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钢第一钢轧总厂通过对120 t转炉底吹工艺不断优化与改进,将供气强度逐步提高到0.09 m3/(t·min),瞬间高强度达0.15 m3/(t·min),保证了底吹的效果,促进终点碳氧反应,终点碳氧积从0.0040逐步降低至0.0025左右;降低了转炉冶炼渣中带铁,渣中TFe含量平均值为17.01%;Mn合金收得率明显高于2#和3#转炉,平均值为95.19%.脱磷率变化不明显,平均值为77.11%,脱磷效果满足要求,并未出现回磷情况,通过转炉底吹工艺的优化,降低转炉冶炼的成本,减少了钢液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2.
马钢四钢轧300 t转炉底吹系统改造后,在炉役的前1000炉冶炼超低碳钢转炉终点碳氧积均值达到了0.0013.为了验证碳氧积的真实性,通过对此炉役同期生产的67炉超低碳钢转炉终点钢水及不脱氧出钢后钢包内钢水的碳、氧进行取样验证、转炉吹炼至平衡时烟气中CO浓度(体积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理论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底吹惰性气体强度为0.12~0.20 m3/(min·t)时可以实现转炉终点碳氧积为0.0013.同时发现强底吹条件下生产超低碳钢,转炉出钢过程存在着降碳增氧的现象,且由于出钢过程的钢水温度下降,钢包钢水碳氧积均低于转炉终点碳氧积.  相似文献   

3.
陈均 《炼钢》2020,36(5):21-26,36
针对西昌钢钒半钢冶炼钢水及炉渣氧化性高带来的透气砖侵蚀快、底吹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底吹供气元件优选、优化透气砖布置方案以及热更换方案,提高了全炉役底吹搅拌效果。工业应用表明,底吹工艺参数优化后,透气砖热更换时间平均缩短95 min,炼钢转炉全炉役钢-渣间L_P由78.0提高到92.5,终渣TFe质量分数由19.7%降低到18.6%,终点钢水碳氧积由0.002 8降低到0.002 3,在提高转炉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冶炼成本。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安钢开发的复吹转炉高碳洁净钢脱磷工艺及其应用效果。100 t复吹转炉前期控制脱磷渣碱度为2.0~2.3,冶炼时间为4 min~6 min,半钢温度控制在1380℃~1410℃,供氧强度为2.6 m~3/(t·min)~2.8 m~3/(t·min),底吹强度为0.05 m~3/(t·min)~0.10 m~3/(t·min),平均脱磷率达到68.53%。同原工艺相比,冶炼终点平均碳含量由0.47%提高为0.62%,磷含量由0.015%降低至0.012%,点吹次数降低1.2次/炉。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某厂210 t转炉底吹供气效果,利用气-液两相流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底吹元件数量、布置方式和供气强度变化对熔池搅拌效果的影响。通过对8支、10支、12支底吹元件数量下的作用效果分析,得出12支底吹元件布置在0.63D(D为熔池直径)的同心圆上时,熔池内钢液流动相对较稳定,"死区"比例最低,混匀时间最短。随着底吹强度增大,"死区"面积减少,混匀时间缩短,气流对炉底的侵蚀作用加剧。底吹强度为0.05 m~3/(min·t)时,"死区"比例为23.9%,底吹强度为0.10 m~3/(min·t)时,"死区"面积大幅降低,进一步提高至0.20 m~3/(min·t)时,"死区"比例降低至4.6%;当底吹强度增加至0.15 m~3/(min·t)时,熔池混匀时间大幅降低至30 s,继续提高底吹强度,混匀时间降幅不大,将底吹强度控制在0.10~0.15 m~3/(min·t)之间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转炉底吹气体对钢水终点氮质量分数影响,研究了迁钢210 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模式对转炉终点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基于钢液脱氮和吸氮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应用实践结果表明,随着铁水碳质量分数增加以及终点氧质量分数降低,终点氮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在铁水条件、副原料、转炉终点、底吹流量以及过程操作一致条件下,随着氮氩切换时间节点延长,钢液增氮量逐渐增加。当切换时间节点为吹氧比56%以内,底吹氮氩切换对终点钢水氮质量分数影响较小,当切换时间节点为吹氧比高于56%时,终点钢水氮质量分数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鞍钢120 t转炉底吹供气系统的应用情况,基于PID调节算法建立了转炉底吹系统控制模型,可以实现供气管道气体流量的迅速、准确、稳定控制,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使底吹元件在炉役期内可以保持稳定的形态和良好的透气性能,不易堵塞。该转炉进行底吹供气控制模型、设备和工艺优化后,钢水终点碳氧积由0.00316降低为0.00273,终点炉渣T.Fe含量降低1.69%,吨钢降低成本12.2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魏国立  朱青德  胡绍岩  朱荣  冯超 《炼钢》2021,37(3):10-16
为强化转炉熔池搅拌效果,改善炉内冶金反应动力学条件,在120 t复吹转炉上开展了高强度底吹CO2的工业试验,吹炼时底吹强度最高可达0.21 m3/(t·min),试验采用喷枪型底吹元件,底吹气体包括N2、Ar和CO2,根据不同冶炼阶段单一气体供气或混合后供气.试验结果表明,在终渣碱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高强度底吹CO2工...  相似文献   

9.
