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中应通过法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体制在整个社会法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欧盟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其他配套制度体系的规定十分详细,并且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欧盟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其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它的使用直接关系着食品的性能与安全,因而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2015年5月24日正式实施的GB 2760-2014标准,可以直接反映出我国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重视。本文分别从概念、分类、编码、使用品种、范围和限量等方面对欧盟与中国食品添加剂的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制度体系十分完善,其统一的食品添加剂清单、详细的添加剂清单编码、监管程序以及较为健全的监督机制,保障了食品的安全供应,从而保护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其他合法利益。这对于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的规范和管理是关系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有着严格的法律规范,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监管体系,为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提供借鉴。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的现状,包括美国较为完备的立法体系及严格的监管模式。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下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的现状及问题。肯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现阶段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误用、违法使用标识、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有待完善、监管机制存在弊端等问题。第三部分通过立法和监管两个层面对中美两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进行对比研究。从比较法的视野对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提出了完善建议,主要包括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安全标准和整合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食品添加剂在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一、教学现状1.教学内容局限。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食品添加剂相关的科研进展、法律法规体系也在不断突破、更  相似文献   

5.
刘炼 《食品与机械》2015,31(2):270-273
食品添加剂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领域关乎民众生命健康及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当下中国食品添加剂监管领域法律机制不完备、监管部门不协力。考察和借鉴欧盟、日本在食品添加剂监管领域的成熟做法,立足中国实际,健全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体系,创新食品添加剂的政府监管体制,整合社会监督机制,是走出中国食品添加剂法律监管制度困境的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6.
食品乳化剂是一种用量最多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介绍了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49种食品乳化剂及具有乳化剂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并概述了国内食品乳化剂在制备、性质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对114种食品乳化剂及具有乳化剂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意见;分析了国内外食品乳化剂行业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模式建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剑  孙勇  耿宁  徐春祥  张晓强 《食品科学》2010,31(5):319-324
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农业投入品、食品初级农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以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体系;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和食品配料备案制度。从而完善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切实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基础,为规范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本文就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对食品添加剂如何正确使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概况,指出了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和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望能为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的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关原因,为完善管理政策提供背景情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24个省、市、区的1 440家餐饮业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860家餐饮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160家餐饮业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共发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1 985种(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275种(次),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71种(次)。在使用添加剂的餐饮业中,42.9%采购添加剂时未索取任何证明,84.8%未配备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94.0%未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71.4%未设置食品添加剂固定存放场所。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全适用于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饮业对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认识不足,以至于目前餐饮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应尽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与标准,并加大培训与监管力度,严防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1.
国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欧盟、日本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范围,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框架结构与内容,以及各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部门和不同的管理方式。为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和进口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管理,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组织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罐头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安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罐头行业的发展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和美国四个国家和组织制定的有关罐头食品安全指标的相关标准及法规,从组胺、污染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以及其他指标分别进行综述与对比分析。结果 在组胺的安全限量要求方面,美国相关的法规中并未规定,而中国和CAC在鱼类罐头相关标准中规定了其限量;在污染物安全限量要求方面,中国的规定较为完善,对各类罐头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中污染物限量规定比其他国家或组织更为全面;在生物毒素安全限量要求方面,仅中国、美国有明确要求;在罐头食品种类、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功能和使用要求方面,中国、CAC、欧盟类似,美国的规定完全不同。结论 过程控制是罐头食品安全控制的本质,为今后我国食品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思考,值得我国罐头食品生产行业学习和借鉴。我国应从原辅料、生产加工设备及食品接触材料等方面加强罐头食品中污染物的防控,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及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10年WTO各成员通报食品添加剂相关措施共203项,我国通报数量居首位,加拿大和欧盟分别居第2、3位。美国通报内容相对较少;欧盟正进行食品添加剂法规体系的更新;加拿大重点通报了酶制剂法规进行制修订;韩国通报涉及食品添加剂品种较多,影响较大;日本通报内容较单一,主要涉及对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的更新;台澎金马独立关税区通报了片剂、胶囊包装食品中多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我国在2010年较好的履行了WTO/SPS通报义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通报工作仍应加强,更应做好主动研究和评议工作,做好我国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工作,积极参与食品添加剂法典标准工作仍是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Food colors are add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commodities to increase their visual attractiveness or to compensate for natural color variations. The use of these additives is strictly regulat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worldwide.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safety of some commonly used legal food colorants and there is a trend to replace the synthetic forms with natural products. Additionally, a number of dyes with known or suspected genotoxic or carcinogenic properti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dded illegally to foods. Robust monitoring programs based on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assure the food is free from harmful color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present an up to date status of the various concerns arising from use of color additives in food.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safety concerns in the field of food colors are lack of uniform regulation concerning legal food colors worldwide, possible link of artificial colors to hyperactive behavior, replacement of synthetic colors with natural ones, and the presence of harmful illegal dyes—both known but also new, emerging ones in food. The legal status of food color additives in the EU, United States, and worldwide is summarized. The reported negative health effects of both legal and illegal colors are presented. The European 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notifications and US import alerts concerning food colors are analyzed and trends in fraudulent use of color additives identified. The detection methods for synthetic colors are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 refined exposure assessment was undertaken to calculate the estimated daily intake (EDI) of the seven FD&C straight-colour additives and five FD&C colour lakes (‘synthetic’ food colours) appro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DI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US population as a whole and specific age groups, including children aged 2–5 and 6–12 years, adolescents aged 13–18 years, and adults aged 19 or more y. Actual us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n industry survey of companies that are users of these colour additives in a variety of products, with additional input from food colour manufacturers. Food-consumption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The assessment was further refined by adjusting the intake to more realistic scenarios based on the fraction of products containing colour within specific food categories using data provided by the Mintel International Group Lt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1) the use levels reported by the industr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analytically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2) exposure to food-colour addit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average and high-intake consumers is well below the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of each colour additive as published by the Joint WHO/FAO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 and allows wide margins of safety. It is concluded that food colour use as currently practi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safe and does not result in excessive exposure to the population, even at conservative ranges of food consumption and levels of use.  相似文献   

