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锅炉在运行期间发生水冷壁管泄漏事故,检查发现数十根管材外壁存在横向裂纹。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分析,对锅炉水冷壁管横向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壁温波动导致的热疲劳应力和腐蚀气氛的共同作用下,锅炉水冷壁管向火侧管壁发生了腐蚀疲劳开裂,形成了密集的横向裂纹,最终导致水冷壁管泄漏。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锅炉水冷壁管发生泄漏事故,造成机组停运。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外径及壁厚测量等方法分析了水冷壁管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水冷壁管鳍片切口端部及根部外形尖锐且未进行圆滑过渡,在该处产生了应力集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交变应力以及结构松动导致的振动作用,应力集中处萌生了裂纹并不断扩展,最终导致水冷壁管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某锅炉水冷壁内螺纹管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锅炉机组启停炉或负荷变化期间,该水冷壁内螺纹管向火侧温度波动较大,使其承受较大的交变热应力,诱发管壁产生横向热疲劳裂纹,同时管壁附着的含硫腐蚀性灰分结焦,也对裂纹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两者共同作用造成该水冷壁内螺纹管发生泄漏失效。  相似文献   

4.
某电厂超临界600MW机组锅炉水冷壁管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泄漏。通过宏观检查、内壁垢量测定、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水冷壁管的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冷壁管内壁垢层较厚且分布不均匀,锅炉燃烧不稳定,导致水冷壁管的外壁出现腐蚀性热疲劳裂纹,内壁出现热疲劳裂纹,最终导致其发生泄漏失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宏微观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以及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某锅炉SNCR脱硝水冷壁管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冷壁管泄漏系在尿素腐蚀介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腐蚀穿孔所致;从脱硝喷枪泄漏的尿素液滴滴落在高温水冷壁管上和水冷壁管鳍片焊趾处的拉应力分别为水冷壁管的腐蚀泄漏提供了介质条件、温度条件和应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宏观检验、力学性能检测、金相检验、扫描电镜检查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某锅炉水冷壁管发生爆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冷壁管爆裂是由于酸泄漏事故引起的,泄漏导致接触烟气侧的管内壁存在较多细小的微裂纹,使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大幅降低,加上锅炉水系统漏入酸溶液引起了氢腐蚀,最终导致水冷壁管在工作应力下发生氢脆断裂。  相似文献   

7.
对爆裂水冷壁管进行了现场取样,经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水冷壁管材质符合要求。水冷壁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爆裂处的水冷壁鳍片宽度比其他位置的鳍片约大2倍,使该处的水冷壁管壁温度高于其他位置的水冷壁管。水冷壁管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其珠光体组织出现轻微球化,弱化了晶界结合力。水冷壁在不同工况下壁温存在波动,交变热载荷将使水冷壁管产生膨胀与收缩,导致水冷壁管承受热疲劳作用。因固定水冷壁膜片的拉筋拘束了水冷壁管自由膨胀与收缩,致使应力增大,导致在薄弱位置萌生热疲劳裂纹。裂纹产生后,在应力的作用下将不断扩展并伴随着水冷壁管壁厚减薄,当裂纹扩展至不能承受内压时产生瞬间爆裂。  相似文献   

8.
对国产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水冷壁管普遍存在的横向裂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割取典型管样进行磁粉检测、显微组织分析、硬度试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拉伸性能试验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该锅炉水冷壁管表面横向裂纹是轴向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热疲劳裂纹,腐蚀介质的存在加速了热疲劳裂纹的扩展。为防止此类失效问题,建议相关电厂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同时对其它超超临界机组水冷壁管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宏观特征研究、金相检验、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和热浸蚀等试验手段对某电厂锅炉水冷壁的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内壁有大块溃疡性腐蚀,溃疡内壁有黑色条状晶间微裂纹,介质中有腐蚀性元素钙、铝、硫等及炉水的pH值偏低和管壁温度过高,说明该锅炉水冷壁泄漏原因为氢损伤。同时分析了水冷壁的氢损伤特性,探讨了氢损伤机理,给出了氢损伤特点。  相似文献   

10.
某200 MW燃煤电厂锅炉水冷壁管在A级检修水压试验过程中发生泄漏。采用宏观观察、拉伸试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水冷壁管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因锅炉水质较差、停炉保护不到位、管子传热不良等原因,使富含氧化铁及氧化铜的水渣在锅炉水冷壁管向火面内壁产生沉积,形成垢下氢腐蚀,造成管子强度降低,最终导致管子泄漏。  相似文献   