在5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法冶炼提钒后高磷铁水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全程底吹氮气(供气强度为0. 045 m3/min. t和0. 02m3/min. t),以及使用氩气底吹时钢水终点氮含量的对比试验,得出使用三种底吹气体的钢水终点氮含量分别为80 PPm、40 PPm、30 PPm,同时说明在氩站、连铸工序不宜使用氮气,这也是钢水氮含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承钢120 t复吹转炉底吹流量低、底吹砖寿命短、复吹率偏低等问题,采用快换底吹工艺,优化底吹流量。根据钢种终点碳含量与碳氧积参数,建立动态模型,实现底吹流量的动态控制,有效降低了渣中氧化铁含量、终点碳氧积,改善了底吹的冶金效果,提高了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260 t转炉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炉复吹改造前后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底吹结构和工艺, 转炉终点钢水磷质量分数达到较低的水平,钢水中氧和炉渣中TFe质量分数有显著的降低。在整个炉役期间,钢 水中的碳氧积都能达到较低的水平。由于冶炼低碳钢较多,给炉衬的维护带来困难。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溅渣 和调渣工艺,可保证转炉炉龄和底吹供气效果同步。  相似文献   

12.
《炼钢》2014,(3)
介绍了复吹转炉两炉双联法工艺在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高碳钢生产中的应用,分别探讨了脱磷炉和脱碳炉的冶炼工艺参数和应用效果。脱磷炉顶吹供氧强度为2.0~2.7 m3/(t·min),冶炼时间7~10 min,石灰加入量平均为33.3 kg/t,平均炉渣碱度为1.51,底吹供气强度0.25m3/(t·min),温度控制在1 330~1 351℃。脱磷炉半钢平均磷质量分数为0.028 4%,平均碳质量分数为3.04%,平均脱磷率可达67.7%。脱碳炉采用少渣冶炼和高拉碳操作,供氧强度4.0m3/(t·min),底搅供气强度0.13 m3/(t·min),石灰平均加入量为13.8 kg/t,脱碳炉一倒钢水平均磷质量分数为0.013%,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21%,实现了低磷、高碳出钢的冶金效果。脱碳炉采用锰矿熔融还原工艺,锰矿加入量为4~6 kg/t,平均锰回收率可达46.3%,高拉碳条件下终点平均锰质量分数可达0.303%。复吹转炉两炉双联法冶炼工艺应用于高碳钢生产,实现了低磷、高碳出钢和锰矿的熔融还原,达到了预期的冶炼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邯钢公司邯宝炼钢厂260t转炉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炉复吹改造前后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底吹结构和溅渣工艺,转炉终点钢水的磷含量达到较低水平,钢水中氧和炉渣中TFe含量显著降低。在整个炉役期间,钢水中的[C]·[O]积都能达到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溅渣和调渣工艺,可保证转炉炉龄和底吹供气效果同步。  相似文献   

14.
