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濮城油田文51断块是一个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长期注水开发造成井况损坏严重,注采井网遭到破坏,剩余油集中在井况损坏区、断层高部位、注水切割区及河道砂体注入水流线未波及的井间滞留区。剩余油的挖潜依靠多元化配套技术,完善注采井网,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水驱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从而提高区块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采油三厂侏罗系老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分布情况日益复杂。挖掘剩余油是侏罗系老油田目前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近年来侏罗系老油田调整和挖潜经验,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对该类油藏提高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受断层发育、地表条件等因素影响,复杂断块油藏地震资料普遍较差,断块的控构断层描述通常难以实现一次精确定位.利用动静态矛盾识别发现断层位置不准确迹象,利用井震结合等方法精确描述定位断层位置,提高复杂断块主控断层定位精度.多个老油田主控断层实现不同程度外推,外推部分形成"屋脊式"剩余油分布,为老油田滚动挖潜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温静 《特种油气藏》2004,11(4):50-53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探索出针对“双高期”老油田不同剩余油潜力区分布特点进行挖潜对策的综合调整模式,为同类油田开发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河油田江河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双河油田江河老区的构造特征及开发现状,系统分析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并对该区的增储潜力做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多种挖潜对策。利用这些技术,在双河油田连续多年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喇嘛甸油田断层边部井网密度相对较低且注采完善程度低,断层附近剩余油相对富集,采取普通直井方式不能高效地挖掘断层边部剩余油.为此,探索了采用定向井方式进行挖掘断层边部剩余油的方法.利用井震结合三维断层建模成果及单砂体研究成果,结合注采关系及剩余油特点,设计完钻2口定向井;通过定向井完钻后动静结合的剩余油综合分析,搞清了剩余油富集部位,射孔后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针对开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进行措施调整,使定向井保持了较好的开采效果,大幅度地提高了特高含水期断层边部油层的动用程度及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法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从沉积学理论入手,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林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富集在点坝砂体顶部、边部,主要条件是注采方向与渗流方向不一致,而其他类型砂体形成富集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砂体物性变差、注采不完善、滞留区未射孔及井网控制不住等类型,措施调整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开发现状和地质特征 ,采用了动态分析法、小层精细对比法、构造控制法、沉积微相控制法 4种研究方法 ,从已动用井点、未动用井点、井间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状况 ;通过综合应用调整注水结构、改善注水状况、实施措施增产技术、部署扩边井、部署加密井、改向注水 6项挖潜措施 ,有效挖掘了油藏潜力 ;从 1999年至 2 0 0 3年新增地质储量 345× 10 4t,水驱可采储量增加 5 6× 10 4t,经济有效率提高了 30 % ,保持了油田 4 0× 10 4t以上的稳产。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挖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下油藏特点,细分了流动单元,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了微构造和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油藏构造、砂体及储层物性三维模型。通过各种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和密网络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油藏开发调整措施,使油井含水下降,产量增加,提高了水驱采收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沉积微相、动态监测、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总结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有效做法,明确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垂向上仍以主力油层为主,平面上分布在以河口坝为主体的相带内,落实到井网,剩余油分布在油水井排非主流线区域。应用剩余油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乾安油田的挖潜工作,在确定合理的井网方式基础上,开辟井网调整试验区,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通过特高含水期精细开发地震应用技术研究,创新了以密井网约束三维速度场时深转换、“井断点引导”小断层解释为特色的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技术,准确刻画了断层空间展布特征.在断层附近由原来“躲断层”向“靠断层”、“穿断层”转变,形成了断层附近高效调整井优化设计方法,解放了断层区的调整潜力.针对不同潜力类型部署设计不同类型的高效井,有效挖掘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取得了成功经验及显著的增储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濮城油田投产初期产量高,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产量递减幅度不断加大。在对濮城结合部断块油藏构造再认识和剩余油分布再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引用物理和化学等配套技术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调整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物理法改造油层,不会产生二次地层污染,且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5.
老油田开发后期面临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等问题,常规的历史拟合,对于后期剩余油描述不确定性较大,为此,提出了时移饱和度拟合技术指导油藏模型校正的新方法。通过时移饱和度拟合技术结合生产剖面测试(PLT)、生产历史拟合,大大提高了数值模拟的精度。实践表明,时移饱和度拟合技术能提供优质的潜力井位,确保了调整井的挖潜效果,延缓了油田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16.
文留油田断块油藏内部断层组合可分为单体型,平行型,树枝型和网格型4种类型,对不同的断层组合在注水开发中对注入水阻挡作用以及所形成的剩余油特征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开采不同类型剩余油的方法,方断块油藏开发后期挖油藏潜力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王集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并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致使王集油田处于低水驱控制程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液速度、低采油速度。为改善开发效果,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杜210块大凌河油层开发过程中表现出的地层压力水平低、层间矛盾突出、纵向动用程度不均、蒸汽吞吐效果逐年变差等问题,开展了剩余油形成控制因素、剩余油分布模式、剩余油分布特征等研究,并根据该块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展了剩余油挖潜研究,通过实施大修侧钻、补孔、间歇注汽等措施,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为该区实施大规模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油水过渡带区域剩余油丰富,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通过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富集于平面井网注采不完善区;厚油层顶部的低渗透段;注水井井间干扰严重,油水过渡带吸水较差区;断层附近及层内的夹层区域。通过数模分析,油水过渡带不具备部署注采井网的条件,水平井成为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的首选技术,因而开展了水平井挖潜分析和优化,主要对投资回收率优化、水平井距顶位置优化、水平段长度优化、水平井液量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老井措施是油水过渡带剩余油挖潜的另一个有效技术,并开展了老井措施油水井射孔厚度优化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D区A油藏目前处于双高开发阶段,但油层原始物性条件好,因套损井导致储量失控区域多,剩余油挖潜空间大。本文从基础地质特征和油田开发特征入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刻画,通过对补孔改层和开窗侧钻井的措施挖潜实践,明确了现阶段潜力层的测井特征,并指出了下步挖潜剩余油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