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层敏感性评价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储层敏感性评价标准对长6储层敏感性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长6储层属于弱速敏、中等盐敏、无碱敏、弱水敏、弱酸敏。  相似文献   

2.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分析、扫描电镜及压汞实验等资料,在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多个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了更为有效的分类评价。研究表明,靖边东南部长2油层组储层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铁方解石,胶结类型以薄膜-孔隙式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最主要的为残余粒间孔,储层砂岩孔喉连通性较好,且分选性较好;属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利用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对储层质量进行关键单因素评价,再结合实验分析的微观因素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对储层质量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该区长2储层分为4类。结果表明,长2油层组Ⅲ类储层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Ⅳ类储层,Ⅱ类和Ⅰ类储层比例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储层特征和开发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开发潜力较大,储层特征的定量评价对准确预测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选取延长组6段(长6)和延长组8段(长8)储层典型岩心进行实验分析,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显示长6和长8储层孔喉分布特征较为单一,不进行离心实验的情况下可利用核磁共振渗透率和T2几何平均值计算可动流体百分数。恒速压汞实验结果表明,孔隙比喉道发育均匀,未开展其他实验的情况下可利用恒速压汞实验计算孔隙度。通过建立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耦合求取完整孔喉半径分布的方法,确定了旬邑探区延长组长6和长8储层的表面弛豫率为0.15 μm/ms。核磁共振孔喉半径分布的计算结果显示,长6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为0.01~433.10 μm,长8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为0.01~403.91 μm,长6储层孔喉发育比长8储层均匀。通过定义拟粒间孔和拟溶蚀孔,拟溶蚀孔绝对体积占比揭示,长8储层渗流能力强于长6储层。建立了"拟溶蚀孔+含油饱和度"方法预测开发效果,分析认为拟溶蚀孔对试油产量的影响更大,进一步揭示了旬邑探区长8储层整体开发效果好于长6储层。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对长8储层的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进行了储层敏感性试验,结合该储层岩石特征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主要表现为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弱碱敏和中等程度酸敏,临界流速0.5mL/min。因此,在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开发生产过程中应重点防治储层酸敏性给储层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陕北地区长9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储层改造难度大。通过对长9储层压裂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长9储层的改造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增油控水为目的增产措施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深层低渗底水油藏的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易居安 《石化技术》2022,(10):134-137+242
本次研究基于区内长2和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层敏感性损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为中粒/细粒长石砂岩,胶结类型多为薄膜和孔隙型。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为粒内孔、铸模孔、长石溶孔等。长2储层为无速敏,中等偏强水敏,强盐敏,弱酸敏,无碱敏。长6储层为弱~中等偏强水敏,无盐敏,酸敏程度为改善-强酸敏,碱敏程度为无-中等偏弱碱敏,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制定合理的储层保护技术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长6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少量为岩屑长石砂岩。主要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粒内、粒间溶孔为主,孔隙度主要在3%~12%,均值为7.9%,渗透率中值为0.71×10~(-3)μm~2,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长6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喉细小,根据压汞资料将长6储层细分为3种孔喉类型,并以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8.
白玉彬  张乾 《特种油气藏》2011,(5):56-59,138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2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的中—细粒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6.36%,平均渗透率为9.58×10-3μm2,属中孔、中—低渗储层。根据压汞曲线、铸体薄片等分析资料及试采、录井等测试结果,对长2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认为:长2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后者发育的长石溶孔对储层物性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前两者对储层物性破坏严重,而溶蚀作用扩大了储集空间,改善储层物性;长2储层可以划分为Ⅰ、Ⅱ、Ⅲ、Ⅳ4种类型;综合评价长2储层是以Ⅰ、Ⅱ2种类型为主要构成的中—低渗透储层,优质储层多分布在分流河道沉积旋回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丰富川油田长2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富川油田长2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致使储层孔隙大量减少,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樊家川长6储层为新的开发区域,其中长63为主力油层.为研究其致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了岩石薄片鉴定、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分析等,对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不同孔隙结构与成岩参数的识别函数,分析了不同孔隙结构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樊家川地区长63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储层黏土矿物是影响孔喉结构及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长8储层中黏土矿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8储层黏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及伊蒙混层,绿泥石以杂基形式充填孔隙时对储层造成破坏作用,以胶结物形式充填时对储层起建设作用;伊利石主要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于孔隙中,对储层起破坏作用;高岭石主要以单晶形式存在于孔隙,对储层起建设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来源之一。