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渗吸采油开发方式下,因采、注井转换作业,导致占井周期长,开发成本增加问题,开展分层采注一体化工艺研究。通过将新型液力反馈泵和新型桥式同心分层注水管柱集成,形成一种分层注采一体化管柱。实施油井转注及水井转采过程中,只需要将柱塞整体提出或下入到泵工作筒。现场在官东6X1区块分别试验2口两段一体化管柱分注井,1口采油井,实施井最大井深3 645 m,最大井斜23.95°,下泵深度最大1 810 m,配水器最大下深3 207 m,试验成功率100%,分注合格率10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同时满足直径φ50.8 mm柱塞及目前常用φ42 mm测调仪顺利起下,实现不动管柱注采转换目的。该工艺的试验成功对于低渗透油藏由传统水驱开发向渗吸采油开发方式转变,实现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东 《钻采工艺》2019,42(2):52-55
注蒸汽热采降黏是用于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对于蒸汽吞吐热采井举升一般采用有杆 泵注采一体化技术,实现一趟管柱注汽、转抽生产,达到减少热损失、提高产量、减少作业费用的目的。现有常规注 采一体化工艺因受油井井斜、产出液黏度影响,在大斜度井、水平井中应用存在抽油杆柱缓下、抽油泵易卡泵不能 正常举升生产问题;因抽油泵下泵深度受限,造成沉没度小、中后期供液不足,降低了轮次周期产量。文章提出了 以柔性连接水平泵为核心的注采一体化新技术,通过研究双级异径柔性连接柱塞、开式悬挂串联泵筒结构的注采 一体化水平抽油泵,配套井口悬挂注采一体化转换技术,实现有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段注汽、转抽、生产,最大限度 提高注蒸汽吞吐周期产量。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井 A靶点生产,在减少蒸汽注入 量条件下,能有效延长轮次生产周期及产液量,为注采周期较短的中浅层稠油区块的大斜度、水平井注采一体化生 产提供了举升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古城油田泌124断块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油层非均质严重、含油井段长、含油层数多、油层厚度薄、地下原油粘度大,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油藏采收率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通过聚合物驱注采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的优化研究,确定了适合该油藏特点的聚合物驱方案,改善聚合物驱四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齐40块607井区属于中厚互层状稠油油藏,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各种测试资料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分层注汽、单层注汽、同注同采、调补层、大修侧钻以及调剖堵窜等措施,解决了生产中的矛盾,既提高了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周期油汽比,又提高了油层的采出程度,为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稠油油藏粘度高、埋藏深、敏感性强、边底水活跃、开发难度大;热采油井多轮次吞吐后期产量递减、地层压力降低、能量下降,开发效果和效益明显变差等问题,我们探索高干度复合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通过提高注汽干度、扩大蒸汽热波及范围、增能助排等协同作用,提高多轮次吞吐井的生产效果,实现稠油油藏的效益开发。目前在草4、草705、郑411等4个稠油区块共应用28井次,注汽质量提高,排水期缩短,累计增油5803吨,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海上热采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区块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是仍主要采用注采两趟管柱,由此导致作业时间长、修井作业成本高、修井过程中洗压井对油层造成冷伤害等问题.结合海上热采技术特点与平台要求,通过研发同心管射流泵、注采一体化采油树、井下安全装置,构建了海上同心管射流泵注采一体化技术.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采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油井压力低、油井产量及油气比下降、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的方法,在九区稠油区块进行了CO2吞吐采油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并对数模和现场先导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CO2吞吐采油增油效果明显,吞吐轮次高的油井注CO2后的增油效果以及延长的周期生产天数比吞吐轮次低的油井显著。为下一步在新疆油田稠油区块实施CO2吞吐采油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采油作业二区主力油藏早已进入高含水开采期,目前油井平均含水已达到92.7%,高含水一直是该区块的首要问题。要保持油藏的稳产,必须做好"稳油控水"工作。为了解决油井含水高的难题,我们研究了油井的下泵深度与含水的关系,引入油水界面这一概念,从降低产出液含水方面入手,优化下泵深度,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效率的目的,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层系油藏开发设计时合理部署注采井网,应用双靶定向井钻井技术,采用高压增注技术,利用高效射孔技术和整体压裂等技术,改造油层,补充地层能量,避免了采油井暴性水淹.采用小泵深抽工艺,增大生产压差,保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能.沙三中6~10层系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经验,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区块超稠油水平井规模实施深入后,区块局部井位部署区域油井储层物性差,压力高,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初期存在溢流问题,影响油井正常下泵转轴作业,错过最佳回采时机,使生产效果差,采用热污水反复循环压井处理,不但不能彻底解决溢流问题,还会对油层造成冷伤害和污染。