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以澄韦高速公路项目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湿陷性黄土造成的影响。通过在适用范围、施工成本、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分析对比,提出消除湿陷性影响的最优方案,为澄韦高速建设提供指导,并重点论述利用强夯法消除湿陷性影响的方法及步骤,汇总湿陷性黄土地区各施工环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黄土湿陷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分为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深大基坑支护中,采用多种支护方法综合应用,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综合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操作灵活,具有较强的推广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商业大厦采用土钉支护的工程实例,从设计和施工入手,分析了土钉支护技术在延安地区湿陷性黄土基坑中应用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该支护技术的施工要点,对于该地区这类项目在以后工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迅速发展,软土路基的处理问题以成为了影响公路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湿陷性黄土路基作为软土路基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也是我国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地基路况.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形成原因和湿陷等级的分类,着重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G6京藏高速公路兰海段湿陷性黄土地区复合地基处理工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复合地基在车辆荷载与复合地基自重作用下的沉降量,结合实际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验证数值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最终监测的沉降量大致在15mm左右,与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桩体深入稳定土层深度逐渐增加,桩在达到应力平衡状态时的最终沉降量也明显降低;整个沉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在前1/3时段为沉降幅度最大的时间段,在后2/3时段,沉降幅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主要对湿陷性黄土的性质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沉陷计算法、处理方法进行论述,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张石高速公路二期L3合同段特殊地基处理强夯施工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分布情况、特性、常用处理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强夯施工的工艺和效果判定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为提高适应温度变形的能力,大型水池多作成拼块式,但接缝纵横交错,构造复杂,常导致大量渗漏,轻则引起地陷,重则使拼块解体,影响使用。我公司承建的郑州铝厂黄河水源工程,在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造了2座大型辐射式沉淀池,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了多项综合改进技术措施,技术和经济效果良好。经3年使用,未发现任何渗漏。该工程曾被河南省和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评为优质工程,该项科技成果作为“黄河水源工程建设新技术”的一部分,获1989年度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工程概况该水池为地下敞开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100m,深3.5~7.0m,池壁为拼块结构,由16块长19.6m、高3.93m、厚0.5m的挡土墙式悬臂板组成,内侧带有悬臂集水槽,池底为锅形,由38块厚200mm的扇形 相似文献
17.
18.
以兰渝铁路兰州枢纽一标段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为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在铁路隧道施工尤其是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用经济、有效的方法管理铁路建设中的安全风险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20.
湿陷性黄土性质较为特殊,一旦遇水土体结构会发生变化,强度下降。为防止湿陷性黄土路基出现土层下沉等问题,应该加强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的关注度。本文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整理湿陷性黄土层引发的问题,提出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的解决对策,让湿陷性黄土道路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