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2.
3.
钱塘江河口为游荡性强涌潮河口,历史上曾用"以宽治猛",致使主流频繁摆动、河床冲淤变幅极大,相应潮汐变幅也很大,许多河口资源不能利用。建国后,一方面对古老的明清海塘进行加固维修,提高防洪标准;另一方面进行了治江缩窄工程,固定了90 km长的摆动河道,改善了两岸平原的排涝、通航、水资源利用条件,同时保护了涌潮景观和明清古海塘风貌,至2010年获得了12.6万hm2(189万亩)土地。据经济效益评估,海塘维修工程的效益费用比为11.3~4.3,土地的效益费用比为11.4~15.4,表明钱塘江河口治理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钱塘江自萧山市闻家堰至海盐县澉浦一段长101km 为河口段,该段两岸海涂资源丰富,围涂活动频繁,到1988年底止,已围海涂88万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已围海涂、两岸杭嘉湖、萧绍平原挡潮、灌溉、排涝、航运的需要,河口沿岸陆续兴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水闸。在该段河口建闸面临许多不利因素:潮差大、动力强、地基为粉砂土,防渗和抗冲性能极差,基础易被淘刷。本文对这些水闸在结构设计、地基处理、基础型式的选择、防渗抗冲处理、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技术上的问题,作一些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6.
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的编制是提高这一地区防洪御潮能力、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配置河口资源、确保周边地区重要工程正常运行、进一步规范和协调管理的需要。规划方案比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便于方案的比较和推荐。指标体系和科学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成果相结合,体现专家的参与意见,使得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如果您观赏过钱塘江大潮,那么一定会觉得刘禹锡的这曲千古绝唱并不夸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伍远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6):32-35
利用七堡、闸口站多年实测潮汐资料,分析了钱塘江河口段潮汐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由于受大面积围涂和上游来水条件等的综合影响,河口潮汐呈明显增强态势,表现为潮汐次数增加、低潮位降低、高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江水含氯度增大。建议重视围涂治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治江缩窄后钱塘江河口泥沙淤积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长期连续水下地形,发现上世纪60年代末治江缩窄以来,四十多年间钱塘江河口段净淤泥沙26.73亿m3,淤积还在继续向口外海滨段(杭州湾)发展。泥沙淤积自上而下推进,主要发生在连续枯水年的初期,累积冲淤曲线呈阶梯状。分析认为,潮汐河口为了应对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的径流改变,通过长周期泥沙冲淤和河床变形进行自动调整,达到冲淤平衡。钱塘江河口围涂缩窄后出现的累积性淤积,与改变了河口进行自动调整作用的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保障钱塘江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稳定,科学推进治理工作,分析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大规模实施"全线缩窄"治理方案以来,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洪水、潮汐作用进一步增强;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开发利用程度加大,跨流域配水量增加,水环境污染加剧;主槽摆动趋于平缓,河床冲淤幅度减小,河势趋于稳定;滩涂湿地资源总量减少,生态服务功能受到限制;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有下降趋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推进水环境治理、科学围垦和淤垦平衡、统一推进河口生态规划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钱塘江河口由于下游围涂缩窄,在遭遇连续枯水年时发生淤积,且淤积部位较以往下移。应用一维动床数值模型,验证了尖山围涂前后2次洪水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种典型地形,计算分析了淤积下移对钱塘江河口杭州段洪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口淤积下移后,在不利江道条件下,闸口、七堡洪水位分别抬高了0.18m和0.24m。 相似文献
18.
钱塘江河口潮波变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2000年9月,组织实施了钱塘江河口潮涌同步观测,获得潮波变形过程的完整资料。潮波穿过杭州湾,潮差大幅增加,自湾顶澉浦开始,河床溯源抬升,在浅水效应影响下,潮波变形加剧,进而形成涌潮。形成以后,因涌潮后潮波仍处涨潮状态,指向上游的特征线聚集,涌潮高度与当地潮差的比值继续增大。涌潮逐渐成为整个涨潮波面。随后,因涌潮后潮波已进入落潮阶段,特征线分散,涌潮渐弱,潮位曲线出现双峰,且延伸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