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辽阳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绘制了2012—2015年地下水流场,分析了地下水漏斗的特征,建立了地下水回灌模型,并对不同回灌方案下地下水的回灌量以及回灌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漏斗面积分别为99.76、124.43、151.85、156.15 km~2;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域地下水水位降速为1.0 m/a,地下水漏斗面积扩大速率为14.09 km~2/a。②利用沙坑和拦河坝工程回灌5 a,地下水水位升高了9.5 m,漏斗区面积缩小了117.07 km~2,漏斗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升幅约为2 m/a,但在回灌后期,地下水水位回升速率减小,漏斗区面积缩小速率减小。③沙坑、拦河坝工程回灌和漏斗区缩减地下水开采量方案下,回灌5 a,漏斗中心地下水水位升高了12 m,平均每年地下水水位升高2.4 m,地下水漏斗区缩减速率为31.23 km~2/a。④沙坑回灌工程中回灌初期渗漏速率大于渗漏后期的,渗漏开始至渗漏0.5 a是渗漏速率最快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地下水非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出发,建立了定水头、定流量渗漏、定流量补给、无补给4种河道渗漏模型的定解条件和解析公式,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河水位、渗漏流量、渗漏总量、补给流量、补给总量、地下水位等对渗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黄泛平原井灌地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大面积地下水漏斗问题,选择山东省临清市项目区,利用土壤水动力学、水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实施了地下水回灌工程对技术方案和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其回灌效果。通过计算结果可知,该回灌工程在7 d的引水过程中,增加了52 310.82 m~3的地下水补给量,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60.7%。野外回灌系统流速监测和示踪试验表明,该工程设计方案可行。在原沟渠渗入补给的基础上,该种明沟—暗管—竖井回灌补源工程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量,对地下水漏斗恢复和旱涝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济南趵突泉泉域强渗漏带的特征,采用野外试验、遥感解译及电法勘探等方法,分析了洼地型强渗漏带店子—二仙强渗漏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及渗漏量等,结果表明:店子—二仙强渗漏带东部地势高于西部地势;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薄,为0~9 m,下部为基岩界面,地下水补给能力较强;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以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植被覆盖为主,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4.84%;完全自然条件下,小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渗漏补给量为330.26万m~3/a,现状开发利用条件下地下水渗漏补给量为246.41万m~3/a,现状建设条件下地下水渗漏补给量减少83.85万m~3/a,减少量占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渗漏补给量的25.4%;开发建设对地下水渗漏补给量有一定影响,应采取污染源控制、生态补源、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保证强渗漏带内的渗漏量不减少。  相似文献   

5.
从那追水库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条件和规律、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入手,分析了水库可疑渗漏地段,重点研究了水库右岸断层及灰岩向下游的渗漏问题,分析了渗漏途径和渗漏形式,并进行了渗漏量估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济南四大泉群地下水水位持续走低,采用有效合理的外部回灌补源是实现泉水持续喷涌的重要技术手段,玉符河流域是泉域西部地下水主要汇集和补给区,也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渗漏带,通过分析卧虎山水库放水量与相应监测断面的过水量数据,分析率定玉符河主要过水区间的渗透率,为泉域渗漏带实现回灌补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敬文  刘子玲 《治淮》2006,(3):27-29
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分析研究了洪汝河流域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渗漏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水库蓄水后坝址区坝体下游出现大量持续渗水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下水流模拟软件,概化出坝址区地下水系统的地质体概念模型,运用系统代数多栅方法进行求解,最终得到各土层渗流流速特征图和水均衡图。结果表明:坝基渗漏主要发生在坝轴线帷幕内,帷幕防渗隔水效果不佳,深度不够,导致弱风化层地下水渗透流速大,库水位经此弱风化层通过坝体下部,在下游穿过覆盖层渗出。坝基渗漏量最大,左坝肩次之,右坝肩相对较少,绕坝渗漏主要发生在左坝肩,且左右坝肩出水量均大于进水量,坝肩的进水量主要来自侧向补给,山体基岩裂隙水对库区河谷地下水进行了补给。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有效利用城市雨水回灌岩溶地下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已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文中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了雨水回灌岩溶地下水的途径.济南市具有较好的岩溶水赋存条件,通过人工回灌工程,采用点面结合的回灌方式,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将城区岩溶水直接补给区的水循环尽可能地恢复到一定的自然状态,最终达到供水保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水库渗漏补给是泉域复流的重要形式,确定水库渗漏量及影响因素对于预测泉域复流很有必要。以三泉水库为例,运用地下水模拟软件GMS中的Modflow和LAK3程序包,建立水库和地下水含水层耦合模型,模拟预测不同关井压采方案对水库渗漏量及古堆泉口水位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正交试验选取渗漏区域的垂向渗透系数、平均渗透性能、给水度和贮水系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关井压采后,水库渗漏量增加,泉口水位恢复加快,对渗漏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平均渗透性能给水度垂向渗透系数贮水系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境同位素方法对某堤防几个典型段进行渗漏分析,查明了其地下水的渗漏来源,结果表明江都船厂段T1号孔、小菜谭段T23号孔、联盟庄码头T29号孔中的地下水为河水补给来源,T5号孔附近的黑鱼塘水为当地降雨或近期降雨形成的地下水补给,万寿宫段T7号孔中的地下水为河水和当地降雨的混合.