16.
美国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方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出"智慧食品安全新时代"这一倡议,旨在继续实施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DA 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 FSMA)科学和基于风险的要求,同时纳入新技术、工具和方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免受食源性疾病侵害。智慧食品安全作为一种新的食品安全方法,促进社会和商业部门使用新技术,如区块链、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建立一个更数字化、可追溯和更安全的食品体系,包括依靠技术的可追溯性和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响应、更智能的预防工具和方法、适应新商业模式和零售现代化、食品安全文化4个方面。本文介绍了美国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方法,并通过借鉴美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提出对未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标准管理。方法 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以及美国、加拿大、欧盟、澳新、日本、韩国和中国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的分析,结合风险评估、监测结果和食品中毒事件数据分析的情况,探讨相关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 从生产加工过程控制、终产品检测可操作性或进出口口岸检测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美国、加拿大、澳新选择制定最大添加量,日本和韩国选择制定最大残留量,欧盟则根据具体食品产品,选择制定最大添加量或最大残留量。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标准中采用了添加量和残留量兼顾策略的同时,在污染物限量标准中规定了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限量。膳食暴露评估显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对膳食暴露贡献较低,对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结论 虽然目前标准中保留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大添加量和残留量的做法符合过程控制原则和实际监管需求,但仍建议继续开展关于食品加工工艺改进和替代品的研究,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对消费者和餐饮业者食品安全教育,减少误食误用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构成,主要分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标准三部分;介绍了每部分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状况及主要内容;在与CAC、欧盟、日本、美国、澳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相关标准体系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A crucial limit to in silico preliminary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s in the “food safety” area is the lack of a specific, efficient and available free dataset of 3D small molecules. In this direction, we present the first version of FADB (Food Additives Data Base), a suitable and freely available food additives dataset. FADB is the 3D version of the EAFUS (Everything Added to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 list, a sum of WHO, FAO food additive databases and could be a useful starting material in preliminary stages of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s. Molecules in FADB are represented through several chemical and 1D identifies,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3D (SD and Mol2 file) file formats. FADB also contain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functional uses of chemicals as food additives. The aim of the work is to put together substances potentially relevant to food into a “computational” library for virtual screening and docking studies with interesting scenarios for toxicology.  相似文献   

20.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较为完善,但监督检查发现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采购管理制度不落实、贮藏不规范、使用没有制定管理规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添加剂知识欠缺等。根据《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餐饮服务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用量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并适时调整。基于上述原因,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牵头针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开展研究,以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分析餐饮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掌握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现状,了解当前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为制定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