11.
某热电厂高压锅炉在水压试验过程中水冷壁管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分析、壁厚测量、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水冷壁管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冷壁管是垢下腐蚀氢损伤导致的脆性开裂。水冷壁管发生氢腐蚀,且在腐蚀过程中汽水反应生成的部分原子氢扩散渗入金属内部,与珠光体中的碳化物反应生成甲烷,较大的甲烷分子聚集于晶界而使晶界开裂,在内壁形成沿晶微裂纹,裂纹扩展最终导致水冷壁管发生脆性开裂。  相似文献   

12.
某超超临界锅炉末级过热器管发生泄漏事故,通过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过热器管的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R3C不锈钢末级过热器管材料中存在晶间氧化和原始内折叠缺陷,采用水浸法超声波检测未检出,运行过程中在缺陷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并萌生裂纹源,裂纹在轧制过程中的交变应力作用下沿...  相似文献   

13.
锅炉水冷壁产生泄漏的原因除设计、制造、安装的原因外,主要由磨损、腐蚀和膨胀不畅三个方面的问题引起。此外,还有急冷,水循环不良等引起的漏泄。某公司动力一厂一台燃煤锅炉的水冷壁管于2012年3月发生泄漏,通过对水冷壁管泄漏部位进行宏观、微观及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水冷壁管泄漏是由于氧腐蚀所致,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某加热器TP304不锈钢换热管腐蚀开裂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TP304不锈钢换热管腐蚀泄漏区域有硫和氯元素沉积,显微组织中含有形变马氏体,其力学性能远远高于标准要求,导致换热管外表面产生应力腐蚀裂纹,裂纹不断扩展最终致使换热管泄漏;换热管固溶处理不充分和管程外的介质没有达到锅炉水质要求,是导致换热管产生泄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某高压空冷器进气口换热管和管板胀管焊接处发生泄漏事故,通过宏观观察、机械拉断断口及裂纹面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分析方法对泄漏失效处及关键位置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发现高压空冷器进出口失效位置的裂纹均是由管箱内壁接头处向胀接间隙表面开裂,并且裂纹面能谱分析结果发现大量的S元素存在。结合管道受力情况、断口形貌、元素分析判定本次失效的模式为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SSCC)。管内硫化氢为腐蚀源,在焊接残余应力集中和外载结构应力的协同作用下,焊趾发生SSCC开裂,裂纹沿着熔合线扩展至胀管外壁,发生泄漏失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神火发电厂的燃煤机组,重点总结和分析了锅炉水冷壁管泄漏的原因,为防止锅炉水冷壁管泄漏提供了技术支持,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奥氏体不锈钢制再沸器的上管板与壳程筒体焊接的管板一侧发生蒸气泄漏.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定、宏、微观检验、有限元应力计算及振动测试等方法对再沸器的材料、加工工艺和工作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管板材料性能较差,在制造该再沸器过程中受焊接热循环和较高应力水平的影响,造成在热影响区形成微裂纹,进而又在工作介质和应力的作用下在该区域发生疲劳损伤而形成宏、微观裂纹致蒸气泄漏.提出了预防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某化工厂中变废锅出口管0Cr18Ni9不锈钢弯头发生泄漏。为查明其失效原因,对泄漏部位内外进行表面检测,发现在焊缝附近出现了大量裂纹。在该区域取样进行化学成分、硬度、金相组织、断口形貌和腐蚀产物分析,确定了弯头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存在组织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以及内部介质中的Cl-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沿晶型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某电厂水冷壁管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水冷壁管断裂是由疲劳裂纹扩展造成的,裂纹起源于水冷壁管与鳍片焊接的焊缝未熔合缺陷处,裂纹沿水冷壁管的向火侧与背火侧同时扩展,最终造成水冷壁管垂直于钢管轴向发生横向断裂;焊缝硬度偏高并且存在未熔合焊接缺陷是造成该次断裂失效的内因,电厂启停炉及负荷波动过于频繁是造成该次断裂失效的外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腐蚀试验、断口分析、能谱分析以及金相检验等手段对某项目6号机组3号高压加热器热交换器换热管发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不锈钢管发生泄漏失效主要是因为介质中存在氯和氧元素(启停机凝结水),在遮热板钻孔内壁和失效管外壁之间产生点蚀和缝隙腐蚀,破坏了换热管表面的钝化膜并形成点蚀坑(孔),在热应力、冲击应力和振动应力作用下逐渐萌生微裂纹,最终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和振动疲劳开裂,并导致泄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