根据透气砖的结构形式,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际测试得出透气砖的最小供气流量45 m3/h和上限供气流量200 m3/h,并针对2块和4块透气砖的底部供气条件,建立了与冶炼制度相适应的多种底吹供气模式。应用后复吹炉龄大幅提高,平均复吹炉龄达到7 000炉以上,实现了复吹与炉龄同步;复吹转炉终渣w(TFe)降低了3.25个百分点,终点钢水氧活度降低103 10-6,终点钢水w([C]).w([O])积达到0.002 6,合金收得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莱钢型钢炼钢厂150 t脱磷炉采用顶底复吹冶炼技术,底吹系统应用LD-KGC弱搅拌供气系统,环缝式底吹供气元件,氮气和氩气为底吹搅拌气体。试验表明,与厂内其他三座120 t顶底复吹转炉相比,其冶炼终点的碳氧积降低明显(平均值为0.0021))、渣中的TFe含量明显下降,钢水残锰量提高,合金和脱氧剂的消耗也相应减少。同时具有吹炼平稳、冶炼时间短、可生产超低碳钢种和低磷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徐小伟 《炼钢》2022,(3):6-11
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00 t复吹转炉存在顶枪供氧强度偏小、底吹强度弱、终渣全铁含量高、碳氧积波动大等制约炉机匹配、钢水质量提升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复吹转炉经验,在理论计算、数学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优化了马钢300 t转炉喷头参数,确定了底吹供气强度,对顶底复合吹炼工艺、操作、炉底结构等进行了调整、优化,实现了强底吹下高效吹氧,炉龄超过7 000炉,有效底吹近100%,终点碳氧积、活度氧、终渣w(TFe)分别降至0.001 37、454.8×10-6、16.66%,磷分配比达124.82,冶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半钢炼钢复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满堂 《钢铁》2009,44(5):32-0
 进行了120 t转炉半钢炼钢复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透气砖数量越多,复吹效果越好。采用6块透气砖,吹炼终点钢中w([O])达527×10-6,渣中w((TFe))达19.52%,w( [C] )· w([O])达0.0022%。底吹流量005 m3/(min·t)后搅3 min,同时加入50~100 kg含碳材料,终点钢水氧活度降低146.8×10-6。确定合理废钢加入量的原则是以终点钢水C来控制终渣TFe。采用合理的透气砖维护工艺,确保形成稳定的“炉渣 蘑菇头”是提高透气砖寿命的关键,使透气砖寿命从1000~2000炉提高到6000炉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进底吹透气砖工艺设计、开发新型转炉溅渣工艺、优化转炉智能炼钢及底吹模型等,实现复吹转炉碳氧积的降低并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利用激光测厚仪对炉型进行监控,确保炉型稳定,防止碳氧积波动;利用静止脱碳技术进一步降低碳氧积。工艺实施后,1~#~3~#120 t转炉碳氧积控制在0.002 5,4~#脱磷炉碳氧积控制在0.002 3;4座转炉终渣平均全铁含量由14.38%降为12.83%,吹炼终点钢水氧含量平均由520×10~(-6)降为450×10~(-6),长寿转炉碳氧积稳定控制技术年直接经济效益2 390.04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转炉高炉龄条件下,由于采用低底吹搅拌强度和溅渣护炉工艺导致的转炉实际底吹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进行了转炉炼钢高效复吹技术开发。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键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底吹风口布置与熔池流场优化、溅渣护炉条件下的底吹风口裸露技术、底吹风口长寿命技术等,并开展了底吹模式优化,实现了转炉全炉役底吹效果稳定控制,在炉龄6 500炉左右时,炉役后期终点钢水碳氧积依旧能稳定控制在0.002 0以下。工艺技术应用后,生产低碳、超低碳钢(终点碳质量分数为0.025%~0.050%),吹炼终点钢水氧质量分数较前工艺平均降低0.025%以上,终渣TFe质量分数降低4%以上,耐火材料侵蚀明显降低,转炉脱磷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长寿复吹技术在太钢80t转炉上的应用,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的碳氧积明显降低,达到了0.00276,且随着碳含量的降低,碳氧浓度积接近平衡值;在相同终点碳含量下,转炉终点渣中ω(TFe)含量较顶吹降低;同时通过工艺调整,提高了炉渣脱磷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开发了底吹供气元件长寿技术及低氩复吹技术,实现了底部供气元件与转炉炉龄同步,降低了氩气消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