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某铁路车轮锻压过程中其下芯棒频繁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下芯棒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下芯棒R角尺寸偏小,在下芯棒工作时,R角处因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对倒角部位的尺寸进行优化,可以避免下芯棒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2.
某输电线路用铝包复合材料芯软铝型线绞线在架线后不久即发生断裂。通过宏观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机电性能试验、断口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导线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导线的复合材料芯棒在包覆铝管前已多处受损及断裂,复合材料芯棒断裂的导线在架线后,所有张力都由软铝层和铝管承担。因夜间温度降低,且风载荷作用引发线路舞动,使得导线所受张力超过软铝层和铝管的强度极限,最终导致导线断裂。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螺栓断口及基体进行分析,并从螺栓的使用环境、受力情况及工作状况分析和探讨了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的断裂是由于缝隙腐蚀引起,在应力腐蚀及腐蚀疲劳的作用下最终导致螺栓断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4.
某卡盘T型块在设备调试期间发生断裂。为查明卡盘T型块的断裂原因,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断口分析及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卡盘T型块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强度低及卡爪设计不合理导致卡盘T型块受力增大。最后,根据卡盘T型块的断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某3Cr2W8V合金钢轴承套圈用热挤压芯棒发生断裂失效,通过断口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其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芯棒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且机加工表面质量不良,在拉-压交变应力和扭转应力复合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于应力集中的过渡圆角部位的夹杂物相处开裂形成疲劳裂纹源,发生早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阻波器吊环在受力较小的情况下异常断裂。为查清断裂原因,运用宏观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吊环为疲劳断裂,断裂源位于吊环外表面,该部位同时存在机械损伤及应力集中;材料中较多的夹杂物及晶间析出物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强度,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吊环的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7.
规格为M4×30 mm高强度钛合金螺栓在正常预紧装配后自行断裂。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和螺栓的受力分析等方法对螺栓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断裂的性质为低应力脆性断裂,断裂机理为氢致延迟断裂,导致螺栓氢致延迟断裂的原因主要与该批棒材原始氢含量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受力分析、宏观及微观检验等手段对N80油管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管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在抽油机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管柱薄弱环节产生疲劳损伤,导致油管疲劳部位所承受的载荷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最终在外加拉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9.
某飞机电传操纵系统弹簧拉杆可调叉形接头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宏微观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拉杆接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杆接头断裂为疲劳断裂,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其显微组织不均匀的同时出现了魏氏组织,使接头的抗疲劳性能严重降低,导致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而拉杆的受力不均匀则加速了其疲劳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某220kV输电导线发生断线事故,通过宏观观察、对边距尺寸测量、断口分析、拉断力试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导线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压接工艺参数对导线拉断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锚环箍未被压接或压接数不足会明显降低导线的拉断力并改变导线的受力状况,使钢锚出口处强度相对较低的钢芯成为受力最大部位,而后钢芯受力断裂导致输电导线断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宏观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及受力分析等方法对卡箍连接片断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卡箍连接片失效模式为高温蠕变断裂;导致其断裂的主要原因是装配条件下连接片承受的应力水平较高,在实际工作温度中存在较大的高温蠕变断裂风险;建议根据实际工况选用抗高温蠕变性能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某油井在起甩管柱时第329根修复油管发生断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宏微观分析、金相检验以及受力分析等方法,对该油管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管为过载断裂,油管管壁因修复过程及均匀腐蚀减薄严重,使其承载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其在提升过程中的较大载荷作用下发生过载拉伸断裂。  相似文献   

13.
某汽车厂焊装车间的空中积放式推杆悬挂牵引链节在使用过程中有两节断裂,其中一节为使用1a(年)后两侧均出现断裂,另一节为使用10a后在链节一侧出现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宏微观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对链节断裂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断裂失效链节是由于疲劳及受力不均导致的过载断裂;10a断裂失效链节整个断口上几乎都是疲劳扩展区,为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4.
10 t吊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失效。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吊钩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吊钩柄部与螺纹尾部的过渡处R角太小,并且有明显的机加工刀痕,造成应力严重集中,使得裂纹在此处萌生;吊钩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存在起吊倾斜角和吊运时的前后摆动,使得吊钩柄部两侧承受了较大的拉、压应力,促使裂纹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吊钩发生了双向弯曲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5.
某40Cr钢汽车转向弯臂出现断裂故障,通过宏观分析、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受力分析、强度校核等方法对转向弯臂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向弯臂断裂形式为双向弯曲疲劳断裂。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在弯臂R角表面存在机加工刀痕,产生了应力集中,且感应淬火表面热处理强化作用不足,使截面变化的过渡区R角处未能有效淬火而存在残余拉应力,导致裂纹在此处萌生,在转向循环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直至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6.
某自卸车前桥在使用过程中断裂。采用宏、微观检验、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断裂前桥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前桥的断裂属于脆性断裂,断裂起源于前桥工字梁前侧焊接处。由于在前桥上焊接钢带时,在焊接热影响区产生了高硬度的马氏体和焊接裂纹,从而导致前桥受力时产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7.
某船用活塞环在服役过程中发生多处断裂,对其进行了宏观形貌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工作面形貌观察及组织分析,并结合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活塞环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活塞环材料的组织形态不符合标准要求,吊缸时没有修整缸套内壁,活塞环断裂处存在明显的碰撞挤压变形是导致活塞环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测试》2015,(10):125-128
为解决英标B500B螺纹钢在疲劳试验过程中断裂在试验机夹具或在2 d(d为钢筋公称直径)范围内而导致试验失败的问题,采用Abaqus软件模拟疲劳试验时夹持部分的受力分布并分析"断头"产生的原因,通过改变样品表面状态、夹持方式、夹持力等方法分析影响疲劳试验的具体因素。结果表明,试样受力不均而导致局部应力集中是"断头"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使用砂轮机打磨样品的横肋,用砂布介质作为保护套和减少夹持力等方法,可改善试样夹持部位的应力集中情况,有效避免"断头"现象,使得试验成功率得到极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某汽车门锁未通过防撬试验,观察发现直接原因为门锁中一螺栓发生断裂。通过宏观检验、断口分析、硬度测试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该螺栓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主要是过载受力导致了塑性断裂。据此,将螺栓强度从4.8级提高到了8.8级,改进后的门锁通过了防撬试验。  相似文献   

20.
某挖掘机连接下车架与回转支承的36支高强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全部发生断裂。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等方法,结合螺栓装配、挖机工况等因素,对该批螺栓断裂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螺栓断裂的性质为疲劳断裂;断裂的原因是螺栓装配不良,导致螺栓在使用中轻微松动,在挖掘机工作过程中的剪切力作用下,螺栓松动处产生疲劳裂纹,最终导致螺栓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