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厂原φ300/φ500车间是50年代末土法上马的,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工人劳动强度大。主要设备有:φ500×2/φ300×5机列、连续式燃煤加热炉2座、150t热剪1台。生产原料以转炉8in锭为主。轧制产品为中、小型钢。年设计产量为8.6×10~4t,投产后实际年产量只有2×10~4余吨。1965年前后,我厂首先对轧机孔型进行改进,由立轧改为平轧。在设备改造上,侧重于轧钢操 相似文献
2.
3.
4.
在铸造模具业,技术进步方面人们往往更重视复杂的压铸模具而轻视其他铸造模具.事实上压铸不能生产的大型、高力学性能和致密组织的有色金属铸件正是用金属型铸造生产出来的.本文阐述了金属型铸造模具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提高模具设计人员的铸造工艺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6.
欧阳桥桢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1988,(5)
在汽车、飞机、摩托车、自行车、电器、仪表、包装直至家庭生活用品等众多的机械产品当中,由模具成形加工的零件数均占其产品零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于模具成形加工具有生产率高、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加之其制品的外形美观,结构轻巧,互换性好,因而模具技术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技术先进的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模具的总产值和销售额都超过了机床行业,且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反求技术作为模具开发的一种重要设计手段,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测量技术和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求技术不再仅仅满足对已有产品进行简单复制,而是已发展成为船舶、汽车、航空和模具等工业领域重要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实物样件快速获取工程设计概念和设计模型的基本技术手段。反求技术能将实物样件或手工模型转化为CAD模型,并对CAD模型进一步优化和再设计,有力地促进了模具设计数字化与制造技术更紧密的结合,更好地为模具设计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8.
9.
为充分发挥模具技术协会的人才、技术优势,开发、推广模具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市模具协会成立模具技术开发咨询服务中心,向本市及外地有关部门、厂矿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主要咨询服务范围:接受塑料模具、冷冲模具,冷挤压模具的设计任务,以及为模具制造、生产中所碰到的各类工艺、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每周一、三下午在市科协一号楼104室专门派员接待来访单位,自八月一日开始正式对外接待。 相似文献
10.
<正> 北京模具厂始建于1957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点专业模具厂之一。我厂现有职了1100人,各类专业人员150余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0余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58人。在生产能力方面,可年产注塑模具、压胶模具、锻模、冷冲模及其他类型的模具近8000标准套,各种标准冷冲模 相似文献
11.
<正> 日本在1982年曾对国内有代表性的模具制造厂先后就关于“模具企业经营与技术”及“模具生产效率”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到模具制造业的经营管理,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标准化,CAD/CAM技术,人员培养以及如何适应国内外竞争,求得生存发展等重要项目。从调查中及有关文献可以看出日本模具行业技术发展的动向,现将主要的方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国外模具技术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高效高精密模具 为了适应高速、自动、精密、安全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工业先进国家发展的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模具向多工位、多型腔、多功能方向发展。在冲模方面:国外多工位级进模多达50个工位。多次拉伸成形工件发展了多工位传递模。多次冷挤压工件也发展了多工位传递模。多次弯曲工件发展了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厂始建于1946年,40多年来,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已从一个只有几十名职工的随军修械所发展成为拥有4164万元固定资产、2245名职工,能生产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锻压设备、食品包装机械和压力容器三大类近50种规格、品种的现代化企业。 相似文献
17.
18.
19.
1990年11月1日至4月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山本国际模具技术交流中心举办了日本模具企业管理和新技术讲座。有来自日本和全国各地的近200名人员出席讲座。日本来宾中有株式会社山本制作所社长,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山本国际模具技术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山本胜弘先生,日本模具界老前辈明海进先生,“中心”副理事长、清原工程株式会社技术士清原真先生,山本制作所部长、“中心”副秘书长鹤见良男先生,特邀讲师佐藤技术事务所技术士佐藤善治先生和《模具月刊》主编行川一男先生。 相似文献
20.
以自动焊为代表的第三代管道建设技术已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全面应用。通过梳理近年来管道工程自动焊质量管理经验,围绕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从焊接工艺评定、焊工准入、焊材管理、百口磨合、连头口焊接、焊接数据采集及焊口分析等环节,对环焊缝质量管控措施开展系统性总结。结合“中国制造2025”,展望了未来油气管道建设事业的发展,为焊接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质量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