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本文论述了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手,提出了我国现代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要注重风水文化、宗教意境文化、地方文化3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研究,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0)
众所周知,园林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更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是城市美化必不可少的东西。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将首先对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提出5种适用绿地类型的评价方法,然后会指出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所暴露的问题,最后将对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前景和价值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泥土被柏油路覆盖,植物被高楼取代,绿色植物的生存在城市中变成了"奢侈"的存在,致使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环境。植物色彩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最生动、最吸引人的角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设计师的追捧。和谐、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设计愈发得到重视,园林植物色彩设计的需求及地位也越来越显著。当下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强调符合城市规划,更重要的是满足公众对更高的精神需求以及色彩审美的要求。文章浅析园林中植物色彩设计方法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景观中的色彩配置,继而改善中国城市景观色彩设计中的视觉污染等问题,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景观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它在净化城市空气、调节气候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还满足了人们对美的审美需求,使人们获得身心上的享受和满足。但是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水平非常有限,这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形成巨大偏差。鉴于当前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现状,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对其进行美感评价,最终在理论层面上形成统一的园林景观审美标准,建立完善的美感评价体系,在实践层面上指导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促使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水平在美感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得到迅速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街景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园艺等相关理论.本文在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仔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设计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强 《四川建筑》2002,22(Z1):18-2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迅捷而巨大的变化.看到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的同时,是令人遗憾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城市文化个性的消失.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面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本文提出,作为"生态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景观的"生态化".文章阐述了人类在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理性的探索--形成"生态学"的同时,还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着富有感情色彩的审美活动--并正在逐步形成"生态美学".现在,是我们用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理论重新审视并研究城市和城市景观的时候了.作者指出在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时,还要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原理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并提出在城市发展中要严格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区"和"文化生态景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生态因子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建设生态园林,形成城市生态绿地体系;在设计中要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创作艺术化的城市生态景观等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最后作者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进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赋予城市生态美,是城市领导者、生态学家、规划设计师和建设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是城市街道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从多方面分析和发展街道的植物景观,更加重视其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8.
软质景观--园林植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栓 《山西建筑》2002,28(11):142-143
分析了软质景观园林植物对硬质景观的作用,探讨了园林植物形成良好软质景观的方法,说明了软、硬质景观的巧妙结合及对整体景观形成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勇 《建筑知识》2014,(6):200-200,202
应用植物把人工产物结合在一起,会形成一种余味不尽的艺术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意”。本文说明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意”的定义、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要素、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实例以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景观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介质,越来越为行业重视。本文在传统园林植物理法的基础上,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观察植物景观对于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结构所起的作用,并结合近几年植物景观在规划中的问题提出植物景观规划格局要理性构建的论点。通过分析城市硬质结构、城市生态结构、场地等潜在的逻辑需要,论述植物景观规划必须重视逻辑性。通过植物景观内在、外在自然秩序,社会秩序的梳理阐述了植物景观规划格局构建必须尊重合理的秩序。对植物景观规划格局构建的科学性思考可以满足现代城市景观中植物规划的艺术性与生态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6)
该文基于生态与文化视角,通过文献阅读法和实地调研法,研究扬州"晚清第一园"何园的植物景观。调查发现,何园内植物观赏特性丰富但分配不均,植物配置方法多样,植物景观文化意蕴深厚。同时,该文作者对何园植物景观的优化提出建议,并思考何园植物景观对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启示,以期完善何园植物景观和为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了满足市民对美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设计并建造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而面对我国普遍缺水的现状,科学有效地评价、设计、管理景观用水显得十分重要,但国内却鲜有对此关注。特别是园林植物养护用水,即园林植物需水量,直接关系着可持续景观建设的实现。美国加州很早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将园林植物需水量评估方法强制应用于实际景观设计中,可快速量化计算设计场地未来的用水量,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分析了国内对于可持续景观用水的相关现状和问题,依据WUCOLS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详细介绍了美国加州现行应用于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植物需水量量化评估方法,并基于某加州庭院景观设计项目展示园林植物需水量估算的实际应用,讨论美国加州园林植物需水量估算的优劣与意义,进而分析其借鉴的可能性和方法。以期在未来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用水量评估体系,从而推进今后的可持续景观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管护是市园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城市广场绿化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南宁市城市管理的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广场绿化管护水平,巩固"中国绿城"品牌形象,按照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南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打造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十分必要和迫切。笔者以金湖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阐述了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以供城市广场绿化工作者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西安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丧失城市特色、古城风貌辨识度降低等问题,通过对景观文化形态的研究,以"文化"为因、"形态"为果,梳理城市景观空间演进规律,总结景观文化形态引导下的西安城市景观空间特征,以书院门步行街为案例研究其景观演进过程及当前景观空间的使用方式并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4,(1)
每一现代城市都有数量庞大的空地,以城市设计的基本观点——"城市主义"的概念为中心,关注城市景观公共环境的空间构成,而不仅仅是对景观环境中的单体建筑进行"总体设计"。这种研究方向提倡从失去景观中去理解具象的空间构成。长期以来,影响城市环境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主要责任是迎接一种新的挑战——设计城市中已经被破坏,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被盲目的文化、混乱的景观格局、日益丧失的人文资源而畸形的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在片面的理解、简单的模仿中已荒芜。因此,首当其中的就是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再发掘,以期为我国城市景观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与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宁 《山西建筑》2006,32(10):344-345
以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为背景,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并且运用空间结构和审美艺术综合分析了植物配置以及植物景观配置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忠  朱琳 《四川建筑》2014,(2):14-17
植物作为园林四大构景要素之一,在景观设计中起到重要的空间营造作用。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不仅能够满足景观的空间构成、时间构成、艺术构图等的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性的需求,更是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象征和人文的载体。文章以河北廊坊固安孔雀海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为例,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式进行初步性的探索和论述,阐述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为营造高质量植物景观空间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  相似文献   

19.
何蕊 《建筑创作》2011,(12):10-11
2011年11月1日,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联合主办的"201 1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典礼暨都市景观发展展示交流会在日本福冈市召开,100多位来自日本、中国、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从事城市开发、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围绕"生活环境与城市复兴"的主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积极寻求通过科学的景观建设模式促进城市的复兴与人居环境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反思城市景观变革及其理论成果与后工业景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拓展现存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内容和认知维度,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中国后工业景观发展及其景观范式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类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厘清批判理性主义方法下的美国景观都市主义和德国景观结构主义概念,在城市景观认知与重构的基础上,辨析两国后工业景观的异同。【结果】基于批判性城市景观比较分析,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的共识性体现在城市景观变革下的系统性发展与多元范式两个方面,而后工业景观的内涵、核心要义、发展策略和规划设计特征则反映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后工业景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景观类型,可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景观变革拓展其系统性研究,在批判性综合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后工业景观范式,继而形成独特的景观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