矿中的铝和铁,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常压条件下硫酸铵焙烧铝土矿过程中低温段、高温段焙烧温度、低温段、高温段焙烧时间、铵矿比对铝土矿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小于74 μm的铝土矿在铵矿比n=4,低温段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60 min,高温段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多次验证Al2O3的提取率均在98%以上,Fe2O3的提取率均在88%以上.使铝土矿中的铝、铁、硅得到了有效地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