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浸采铀是我国天然铀生产的主要工艺,生产过程中向含矿含水层中注入了一定量的化学试剂,矿床终采后的残余溶液不可避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存在严重环境隐患,因此,地浸终采后开展地下水修复十分必要。针对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存在的若干问题,总结了我国地浸采铀矿山终采区地下水源项特征,对比了酸法地浸和中性地浸地下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水平,调研了国外地浸矿山地下水修复目标值,提出了我国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方法,探讨了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主流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外地浸矿山地下水修复周期,讨论了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的时机。基于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涉及的问题提出了见解,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地浸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介绍了地浸采铀工艺特点,从浸出工艺方法与矿床的"适宜匹配"、浸出工艺的"减量化"技术、微生物浸铀及铀铼综合回收技术等四个方面阐述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举措及应用成果,总结出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具有"低消耗、高利用、综合回收"的循环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3.
毛鑫磊  高生  王丽坤  李妍 《铀矿冶》2022,(2):149-154
针对目前地浸采铀矿山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手段单一、缺少安全生产管理专业化工具等问题,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建立了适合地浸采铀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地浸采铀矿山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等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该系统利用移动4G技术及因特网先进技术搭建虚拟专网,通过手机移动APP及PC终端服务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全体人员及安全工作,协同处理地浸采铀矿山各项安全工作,提供更加准确、规范的安全管理数据,从而实现对安全工作多维度、多层次的挖掘分析。该系统提升了地浸采铀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浸采铀工艺的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运斌 《铀矿冶》1996,15(4):221-226
本文介绍了我国地浸采铀的历史和现状,对原地浸出采铀工艺进行了述评,提出了今后地浸发展中应解决的问题,并对地浸采铀的资源及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地浸采铀是我国砂岩型铀矿床开采的重要方法,硫酸因具有价格低廉、性质稳定及对矿石中铀浸出率高等优点成为酸法地浸采铀首选的浸出剂原料。然而,在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配制浸出剂时存在大量热浪费的现象,将这些热量用于地浸采铀需加热的环节,不仅有助于提升工艺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本文基于硫酸稀释放热理论计算和室内、现场试验,开展了不同工艺环节及参数对硫酸稀释热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硫酸稀释热可改善地浸采铀工艺“淋萃流程”环节的反萃取效果,消除乳化现象,降低贫有机相及萃余水中的铀浓度,并能提高废液处理环节的蒸发池内废水温度和蒸发速度,从而减小蒸发池占地面积,降低成本。硫酸稀释放热原理简单,实现方法简便且高效低耗,将硫酸稀释热用于酸法地浸采铀可有效减轻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热浪费现象,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按5点型布置施工试验钻孔,对某砂岩型铀矿床开展地浸采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和试验。依据矿样室内浸出试验结果,进行现场酸法地浸采铀试验。浸出时间为93d,浸出液峰值铀质量浓度为62.16mg/L,浸出率为45.56%。地质工艺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该铀矿床采用酸法地浸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发展做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我国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特点与生产现状,对我国地浸采铀技术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我国地浸采铀技术与国外技术的比较,结合我国地浸铀资源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结合地浸采铀生产现状,提出了二维码识别技术在地浸采铀矿山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探讨了其在信息覆盖、专人管控、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优势。现场应用表明,二维码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地浸采铀矿山的设备管理效率,增强设备信息共享能力,使其网络化功能更加实用。该技术为地浸采铀矿山设备出入库、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工作带来了便捷,同时在消防应急管理、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水质监测;但鉴于地浸采铀的特殊性,多参数水质监测仪还没有在中国的地浸采铀中在线应用的先例。应用Manta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在地浸抽水试验、浸出试验中开展了井下原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可灵敏、实时、并较准确地反映地层本底及浸出液实际数值,对了解地层条件及优化浸出工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某铀矿床地浸开采水文地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浸采铀现场试验,分析了抽水、注水、水位恢复、抽注水试验结果及其对地浸采铀设计和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地矿系统安全生产智能监管,落实双预防工作机制,归纳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机制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地矿率先采用Java开发语言,使用Tomcat Web 服务器、MySQL数据库,利用Web GIS集成式平台,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设了一套具有地矿特色的基于双重预防机制智慧安全平台系统,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全天候、全覆盖功能。经系统测试,基于项目管理为重点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多层次、全方位、五级管控功能,实现了地质勘查工作主流程的动态智慧监管,充分体现了地勘行业的作业特点。