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了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导向,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网络渗透与防御"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文章从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以混合教学模式全面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表明,混合教学模式能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流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正式颁布施行之后,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和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和首要目标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将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的理论基础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的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分析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今天,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以下是笔者在观摩一些公开课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几种教师角色,与各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分享。  课上“清闲”课上“清闲”,实质上是与传统课堂相比而言的,是指教师由控制角色转向了导向角色,适当放松了对学生的直接控制,从而使…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在我校《保险法》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角色互换”、“课堂辩论”、“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办公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学校里,学生获得计算机知识最快捷的方式还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自主的探索,最终掌握所学知识。如何从课堂上快速的接受知识并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计算机的效率,是学生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经验介绍了几种学好计算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整合点(1)运用“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基于学情,因生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2)应用武汉教育云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推送学习资源,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借助大数据及时、精准诊断学情。学生在云端学习空间研讨展示,互学互评,直观呈现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观赏植物学课程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开设的本科专业课,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素质教育的宗旨, 提出在理论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观赏植物基本理论讲授,在多媒体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和启发;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实习 实践基地的选择,形态识别难点运用比较分析法,根据观赏植物季相特点,按季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将多媒体理论课与校内外、公 园绿地实践课穿插教学,及时总结,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理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 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整合点本着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的原则,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方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以的指导前置自主学习,以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培养学生超前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中心组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效,教师提前收取自主学习任务单以掌握学情,对中心组学生提出参与小组交流时的具体要求。通过小组交流解决了学生复习过程中个性化的问题,实现了大班额情况下的小班教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全面开放和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和资源共享。为组织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经过反复实践,科学归纳,建构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把计算机专业实操课程教学置于现代网络条件下的开放环境中。以“问题”为我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通过“问题”链,不断驱动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的多元化探究态势。  相似文献   

10.
今天,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以下是笔者在观摩一些公开课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几种教师角色,与各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分享.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工智能+新工科"新背景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新要求,阐述如何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一体两翼"架构和实验实践"四模块—多层次"教学体系,提出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双创教育的"多主体—多途径—多阶段"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指出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新策略,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从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工科国际化办学方面介绍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课堂讨论能较好地在课堂上实现合作交流。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讨论的作用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先学后教或以学定教。具体到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可以说,操作实践是信息技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在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该关注什么呢?很多教师认为,当学生开始边学边做时我们要来回巡视,关注举手求助的学生。可是如果没有学生举手求助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利用"世界大学城"进行网络课程的构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文采用自主学习模块与在线课堂模块相结合,进行网络课程的创新构建,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自主学习模块中,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构建了分层式自主学习方式,并在不同层次中融入微课堂,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在线课堂模块主要满足教师在线教学的需要,通过表格化教学设计,把知识点进行模块化、案例化,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学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利用"世界大学城"进行网络课程的构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文采用自主学习模块与在线课堂模块相结合,进行网络课程的创新构建,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自主学习模块中,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构建了分层式自主学习方式,并在不同层次中融入微课堂,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在线课堂模块主要满足教师在线教学的需要,通过表格化教学设计,把知识点进行模块化、案例化,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学习。  相似文献   

16.
所谓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上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始终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让学生从“想学”到“敢学”再到“乐学”,最终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院系两级党政班子互动教学模式,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特征,建立和设计多种贴近课堂、贴 近教师和大学生特点的实践载体。引导教师和学生在载体中积极实践,形成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两级班子党政联合、上下联动,一起 “抓”教育与教学,共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相似文献   

18.
一、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就是把教育看做以主体性方式来建构人的主体性品质,并促进人的主体发展的实践活动。其宗旨在于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并建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主体性品质。主体性教育致力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设计出对学生主体精神具有提升效果的教学内容,使其不至于成为强加的片断知识。中学各科教学虽然在建构人的主体性上各有侧重,但在思维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自主与合作学习(进而孕育自主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却是共有的,而这些恰恰是人的主体性的“精神存在”。因此,学…  相似文献   

19.
后疫情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应用既可以补救因疫情学生线下课堂小组合作交流缺失的短板,也能够在实践应用中逐渐丰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钉钉、QQ等平台建设作业讨论区、学困突围区等多个虚拟学习社区,让学生在学习社区里开展“交互、协作、自主”的学习活动,开创线上合作学习的新途径,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实行理实一体化,重点突出技能培养。将项目法和四段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动手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技能真正传授给学生,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