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在海上区块测试时RD循环阀无法打开、环空压力突降为零、RD取样器取样失败、选阀线密封失封、油套连通等问题,介绍了测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保证DST作业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对于2011年的中国来说,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渤海湾溢油事故绝对算得上最具灾难性的。渤海湾溢油事故使渤海湾祸从天降,来如山倒,去如抽丝,以至于半年后的12月4日,钻井平台仍有油花溢出,也就是说漏油仍没  相似文献   

3.
胜利埕岛海上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域,自1993年正式开发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建成了以中心一号、二、三号平台为中心的埕岛主体区域(以下简称埕岛油田老区)海上生产系统,以及以埕北30A为中心的埕岛油田东部区域海上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4.
以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构造物理模拟、构造样式解析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等研究,探讨渤海海域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生代郯庐走滑断裂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末期完成了从左旋走滑到右旋走滑的转变,总体经历3期明显走滑活动。渤海海域走滑断裂具有多期次、多性质应力叠合的特征,根据不同强度、不同性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叠合方式,可划分为伸展-走滑叠合、伸展-挤压叠合、挤压-走滑叠合3大成因类型和15种典型构造样式。受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率多次变化的影响,渤海海域地壳薄化伸展和走滑拉分作用并存,但在不同时期和地区,两者叠合配比差异明显,导致断裂体系的差异叠合性和凹陷结构的分区性。依据断裂叠合特征,渤海海域可以划分为辽西S型弱走滑区、辽东辫状强走滑区、渤西共轭中等走滑区、渤东帚状中等走滑区和渤南平行强走滑区5大叠合构造区,不同叠合构造区油气差异富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上浅水区宽频地震勘探技术进展缓慢,尤其像渤海这样平均水深不超过30m的浅水海域,宽频采集难以实施,只能通过常规采集、宽频处理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的,其中鬼波及浅水多次波是制约浅水资料宽频处理的两个主要因素。针对浅水海域水平拖缆鬼波时空变剧烈难以压制的问题,研究了τ-p域自适应参数估计的水平缆鬼波压制技术;针对渤海海域海底模型难以建立、浅水多次波压制困难的问题,研究了τ-p域自适应海底模型估计的浅水多次波压制技术。渤海M工区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两项关键技术能有效拓宽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实现渤海海域常规水平拖缆地震资料的宽频处理。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潜山分带差异构造特征,并开展潜山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内幕主要发育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期等4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形成和分布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②上述4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由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3组断裂组成的4套复杂网格状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形成期次、性质及活动特征差异明显;③该区经历了古生代潜山物质基础形成、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造山与逆冲构造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裂陷及潜山初始格局的形成、新生代走滑—伸展复合改造与埋藏定型等4个演化阶段;④关键构造期表现形式的差异导致该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西侧残留逆冲型潜山带、中部反转翘倾型潜山带和东侧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结论认为,中、新生代经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幕断裂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辽北地区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其构造演变过程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本文识别总结了辽北地区潜山的结构特征和构造样式类型,首次厘定了潜山内幕断裂发育的期次、类型和活动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系统恢复了关键构造期古构造格局和潜山发育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渤海海域辽北潜山整体缺失古生界,...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摘要:断裂是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成果,对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域主要发育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在平面上主要呈NE,NW和近EW向展布,其中NE向断裂多属于郯庐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NW向断裂主要与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有关,并与NE向断裂发生了相互剪切作用,共同构成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的共轭剪切破裂系统。近EW向断裂可分为两类:大型近EW向断裂带多构成南部地区凸起和凹陷的分界断裂,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作用的叠加,在剖面上多表现为铲式主干正断层和浅层走滑分支断层相组合的似花状特征;浅层密集发育的小型近EW向断裂多是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而形成的派生断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测井施工中出现的遇卡事故的常见类型,并对各类型进行科学分析,提出预防及其处理对策,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室大量使用化学试剂,分析检测设备较为贵重,人员流动较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造成一些安全事故。对实验室常见的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化学灼伤、环境污染等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事故提出了预防措施。提出实验室应制定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总体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介绍了强酸和强碱的化学灼伤、割伤、触电的现场处置方法,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药品。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事故处理规程对电压事故的规定,阐明了电网电压不合格的危害、电网电压偏低及偏高的原因、电网电压调整措施、正常运行时变电所的调压原则及电网电压事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作阶段(1995—2005年)、多层系立体勘探阶段(2006—2015年)和精...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海域油气藏以断块型为主,油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层位、不同深度油气藏特征差异明显。对600多个具有独立油水系统的油气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1 000~2 000m深度范围;埋深大于2 000m时地面原油密度小于0.92g/cm3,埋深大于1 500m时地层原油粘度小于80mPa.s;含油面积、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及原油体积系数等油气藏储量参数具有较好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14.
邱佩瑜 《油田化学》1990,7(3):266-273
介绍了渤海海域的地层情况和中外四家泥浆公司的泥浆工艺技术,对各个工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已进行了30多年,在天然气勘探方面,仅仅找到一些中、小型天然气田(藏),在综合分析盆地类型,天然气成因和富气凹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渤海海域是一个相对以油为主的油气区,天然气以油型气和陆源有机气为主,天然气藏可能以中、小型为主,由于目前天然气资源量探明度低,因此渤海海域仍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的类型、控制因素及分布.从力学成因上看,渤海海域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与拉张作用有关的、与扭动作用有关的、与重力滑动诱导的挤压作用有关的和与压实、底辟等重力作用有关的褶皱作用.与拉张和挤压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古近纪,分别沿长期活动的控制性断裂和斜坡带分布.与扭动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新近纪晚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郯庐断裂经过的地方.重力褶皱中的披覆褶皱作用贯穿于整个新生代,分布在凸起上;而盐底辟褶皱作用分布局限,目前仅在盆地南部的莱州湾凹陷有所发现.从目前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实践看,沿断裂带分布的与新近纪晚期扭动褶皱相关的圈闭是有利的储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已进行了 30多年 ,在天然气勘探方面 ,仅仅找到一些中、小型天然气田 (藏 )。在综合分析盆地类型、天然气成因和富气凹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 ,认为渤海海域是一个相对以油为主的油气区 ,天然气以油型气和陆源有机气为主 ,天然气藏可能以中、小型为主。由于目前天然气资源量探明度低 ,因此渤海海域仍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螺杆钻具井下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总结归纳了螺杆钻具现场使用常见的井下事故类型,简要分析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为现场处理并控制类似钻具事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输油管道事故分析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德  赵统永 《河南石油》2001,15(4):39-40,42
在输油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给管道造成穿孔、凝管和火灾等事故隐患,通过对中原油田输油管道的68次事故原因分析,提出了用HSE的管理方法作好输油管道的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削减方案,加强调度管理、优化操作等具体管理措施,并提出了输油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