伊蒙混层在本区黏土矿物中含量极少,混层比小于10%,对储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致密砂岩中广泛发育的微纳米级孔喉体系是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的本质区别,也是影响致密油藏渗流特征及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长7段储层的孔喉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其差异性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喉道多为压实成因,孔隙较喉道发育。长7段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为主,喉道多为溶蚀成因,喉道较孔隙发育。2个层位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及平均值相近,长6段储层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及平均值明显大于长7段储层,其物性好于长7段储层。长6段储层为三角洲沉积,埋深较浅,较高的绿泥石膜含量和较低的压实强度使其较好地保持了原始沉积孔隙空间,而溶蚀作用又进一步扩大了孔隙空间。长7段储层为湖泊沉积,埋深较大,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原始沉积孔隙空间被大量挤压,后期虽发生强烈的溶蚀作用,但溶蚀成因喉道连通性和渗流能力明显低于压实成因喉道,溶蚀作用虽能增大储集空间,但无法显著提高渗流能力。因此,连续沉积的长6段、长7段储层渗透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Ordos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7、长8段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利用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能力。通过分析工区内65口井长6、长7、长8不同储层的岩性测井指示曲线、孔隙度测井曲线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特征,优选出适用于陇东地区致密油的测井系列,利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与电阻率曲线,构建反映储层含油性的识别致密油参数,将其用于识别延长组致密油储层的流体性质,直观快速解释符合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低渗储层作为目前油气能源的主要开发区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储层特征研究是对低渗储层进行有效开发的前提。长6储层作为子长油田的主力油层,对其储层特征的研究对子长油田的开采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对研究区岩心测试数据展开分析来研究长6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1)长6储层渗透率纵向上主要以复合韵律型为主;2)长6储层变异系数为弱非均质性;突进系数为强非均质性;级差为中等非均质性。综合认为本区长6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为中等-强;3)长6储层分层系数为2.36,砂岩密度为0.32,综合表现为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镇北地区镇M区20余口生产井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出长8_1储层主要为一套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对比表明主力层长8_1~2优于长8_1~1和长8_1~3。依据长庆油田储层评价标准,研究区长8_1~2为Ⅱ-Ⅲ类储层,储层评价为较好,长8_1~1和长8_1~3为Ⅳ类储层,评价为差。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开发潜力较大,储层特征的定量评价对准确预测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选取延长组6段(长6)和延长组8段(长8)储层典型岩心进行实验分析,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显示长6和长8储层孔喉分布特征较为单一,不进行离心实验的情况下可利用核磁共振渗透率和T2几何平均值计算可动流体百分数。恒速压汞实验结果表明,孔隙比喉道发育均匀,未开展其他实验的情况下可利用恒速压汞实验计算孔隙度。通过建立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耦合求取完整孔喉半径分布的方法,确定了旬邑探区延长组长6和长8储层的表面弛豫率为0.15 μm/ms。核磁共振孔喉半径分布的计算结果显示,长6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为0.01~433.10 μm,长8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为0.01~403.91 μm,长6储层孔喉发育比长8储层均匀。通过定义拟粒间孔和拟溶蚀孔,拟溶蚀孔绝对体积占比揭示,长8储层渗流能力强于长6储层。建立了"拟溶蚀孔+含油饱和度"方法预测开发效果,分析认为拟溶蚀孔对试油产量的影响更大,进一步揭示了旬邑探区长8储层整体开发效果好于长6储层。  相似文献   

18.
吴旗地区长61储层沉积微相及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微相和物性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储层预测和评价的基础。文章运用地质、测井等方法,对吴旗地区长61储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以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物粒度分析、岩心观察、取心井岩性和砂体分布特征,建立了吴旗地区长61储层的沉积相模式,并将沉积微相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远砂坝、席状砂、河口坝5种微相类型。结合该区域地质背景资料,通过对吴旗地区长61储层单井相的划分,绘制了吴旗地区长61储层沉积时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图,分析了长61储层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最终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吴旗地区长61储层的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储层中长石含量较高,且普遍存在长石溶蚀现象,对致密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长8致密储层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并结合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模拟研究区长8储层岩石样品与有机酸的相互作用,分析了溶蚀作用类型及其特征,并解释了相关溶蚀作用机理,定量计算了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为使模拟实验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流体采用0.15mol/L、pH=2.65的乙酸溶液,模拟温度为87~103℃,模拟压力为24.70~30.18MPa。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要岩石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蚀孔,其中长石溶蚀孔较发育,占总孔隙的39%左右,计算得其视溶蚀率为37.8%~50.0%,呈中等溶蚀程度;长石类和碳酸盐类矿物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碳酸盐类矿物的相对溶蚀率整体大于长石类矿物的相对溶蚀率;在95℃左右时矿物的溶蚀作用最为明显,依据地温梯度计算其对应的埋藏深度约为2 370~2 710m,该深度可能是长8储层中有利储层的主要分布区域;溶蚀作用导致长8致密储层的孔隙度增加约3.57%~3.69%,其平均孔隙度增加3.63%,溶蚀作用是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度增加的关键成岩作用类型,是储层“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心、薄片、压汞、物性等资料,研究了李家城则区长6储层特征。长6储层岩石类型为细粒长石砂岩,储层物性极差,属于致密储层;储层平均面孔率为3.6%,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孔为主,综合评价认为主要以Ⅲa类储层为主,其次为Ⅱb类和Ⅲb类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