该模式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可为地勘行业及其他省份建设类似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矿山企业综合生产管控实际需求,为实现矿山生产中对业务数据的分析与监控、对设备和人员的智能化管控与决策以及对现场作业高精度预警,基于微服务架构定制开发了矿山生产管控平台.此平台旨在推动面向采矿、选矿领域的应用服务能力建设.平台搭建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涵盖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和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前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存在生产环境状态不透明、成套装备难以应对煤层起伏变化、信息化与智能化集成度不高等问题,其系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受到影响。具体而言,主要是缺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数字孪生管控平台,无法实现基于统一大地坐标驱动的透明化工作面的自适应割煤。为突破相关技术难题,提出并研究了测量机器人大地坐标传导、透明化工作面系统建立和动态修正、5G通信、采煤机与地质模型的自适应耦合以及基于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一张图”一体化管控平台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多维可视化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硬件系统的高度集成,实现了:(1)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固定或移动目标点达毫米或厘米级的精确定位;(2)三维地测模型、设备模型、开采环境与工业控制之间的基于逻辑关系的一体化集成和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3)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视频、惯导、测量机器人和地质雷达等信息的可靠、实时传输;(4)为地面调度指挥控制中心的远程决策和智能自适应控制提供了可视化管控环境。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郭屯煤矿3301,2305两个工作面,初步实现了较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智能化自适应开采和地面远程管控。  相似文献   

14.
李进  陈慧明 《中州煤炭》2022,(9):234-239
采煤技术及采煤装备正在向高产高效、安全可靠、减人增效的趋势发展,煤矿企业生产已经由粗放型、分散型、人工型生产的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大型化、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分析了前期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情况,基于此,采用自动化信息化融合技术,研究了万兆工业以太环网平台、基于GIS的“一张图”安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矿井车辆运输大数据分析及科学调配系统、主煤流节能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应用表明,该技术提高了矿井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取消了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支架,实现各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研究为类似矿井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煤矿综采工作面远程监测监控系统存在信息孤岛、不利于煤矿智能管控的问题,提出了煤矿综采工作面高效服务云管控平台和多个煤矿综采高效服务云平台的设计思路。综采工作面高效服务云管控平台主要包括智能服务云平台系统、专家智能决策管控系统、设备工况数据交互系统、台账仓储交互系统、大数据决策平台管控系统、设备故障诊断数据交互系统、人员管理交互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在煤矿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在PC端或手机移动终端实现了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实时监测、多个综采工作面人员高效协同管理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决策等功能,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星  武讲  张阳  谈娌娜 《煤炭工程》2022,54(3):33-39
为了加快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了智能露天煤矿信息综合管控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通过对露天煤矿各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系统数据的研究,为智能露天煤矿信息综合管控平台提供跨系统多元化的数据治理,并通过可快速部署的云服务模式为其提供智能化系统应用。信息综合管控平台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的数据、算力和环境支持,紧紧围绕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流程,设计了智能三维地质中心、智能生产管控中心、综合安全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三个中心,并根据智能化技术发展,梳理了中心的具体系统,为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提出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广泛采用原地浸矿法,预测和适时调控原地浸矿中溶质运移过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几何模型,包括活塞流模型、单毛管模型、毛管束模型,归纳了土壤溶质迁移数学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方程(CDE)、动水—不动水(MIM)模型、随机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问题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家奎  殷大发 《中州煤炭》2020,(4):137-140,149
针对煤层气发电站运营过程中信息化程度偏低的现状,提出构建一套基于GIS+BIM的煤层气发电站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并设计了综合管控平台的架构及功能。在充分利用原有分散控制系统和OA办公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多种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大数据采集分析、精准定位、视频智能识别等),可实现平台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全域感知、信息共享、远程监控和智能决策。  相似文献   

19.
井下矿山智能采矿体系的平台架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智能采矿的平台架构为基础,理论研究了矿山智能采矿的核心架构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对三宁矿业挑水河磷矿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系统阐述了井下矿山智能采矿体系的平台架构及实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采矿的关键在于开发井下矿山的基础信息数字平台、采掘设备智能平台、生产信息管控平台、通讯网络传输系统,形成“三平台一系统”的智能采矿核心架构; 智能采矿有利于矿山本质安全的构建,三宁矿业智能采矿的实践初步实现了高危岗位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