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最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及中南部延长组深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数亿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源、储、运聚与油藏关系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油藏主体为“上生下储”型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具有“源控区、相控带、压力差控位”的规律,具体为:延长组深层油区分布于近烃源岩区,已知油藏基本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叠合连片区带,大多数长8油藏分布在长7油层组与长8油层组异常压力差低值背景下的相对高值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200余口探井泥岩压实曲线的研究,系统分析压实系数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压实系数与油藏分布的耦合、异常压力与油藏分布的耦合、压实系数与古构造的耦合,认为延长组沉积时期的古构造特征控制着研究区的岩性、岩相带,最终控制该区压实系数的分布特征.异常压力作用于不同层位的烃源岩而发生作用,因而异常压力及源岩的分布规律决定不同层位油藏分布.指出东部地区重点勘探长7、长9烃源层之上紧邻的油层组,而西部、南部长7-长10各油层组均为重点勘探层系,应继续深入研究压实系数与最大生烃时期各目的层古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长7张家滩、长9李家畔页岩的分布规律及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延长探区勘探历程、数据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油气产量变化和地质理论发展为主线,将延长探区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勘探阶段(1905—1949年)、持续探索阶段(1950—1981年)、快速发展阶段(1982—2006年)和稳油增气阶段(2007年至今).详细总结了近10年延长石油在特低—超低渗油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延长油田“三低”油藏开发效果,探索空气泡沫驱在该类油藏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唐80井区和旗35井区开展了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泡沫驱最终驱油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相比先水驱再空气泡沫驱,直接空气泡沫驱的驱动方式更有效,获得相同的较高驱油效率需要的总注入量更小。同时,据2个井区的矿场试验结果,单井月增油幅度最高达215%,单井累积增油幅度最高达近40%,单井含水率最高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唐80井区综合含水率下降约16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较注水区低13个百分点以上,降水增油效果非常明显。另据耗氧安全分析和矿场试验监测结果,套管气氧含量基本都在5%以内,且随时间的延长,氧含量均越来越低。通过上述研究和试验认为:空气泡沫驱在延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可行性,打破了低温低压油藏不适合空气泡沫驱的常规理念,对同类油藏的实施具有借鉴和向导意义。建议矿场试验中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气窜的发生,加强油藏动态和产出气的监测与分析,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统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沉积相、烃源岩及储层等方面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统低渗透油藏三十年多来地质勘探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分析了延长统低渗透油藏分布规律,归纳了目前延长统所发现的油藏类型,分析了其形成的背景及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延长油田的区域地质情况,对延长组深层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的研究,分析延长组深层油气成藏的动力及导流体系,最后对延长组深层油藏的特征及成藏的主控因素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延长油田杏2005井区低渗油藏岩心渗透率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加压速度及方式对储层的影响,及降压生产与油藏压敏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藏,控制采油速度,合理降低油藏生产压力,可减少渗透率损失,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地层压力下降太快造成的地层伤害很难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按照非常规油气藏概念,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只是接近致密油、油砂等类型,不是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藏。但是,应用连续型油气藏概念,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尤其是延长组油藏无疑又具有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的特点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特殊地质背景:斜坡构造背景决定油藏整体大面积复合连片特征;延长组储集砂岩体规模大、复合连片性强决定油藏整体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的特征;三叠系油藏低孔低渗、含有饱和度低,决定了油藏横向运移近,随砂体大面积分布的连续型油藏的特征。同时,长-7页岩油气的富集,也是未来重点勘探开发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把三叠系油气藏作为非常规油气藏来讨论。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从沉积相、烃源岩及储层等方面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藏30多年来地质勘探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分析了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分布规律,归纳了目前延长组所发现的油藏类型,分析了其形成的背景及其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储量大,受储层基质致密、裂缝系统复杂的影响,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原油采收率低,油田提高采收率需求迫切。基于延长油田CO2非混相驱油与封存一体化、低温油藏空气泡沫驱、生物活性复合驱和微生物驱技术及矿场实践,提出了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溶蚀增渗、润湿促渗”新理论,形成了以提高CO2驱混相程度和CO2驱立体均衡动用为主的CO2非混相驱油技术,揭示了浅层低温油藏复合耗氧机制,完善了空气泡沫、生物活性复合剂和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体系。