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建筑曾经在20世纪后期流行一时。对后现代建筑的理解始终有分岐,后现代主义在其他学术领域的含义与建筑界也有所不同。进入新世纪有必要对这个不确定的、含混的术语重新进行分析。R.文丘里被认为是后现代建筑的重要理论家,富兰克林纪念馆是他的重要代表作,深入研究这个作品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理解后现代建筑的含义。富兰克林纪念馆可以作为后现代建筑或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10,9(7):F0002-F0002
<正>英国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园林设计师查尔斯·詹克斯,始终都站在建筑界乃至整个艺术界的风口浪尖上,引领后现代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维及实践,通过一系列独到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设  陶韬 《江苏建筑》2011,(6):4-5,26
文章试图从纷繁复杂的后现代现象中,探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实质。并从后现代哲学的语境分析了后现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在后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预示了后现代建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正1后现代主义与罗伯特·文丘里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界开始时兴后现代建筑,之后,室内设计界也出现了后现代装饰。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关注后现代建筑。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看法的是美国建筑设计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他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发展都作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文丘里就不会有上世纪发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5.
朱博 《华中建筑》2008,26(2):39-42
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界兴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建筑”热潮。1980年起,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和作品开始传入中国。该文对后现代建筑在中国出现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后现代建筑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作为多元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由六七十年代以来,在美、英、意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建筑思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开始产生影响,并深深扎根于世界文化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产生和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局限性,对我国运用后现代建筑理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跟随大卫&#183;哈维的政治一经济批判思路对神秘而模糊的“后现代”时期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全面梳理和剖析,对《后现代的状况》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重点阐述了“灵活积累”与“时空压缩”对资本主义社会由现代主义时期向后现代主义时期转型的重要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在城市与建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章雷 《山西建筑》2004,30(18):8-9
从建筑设计方法论角度批判建筑符号学 ,以此指出彼得·埃森曼的错误 ,接着分析建筑深层结构的规律 ,得出一种评判建筑形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俏瑶 《安徽建筑》2011,18(6):34-36,33
从时代背景入手,研究了解构主义和符号学对美国当代建筑大师彼特·埃森曼建筑思想形成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了埃森曼建筑创作的手法和思路,探讨了埃森曼对建筑在意识形态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薛恩伦 《世界建筑》2001,(11):78-79
后现代建设曾经在20世纪后期流行一时,对后现代建筑的理解始终有分歧,后现代主义在其他学术领域的含义与建筑界也有所不同,进入新世纪有必要对这个不确定的,含混的术语重新进行分析,R.文丘里被认为是后现代建筑的重要理论家,富兰克林纪念馆是他的重要代表作,深入研究这个作品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理解后现代建筑的含义,富兰克林纪念馆可以作为后现场建筑或现代建筑的进而程脾。  相似文献   

12.
后盾 《华中建筑》2009,27(11):17-19
该文通过对詹克斯和文丘里后现代建筑理论的评析,指出两人在"建筑的语言和隐喻"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詹克斯看重建筑隐喻的含义,而文丘里则看重建筑表达隐喻的方式。文章也由此剖析了文丘里坚称自己是现代主义者,而不是后现代主义者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建筑的阅读中,有相当一部分建筑师的作品及其建筑理论是非常艰涩与难懂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当代建筑涉及的问题以及其广泛使用的建筑语汇在很大程度上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建筑本体所能涵盖的范畴,在一个更大的问题域中与相关的文学、艺术、社会哲学等多学科理论相互交叉、引用,因而带来阅读的困难。本文试图将当代建筑阅读纳入到整个后现代社会、哲学语境之中,以期对当代建筑解读寻求一些可能性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郭济朝  方可 《门窗》2013,(2):223-224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建筑观念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是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的转变,第二次是从现代建筑到后现代建筑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在批判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中产生并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想没有清晰的模式和体系,也没有一种明确的设计风格宗旨,但要求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颠覆。后现代建筑在中国也有着很多的实践,本文以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例,简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将装饰艺术纳入到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研究,以建筑和室内设计为重点研究范围,着重认识后现代语境下装饰艺术所呈现的特征,并说明后现代语境下建筑及室内装饰艺术形象的拓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文章的研究对重新认识建筑及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在后现代语境下所呈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建筑及室内之后现代语境如同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后现代文化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后现代性(Post modernity)文化,如大  相似文献   

16.
围绕现代建筑词汇中的"透明"一词,通过意大利理性主义的特拉尼的法西斯宫到后现代彼得.埃森曼的住宅二号的比较阅读与分析,重点讨论了其在形式结构下的表达以及对建筑自主性观念的影响,从而梳理出现代和后现代建筑的传承和发展,深入认识现代建筑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姚安海  金缨 《华中建筑》2008,26(2):31-34
该文对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后现代建筑注重了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等的关系,突破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的教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解读人们对建筑装饰的历史态度和后现代 建筑装饰的特点,指出了后现代建筑装饰的历史意义、现代价值 及我们应坚持的态度,以斯获得对其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学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往往被视为“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反面,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则常被归入后者。而实际上,他的建筑美学恰恰具有强烈的哲学意义上的后现代及解构主义精神,尤其体现在其作品中突出的“模棱两可性”及对风格与形式窠臼的规避。文章从去中心化及真实与幻象交叠的作品特征、对传统建筑学理念的消解、难以归类的风格与形式,以及他的文脉主义是如何融入后现代解构精神四个角度分析努维尔的建筑美学中的解构实践,并借此梳理长久以来存在于中文学界的对建筑学的解构主义与哲学的解构主义的混淆,厘清一些由此产生的对解构主义的误解,以此获得新的设计启迪。  相似文献   

20.
伍攀峰 《安徽建筑》2004,11(5):4-4,6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人类建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但其实践的偏差最终导致了人们的厌烦,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试图修正它;而我们则应该通过客观的分析来看待二者,平衡建筑中功能与美的关系,使建筑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