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选取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值作为指标特征值,并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分析结果与环境同位素、水化学定性分析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玉泉山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构建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型。通过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提出泉水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河流渗漏补给和地下水的人工开采。以玉泉山泉恢复出流为目标进行泉水恢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地下水系统呈负均衡,要实现泉水复涌需要同时采取地下水减采和人工回补措施。为此,分别提出以2030年和2050年为泉水恢复时间,以及不同人工回灌条件下的泉水恢复方案:若在永定河山峡段增加河道渗漏量0.8亿m~3/a,同时地下水压采至现状的71%,玉泉山泉有望在2050年恢复出流;若地下水压减至现状的45%,则泉水将在2030年恢复出流。考虑到城市发展建设现状,地下水系统恢复的过程中需考虑恢复的适宜水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湛江市的地下水超采状况,提出地下水回灌的必要性,并对地下水回灌方案进行分析,建议采用含水层存储与恢复技术(ASR)进行湛江市地下水人工回灌。分析表明,通过ASR将湛江市的汛期降水、地表弃水通过人工补给储存在含水层中,并在水资源紧张的季节抽取使用,既可以增加枯水季节的水资源保证程度,也可以防止湛江市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不断扩大,以及地面沉降问题的不断恶化,并且抬高地下水位达到有效阻止海水入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下游河道渗漏面积的估算及其精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的一个典型流域,其下游生态环境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通过河流的渗漏过程,因此河道渗漏补给是下游生态用水的主要来源。定量确定河道渗漏水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河道渗漏面积。由于野外条件的限制,河道过水过程中黑河下游狼心山至东居延海区间河道的渗漏面积实地测量非常困难。根据水文流量资料选取2001年、2002年、2004年、2009年四年中全断面过水ETM遥感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研究了对应时间黑河下游河道渗漏面积。选取具有不同特征的五段河道,运用AutoCAD软件对遥感提取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得到平均相对误差为4.29%,证明直接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渗漏面积与河长之间的关系。为该区域的水文过程及河道周围生态环境等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土石坝工程的渗漏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为了有效治理土石坝渗漏,首先必须查明其渗漏的形式、位置、渗漏强度以及渗漏范围,因此长期以来,土石渗漏探测研究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和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某水电站工程为例,采用温度示踪法,对探测区域的地下水渗漏水来源、渗漏通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渗漏水的补给源,对坝体渗流分布状况进行了评估,相关研究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坎儿井是在用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也是我国重要的水利遗产,目前面临消亡的危险。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当地水环境演变趋势分析,重点分析了机电井对坎儿井出水量的影响;通过吐鲁番盆地山前冲积扇蓄洪入渗地下水技术论证,提出蓄洪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鱼鳞坑或拦洪坝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入渗效果分析;通过坎儿井破坏机理与加固技术研究,提出自旋式锚杆挂土工格栅喷(抹)混凝土的加固方案,修建了一处示范工程;最后对坎儿井地下水涵养技术进行研究,对非灌溉期和灌溉期农闲水量进行了预测,提出农用机电井和设置反滤回灌井回灌农闲水的两种技术方案,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回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敦煌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FEFLOW软件建立月牙泉地区浅层地下水三维不稳定流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人工回灌场(A场、C场)对月牙泉地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探讨影响月牙泉湖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预测最佳人工回灌方式。结果表明:区内水位的抬升和波动主要由渠系渗漏和C场注水引起;人工回灌并未宏观改变模拟区原有地下水渗流场补径排条件,只是局部促进或阻碍地下水径流;A场以回灌量2500m3/d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8.
威宁县马家水库为一天然高原岩溶洼地,左岸洼地、落水洞、岩溶管道等排水通道极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管道型及溶隙型渗漏方式向远端低邻谷排泄,库首地下水以溶隙型渗漏形式向低洼地带排泄;右岸地下水补给库水,为典型的岩溶补排型水库。该水库渗漏严重,成库条件差,通过封堵洼地落水洞及防渗帷幕灌浆处理方式使之成库。  相似文献   

19.
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工程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的重要的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之一。该项目的实施,对推动北京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联合调度,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调水规模保证调水不至于全部渗漏补给地下水,满足潮白河奥运场馆周边水面景观效应。合理分析潮白河蓄水区渗漏量对于预测工程补水区间、效果及确定引水总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小岭强渗漏带特征及小岭城中村改造项目对强渗漏带的影响,采用野外试验、遥感解译及电法勘探等方法,分析了小岭强渗漏带地形地质、植被覆盖度等,并计算了项目建设前后的地下水入渗量,结果表明:小岭强渗漏带东部地势高于西部地势;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薄,在0~2.5 m,下部为基岩界面,地下水补给能力较强;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以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植被覆盖为主,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5.82%;按照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完全自然条件下,小流域地下水入渗量为95.13万m3/a,现状开发利用条件下地下水入渗量为85.92万m3/a,现状条件下地下水入渗量减少9.21 万m3/a,减少量占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入渗量的9.68%;小岭村改造项目建设前后硬化面积减少0.026 km2,地下水入渗量增加0.62万m3/a,表明该项目有利于泉域补给区地下水入渗量的增加。研究结果对济南泉域保护和实现济南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