矿场实践表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延长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渤海A油田地质油藏条件复杂,为进一步降低油田开发风险,设计油田延长测试方案,为油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提供依据。针对油田开发风险,结合已钻井资料,确定延长测试方案开发评价井井数、井位、井型及测试层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合理设计开发评价井测试流程及测试方案,逐条落实油田面临的开发风险。延长测试方案设计思路对渤海同类复杂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陇东油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目前已逐渐成为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的主力油藏,特别是随着南梁油田、华池油田、西峰油田等先后投入开发,采油二厂50%以上的产量来自延长组油藏,因此,总结前期延长组油藏中好的开发经验,对不断提高延长组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岩性油藏分布进行预测,在明确主要烃源岩为长7,中下部高阻纯泥岩基础上,限定了油藏有利区和油藏富集区的概念,认为岩性油藏富集区具有优先定位优势储层特征,首次探索性地提出,一种利用同一砂带上已知油藏富集区预测未知油藏富集区的储层等水动力定位方法。该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藏富集区预测中较为实用,并能对试油出水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延长油田长2底水油藏的特点,研究了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的渗流理论,建立并求解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三维产能公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三维产能公式的计算误差为3%,精度较高。对比分析了水平井与不完善直井的产能、底水突破时间。结果表明,水平井在抑制底水锥进方面优于不完善直井。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渗流理论的研究对于开采同类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渗透率保持在0.3-1m D之间的超低渗透油藏,长庆油田现在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开发,联系鄂尔多斯盆地的具体状况,根据莱复生(1966)、朱夏(1983)、谯汉生等多名学者提出的油藏分类观点,中生界油藏其实能够统称为隐蔽型油藏。它并非特别指的是非背斜或者地层岩性类的相关油藏,相反它是广义层面上在开发过程中,不容易辨识、探寻的非常规油藏类型。基于非常规油藏这一定义,中生界三叠系油藏亦能够归结于非常规不间断型油气藏范畴。其中长7油层组中所存在的油页岩以及致密砂岩均为延长组致密油的突出代表,主要形成在半深湖—深湖相区。最初估测长7油层组页岩油的资源总量估计是10×10~8t,致密砂岩油的资源总量估计是9×10~8t。可作为石油的一种弥补性资源。故而研究其地质特征有必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7页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延长油田的热点。在已经探明储量的区域,产能建设次序关系着是否能高效开发。本文通过结合延长油田潜力区分级标准、类比甜点预测,采用层次分析法预测产建有利区,优化规模开发次序。对志丹油田小庄科区的产建有利区预测结果表明,应优先开发长711-1层Ⅰ类产建有利区,其他区域层位作为接替资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八参数”长7页岩油产建有利区预测方法,可快速识别产建有利区类别,制定产能建设次序,有较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延长油田东部油区勘探程度较高,而目前各类相关研究报告较多,但多数限于区块性的研究。作者通过对延长油田东部油区油藏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更好地为延长油田的后续勘探开发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刘静  高平 《石化技术》2023,(4):185-187
延长油田是中国大陆勘探开发最早的油田,近20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油层改造工艺的进步,油田勘探开发步伐稳步加快,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延长油田长期以来采用自然能量开发,增产措施以油层压裂改造为主要手段,油井压裂改造频繁。通过对延长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递减规律进行模拟与研究,然后进行实例分析及效果分析,最终确保延长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降递减水平低位运行。  相似文献   

19.
镇泾地区中生界延长组油气聚集层位岩性油藏发育,为了揭示低渗透油藏成藏特征及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选取镇泾地区长7和长8油层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测井声波资料分析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流体过剩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过剩压力主要为8~13 MPa,长8油层组过剩压力相对较低,只有极少区域达到10 MPa,长7油层组烃源岩具有远远大于长8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分布,该过剩压力差是长7油层组油气运移到长8油层组储层的主要驱动力。相邻层位过剩压力差高值区是原油的高产富集区,而同层位过剩压力差相对低值区也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推测研究区东北部过剩压力差高值区和东南部大范围的过剩压力差低值区为有利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中段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延长组中段各油层组沉积特征、物源及沉积相演化规律的详细分析,结合各油层组油藏的分布特征,认为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2种基本类型,这2类油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扇及临近湖岸线的三角洲平原位置。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油藏的类型及分布规律主要受物源控制,向北东及南东方向尖灭的砂体容易形成岩性油藏,油藏的规模取决于砂体的大小;而向南西及南部尖灭的砂体一般需要与鼻状构造叠合才能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油藏的规模同时受控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大小。长8—长4+5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西部物源逐渐减弱而北部及北东部物源逐渐加强,导致主要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发生改变,长8油层组以岩性油藏为主,而长7—长4+5油层组则以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