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慧  宋宇宁 《传感技术学报》2016,29(12):1864-1868
针对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存在温度漂移,其测量精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问题,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与RBF神经网络共同建立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针对低温和高温区域使用RBF神经网络进行补偿,对中间线性区域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进行补偿.同时为了提高RBF神经网络拟合效果,使用进化算法和下降梯度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使用方法与单纯使用RBF神经网络或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进行温度补偿,具有更高的训练效率和温度补偿效果,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在各种环境下的测量精度和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改进递归最小二乘RBF神经网络溶解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溶解氧预测的准确性,将基于改进型递归最小二乘算法优化的径向基函数( RBF)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溶解氧预测。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隐层单元中心选择;利用改进型递归最小二乘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溶解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预测精度优于RBF神经网络和递归最小二乘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3.
一种湿度传感器温度补偿的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动气象站上湿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易受温度影响的问题,提出采用RBF神经网络与最小二乘相结合的融合算法实现湿度传感器的温度补偿。该方法将湿度传感器在温度影响下的特性曲线分为两个非线性段和一个线性段,并且自适应的确定线性段和非线性段,在线性段利用最小二乘方法拟合出直线方程,在非线性段利用RBF神经网络补偿温度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与一般的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多项式方法相比,具有拟合训练速度快,补偿精度高的特点,可以有效用于湿度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LS-SVM的石油期货价格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石油期货价格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纽约商品交易市场的两种石油期货价格数据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明显优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非线性特征及RBF神经网络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建立基于正交最小二乘(OLS)、K-均值聚类、梯度下降法相结合,激活函数为高斯函数、反常S型函数和拟多二次函数的线性组合形式的混合优化RBF神经网络模型,同时运用所建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拟合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拟合和预测这一问题,预测精度比单独使用一种算法和基于高斯函数的混合算法都高,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吴雪娇  孙明轩 《计算机工程》2010,36(23):162-164,167
在常规RBF神经网络中采用时变权值,将其应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建模。采用减聚类算法确定网络隐含层神经元数与基函数中心参数,以迭代学习最小二乘算法修正神经网络时变权值,给出时变RBF网络的学习算法。分析表明,迭代学习最小二乘权值修正算法保证了网络时变权值的有界性,迭代误差收敛于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非线性时变系统建模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正规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提出一种适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POD-RBF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在选取中心时考虑了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时序关系,并且使得中心的选取具有并行性.股票价格预测问题的模拟结果表明,POD-RBF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与基于硬C均值(Hard C-means,HCM)聚类的RBF神经网络(HCM-RBF)和基于正交最小二乘(Orthogonal LestSquare,OLS)的RBF神经网络(OLS-PBF)相比,POD-RBF神经网络不仅具有更好的训练、预测精度,而且具有更好的收敛稳定性、更好的泛化能力和抵抗噪声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受环境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产生漂移,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RBF神经网络与最小二乘法融合的温度补偿模型.使用粒子群算法对常规RBF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阙值进行优化,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和训练效率,增强传感器非线性段温度补偿的效果;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线性段进行温度补偿,提高整体模型的补偿效率.以飞思卡尔24 PC型压力传感器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优化前的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方法,利用本文方法进行温度补偿,耗时短,总体误差低于其他两种方法.传感器在整个温度区间和压力测试点下的输出基本不受影响,补偿效果明显,数据精度符合课题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对网络流量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与预测。采用传统的学习算法对RBF网络训练时,对网络流量数据容易出现过拟合现象,提出了自适应量子粒子群优化AQPSO算法,用于训练RBF神经网络的基函数中心和宽度,并结合最小二乘法计算网络权值,改善了RBF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QPSO算法获得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泛化能力强、稳定性良好的特点,在网络流量预测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RBF神经网络隐含层节点数过多导致网络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GA)的RBF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利用IGA优化基于正交最小二乘法的RBF神经网络结构,通过对隐含层输出矩阵的列向量进行全局寻优,从而设计出结构更优的基于IGA的RBF神经网络(IGA-RBF)。将IGA-RBF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应用于电子元器件贮存环境温湿度预测模型,与基于正交最小二乘法的RBF神经网络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IGA-RBF神经网络设计出来的网络训练步数减少了44步,隐含层节点数减少了34个,且预测模型得到的温湿度误差较小,拟合精度大于0.95,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涡流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参数非线性较大,不能精确地反映被测物理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对电涡流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参数进行拟合的方案。该方案采用newrb函数创建一个径向基神经网络,以被测物理量作为输入矩阵、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电压作为输出矩阵,对该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从而可得到均方根误差小且光滑的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特性拟合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创建函数和扩展系数,径向基神经网络能有效地实现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特性的拟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最小二乘法拟合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曲线时存在误差大、计算复杂,传统的BP神经网络法拟合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曲线时存在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的问题,通过分析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和改进的基于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法的拟合效果,指出改进的BP神经网络法拟合度较高,并给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法在甲烷体积分数检测中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拟合出理想的曲线,有效提高了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及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传感器非线性误差校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函数逼近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传感器非线性误差校正方法。通过Matlab的Network Toolbox(神经网络工具箱),GRNN训练程序实现了输出特性曲线逼近。仿真分析表明:GRNN能够很好地满足传感器非线性拟合的要求,网络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RBF神经网络优化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RBF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的隐层中心值和宽度进行了优化,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训练隐层和输出层之间的权值。在对非线性函数进行逼近的仿真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催化裂化装置(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unit,FCCU)对炼油厂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催化裂化装置建模中的应用。利用实际的工业数据分别采用LMBP,RBF_PLS神经网络对某工厂的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建模试验。将它们的拟合与泛化结果、学习速度以及参数调整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显示RBF_PLS神经网络在收敛速度以及预测性能等方面均优于LMBP神经网络。此外,本文在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最小二乘校正,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Matlab曲线拟合及其在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最小二乘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曲线拟合的原理方法,并列出了最小二乘的多项式拟合和既定函数样式拟合以及BP神经网络拟合的Matlab实现过程,利用数学模型和一组试验数据对三种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最后归纳总结了几种方法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进行多变量系统的建模研究。将正规化正交最小二乘(ROLS)算法扩展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建立多变量系统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对电厂单元机组负荷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多变量热工系统的非线性模型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