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肇钊 《风景园林》2014,(3):151-152
孟兆祯院士是风景园林学科杰出的学者,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严谨的学风、借古开今的科研成果与实践作品均堪称学界的领军杰作。他既是我的启蒙老师,又是引领我在学术道路上步步前行的恩师,我将继续以他为楷模,继续学子之路。 1研发假山技艺填补学科空白 孟先生在园林学科的学术成就是巨大的。他任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期间,编写了首部园林工程的教材,鉴于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著称,这就决定了假山与理水处于中国园林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故有“无园不石”的记载。园林界泰斗汪菊渊先生说园林学科中最难的是假山。他迎难而上,为了“外师造化”而踏察了三山五岳等风景名胜,走遍国内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从文史古书中学习研究传统理论,又向“山子张”等山石师傅学习假山工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园林界首次发表《山石小品初探》论文,以实例论证“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继而又出成果《假山浅识》、《北海假山浅释》、《假山、园林、工程、置石》论著。  相似文献   

2.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2024,40(2):124-130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假山叠石及景石布置作为园林古建工程中的常用造景手段,一般是指采用自然景石堆叠成假山、立峰以及溪流、水池、花坛等处的景石堆置和散置工程。本文对园林古建工程中的假山叠石及景石布置工程,从监理角度对假山叠石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1、中国传统园林掇山理法研究的现状与难点"掇山",出自中国明代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指的是在园林中修建假山,又称作"叠山"、"堆山"[1]。"理法"指规则、法则,即中国古典园林修建假山的制度和手法。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水、建筑、花木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它既是一项技术和工艺,又是一类专门的艺术。古代将造园师称为"山子",如与建造家"样式雷"齐名的造园家"山子张",足见掇山对于园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假山是用人工的方法堆叠起来的上,是仿照自然山水景观艺术加工而成的,假山是中国自然山水园中的总要组成部分之一.假山在园林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假山的施工特点、整体布局、基础构造及施工工艺和技术等,阐述了园林中假山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12)
在园林景观中,假山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假山在园林设计中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园林景观的人文美和自然美。假山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根据不同园林工程的需要,能够灵活逼真的表现。在园林假山施工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园林假山进行构想和布局,做好假山的施工技术管理,掌握好假山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园林假山的建造质量,充分体现园林假山的观赏效果。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园林假山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意境营造入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之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阐述了现代园林造景中意境营造如何继承与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岭南园林石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琦  郑洁 《南方建筑》2006,(4):9-14
岭南园林石景有其独特之处,叠石假山多与池水、建筑、植物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论文分析了造园石景特点及常用景观石材,并总结了岭南园林叠石的几种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9.
李飞 《中国园林》2008,24(6):85-90
雪因“雪的比德”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冬季常用的借景对象。从“借雪入景”和“因境造景”2个方面论述以雪为主题的造景手法,借雪入景是因借山川、植物、建筑等雪后之景,因境造景是通过花、水、石头、声音等不同环境营造雪的意境,并对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了详细论证,指出这些造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晓春 《山西建筑》2010,36(23):349-350
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及其特点,介绍了中国的诗词在古典园林意境美创造中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过程中用来体现画意的各种手法,以期指导当代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如冰 《山西建筑》2010,36(34):347-348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运用法则以及植物配置的相关内容,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特点,深刻领悟其内在涵义,从而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传神”之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园林理景手法中具有鲜明的时间追求,借时间而生之景,会令人常看常新,百看而不厌。对时间要素的“季相”、“时相”、“气象”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藉以阐述“时间要素”在传统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撷取各园之长,展园林之风采,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上所占的地位与声誉,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的解析,可以展示我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的魅力。叠山理石,造园之根所谓七分山三分田,山石向来是古典园林的造园之根本,古典园林善用"师法自然,巧于因借"来借用自然形成的高山流水。北方皇家园林常以自然的高山峻岭来形成巍峨的气派之色,江南园林巧用假山堆石造景来达到小巧与婉约的效果。在《红楼梦》中的山石本事静态之物,经过人工的处理,才构成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3)
中国古典园林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颇深,因此园林中的造景自然而然受其影响,而造园中普遍使用的叠石假山技艺精湛、成就极高,形成了特有的造山艺术。那么中国古典哲思是怎样深入浸彻于这一极具特征的艺术当中的呢,又有哪些古典哲思对其影响尤为甚之?这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山石造景在中国的园林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环秀山庄假山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叠山精品;而山石造景在英国常作为精品园在局部构建,如查茨沃斯庄园在帕克斯顿时期建造的岩石园和溪谷。两园皆建于19世纪中前期,在营造手法与艺术造诣上各有异同,因此本文以二者为对象,基于不同哲学背景下的园林观来研究比较中英山石造景手段及立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对于文化意境的营造、审美情趣的传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瞻园作为南京古典园林的代表,建于明朝,后经刘敦桢先生主持修复,其植物造景手法集合了刘敦桢先生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认识与研究,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南京瞻园的植物配置进行观察和研究,寻找不同情境下瞻园的布植手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以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进行具象的初步探索,为后期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以及古典园林修复的植物造景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尊重自然又高于自然,与西方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观视觉效果和精神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带有独特的东方哲学和人格情感,由此构建的园林景观不仅形态和谐而且被赋予了园林主人的感情。宋代司马光独乐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尝试从造景要素和造景手法这一视角切入,探析独乐园的精神内涵,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产物,追求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园林之所以长盛不衰,在当今仍是人们理想中的栖息之所,原因之一在于其丰富的趣味性。文章梳理了园林中“趣味”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指出了园林之“趣”在现代社会很难得到充分体会这一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增加园林趣味性的合理建议,以促进园林景观风貌和价值底蕴被今人更好地品味。  相似文献   

19.
从借月造景、植物造景、园林建筑、水景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夜景的创作手法,阐述了夜景的意境美及其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加入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表现团圆、静谧、恒常、奇趣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借景、框景、漏景、障景等方式。这些优秀的中国园林造景手法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启示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其运用,分析和解决原来室内空间设计中较单一的关系和问题,丰富空间层次和内涵,同时也令中国园林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得以生存或再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