通过研究应用水平井注采同体技术,在注蒸汽前将注蒸汽管柱、采油管柱和抽油泵同时下入井内,当完成注汽、焖井和放喷后,不需要进行转抽作业的工序而直接挂抽生产,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水平井生产中溢流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超浅层稠油水平井注采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井楼油田超浅层稠油水平井原油粘度大、储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造斜点浅、井斜变化率大以及方位角大的特点,研究应用了滤砂管挤压防砂完井工艺、隔热注采一体化工艺、大斜度抽稠泵抽油工艺,先后在楼平1井等5口水平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施工成功率为100%,平均累计增油2683.1t,平均油气比0.321,平均有效期596d。实现了稠油有杆泵人工举升最大井斜角达72.95°,最大位重比2.59。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能够达到超浅层稠油水平井注采的要求,很好地解决了超浅层稠油水平井的开采难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磁传动泵--喷射泵抽油系统体积小、耐高压、高效率,解决了油田生产中喷射泵抽油系统的常规动力设备存在的介质泄漏、可靠性低、管理难度大以及投资费用高等难题.具有系统运行平稳、结构紧凑、寿命长、方便管理等优点.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尤其适用于边远井、稠油井、低液面深井的生产,可在无人管理的条件下正常运行,其独特的工艺优势,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区块超稠油水平井局部井位部署区域因储层物性差、压力高,在蒸汽吞吐开采初期存在溢流,而延缓油井正常下泵转抽作业时间,降低油井生产时率,错过最佳回采时机,影响油井生产效果的问题,开展了水平井注采同体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可以在油井注入蒸汽前将注蒸汽管柱、采油管柱和抽油泵同时下入井内,经过注蒸汽、焖井和放喷后,无需进行转抽作业的工序,而直接挂抽生产。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回采效果,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和油汽比,有效地解决了水平井生产中因溢流而影响生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油层薄、断块小和复杂区块稠油油藏所采用的小尺寸(139.7mm)套管完井和不动管柱隔热注采开采方式无法实现不动管柱隔热注采的同时测动液面或洗井作业的问题,研制了小尺寸套管稠油热采井注采一体化配套开关装置。该装置的阀体接头设计成偏心通孔加偏心阶梯盲孔的结构形式,弹簧爪上下端爪部分别设计为外抓和内抓扣型,且在进液阀进液端设计了保护块。试验及应用情况表明,该开关装置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在不动管柱隔热注采的同时,方便地进行日常动态检测和常规洗井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区稠油分类及其储量等级划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原油在油层中的流动状态及工业性开发潜力为出发点,根据辽河油区5个油田17个稠油区块255个稠油样品分析结果,采用地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主要指标,地面原油密度作为第二指标,将稠油分为常规稠油,重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四类。  相似文献   

16.
曙光油田曙一区互层状超稠油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经过近20年开发,取得显著开发效果,但受目前油藏认识水平和采油工艺水平限制,油藏采出程度仅为22%,大量剩余油未得到有效利用。结合互层状超稠油油藏特点和开发实际,利用目前常用的测井、测试及动态生产资料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对互层状超稠油平面和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增加开井数、调整注采方式、优化增能措施等手段挖掘平面剩余油,通过调层补孔、加深注汽管柱、实施选配注措施等手段挖掘纵向剩余油。2017年这些措施应用后,超稠油综合递减控制在4%以内,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曙光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储量丰富,是辽河油田重要的产能接替区块。由于受地质、工程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各超稠油区块不同程度地出现油井出水现象,对油井的正常生产及区块的开发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的出水类型、出水原因的综合研究,并分析其对超稠油开发的影响,结合曙一区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对策。现场应用表明,这些技术手段有效地降低了出水带来的负面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薄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蒸汽吞吐阶段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结合矿场试验,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组合注汽、动态配汽、强排和降粘等一系列开发策略。目的提高河南油区稠油油藏高周期蒸汽吞吐效果,实现“八五”后产能接替。结果采用面积组合注汽方式,泄油范围和产油量分别提高了0.85和0.58倍,热损失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前4周期累积来注比分别为0.7、0.9、1.1和1.3的情况下,后续周期最佳注汽量比前一周期分别递减10%、持平、递增10%和递增20%,此时增产油汽比最高;对油层厚度较大、供液能力较强的井,采取换大泵、调大参数等强排技术;现场实践表明:化学降粘、热洗井及伴热降粘技术,使周期生产时间延长了1.1倍,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分别比前一周期提高了0.9和1.2倍,采注比和回来水率均提高了1.4倍,平均单井累积存水下降480t。结论改善薄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效果的关键是提高系统热效率;合理组合注汽,可有效地抑制汽窜,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动态配汽和超稠油降粘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层储热;对油层厚度较大、供液能力较强的油井,必须实现强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