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高钨钼拉丝模使用寿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三平  朱志云 《中国钨业》2003,18(3):24-26,33
从拉丝模的材质、孔型设计、拉伸工艺和模子的使用与维护等方面 ,分析了影响钨钼拉丝模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 ,并提出了提高拉丝模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外拉丝模加工方法及材料特性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外拉丝模的材料、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提高拉丝模质量和使用寿命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勋 《四川有色金属》2021,(1):49-52,68
如何提高使用寿命是硬质合金拉丝模研究的重要方向.而模芯材质、内孔涂层和内孔结构设计是影响硬质合金拉丝模寿命的重要因素.由于硬质合金拉丝模存在耐磨性较差、寿命较短的缺点,本文从基体材质优化、涂层处理、内孔结构优化三个方向,介绍了提高其寿命的研究进展.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硬质合金拉丝模的使用寿命:低钴超细晶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4.
钢丝在拉拔过程中 ,拉丝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丝生产质量、产量、模耗、能耗。为了延长拉丝模的使用寿命 ,降低拉丝模使用成本 ,湘潭钢铁公司钢丝绳厂从 1998年起选定锥形直接水冷拉丝模作为定型拉丝模推广使用 ,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达到了设计要求。  该锥形直冷模采用和传统拉丝模相同的材质 ,模套用 45钢 ,模芯为硬质合金 ,其牌号为 YG3或 YG3X。模孔的入口锥、润滑锥、工作锥、定径带出口锥和传统拉丝模相同。在结构上 ,锥形直冷模的模芯和模套按 1∶ 15的锥度配合 ,模套的内壁上开有水冷却槽、槽外钻有水冷却孔。模套的内孔及模芯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金刚石涂层拉丝模在高碳高强度钢丝拉拔领域的运用,采用金刚石涂层与钨钢拉拔模拉拔80#钢丝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刚石涂层拉丝模摩擦系数较低的优势在高碳钢丝拉拔中未有明显体现,但较大规格模具使用寿命优势极为明显,D≥2.03mm模具使用寿命达400t以上,拉拔钢丝尺寸稳定性较好,且表面粗糙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正> 奥地利Eder工程公司重新设计和改进了一种用于天然金刚石拉丝模和聚晶金刚石(PCD)拉丝模加工与修磨应用的USP-115型半自动超声波仪器。 其主要改进部分包括先进的调压系统,  相似文献   

7.
双拉丝模     
<正> 美国印第安纳州Fort Wayne公司推出一种Dual-Draw拉丝模。据该公司称,这种拉丝模可使一台单拉丝机的产量提高一倍,且成本最低。 该公司还推出一种特制带可调式模座的拉丝模以满足特殊应用要求。 标准Dual-Draw拉丝模系由两个拉丝模嵌在一个标准大小的铸模中,这样亦可使一台单模拉丝机转换为一台双模拉丝机。 据悉,该公司目前可生产单晶或聚晶金刚石两种拉丝模,且均易拆换以便加工。 嵌模的中心距为7mm,用通常的规格要  相似文献   

8.
以铝型材固定挤压垫为研究对象,从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参数设计、加工与装配、使用与维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影响固定挤压垫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添加稀土的YGR8硬质合金拉丝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添加微量稀土添加剂制取的YGR8新牌号合金的抗弯强度,冲击韧性提高10%以上。含稀土的YGR8拉丝模的使用寿命比不含稀土的YG8拉丝模提高1倍左右。利用电子探针,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YGR8合金做了显微结构分析,阐述了稀土强化YG8合金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结合硬质合金拉丝模产品的生产实践攻关,通过对成型剂石蜡、喷雾干燥制粒工艺、压模收缩系数以及模具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采用酒精-石蜡-喷雾干燥制粒工艺生产拉丝模制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钢丝在拉拔时,拉丝模工作锥角度增大,会增大钢丝的过量变形,同时也增大了拉拔力,导致钢丝温度升高;拉丝模工作锥角度减小,虽减少了钢丝的过量变形,但增大了钢丝与模子的接触面积,使摩擦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同样导致钢丝温度升高。试验表明:拉拔时钢丝温度升高与钢丝的过量变形和摩擦力都有关。小角度工作锥拉丝模拉拔出来的钢丝性能比大角度工作锥拉丝模拉拔出来的钢丝性能要好,拉丝模寿命也较长。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应用CU-10检测仪对细钼丝拉丝模主要孔型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检测,例如压缩角、定径区长度、椭圆度等,对比分析确定其最佳工作参数控制范围,以提高拉丝模使用质量和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3.
锌白铜圆线拉伸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锌白铜材料的性能特点,结合实际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对润滑剂及拉模进行了改进。以粘稠润滑剂代替乳化液,并以组合压力模代替普通拉模,不仅改善了拉伸润滑状况,而且节能降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了线材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铜线拉拔过程铜线的变形规律及其不同模具对拉拔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拉丝模具几何尺寸和铜线塑性变形的受力分析,建立拉拔变形模型并利用DEFORM-3D有限元对拉拔过程进行模拟,求解不同模角参数下铜线应力应变场和损伤场的变化规律,获得最佳的拉拔模角参数,减少模具磨损延长了模具寿命;同时分析了不同拉丝速度下铜线的变形规律,优化了拉丝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硬质合金拉伸模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为了不改变拉伸模的使用功能,保持定径区直径d、定径区高度h不变,将拉伸模结构尺寸进行参数化处理,针对不同型号拉伸模选择合理的优化设计变量。优化设计后,拉伸模变形和最大拉应力相应地减小,延长了拉伸模的使用寿命;拉伸模质量明显减轻,降低了材料成本。在优化设汁中,使用参数化建模,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可靠性.该设计思想对于其他类型结构优化设计也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粉末冶金丝母的产品设计、产品结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从压制模具的材料选择、压机模架的优化应用及模具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对丝母产品压制模具进行优化设计,并使用优化后的压制模具生产高精密自紧钻夹头丝母。结果表明:经检测中心和客户检测,使用优化后压制模具生产出来的丝母产品完全达到产品图纸设计要求,而且压制模具无损坏,模具的使用寿命也达到了预期时间。粉末冶金丝母安装在高精密自紧钻夹头上可完全达到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7.
Q175低碳低硅冷加工用拉丝线材的试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彩红  宋波  张孟一 《江西冶金》2006,26(1):17-18,22
介绍了低碳低硅冷加工用拉丝线材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设计及新产品开发。试制结果表明:Q175冷加工用拉丝线材化学成分设计合理,以铁水预脱硫—100 t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冶炼—底吹氩、喂线—方坯连铸(150 mm×150 mm)—高速线材控轧控冷生产的Q175冷加工用拉丝线材,其产品质量、性能完全满足文具等五金制品企业的拉丝、冷加工等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钢坯标识质量稳定对于保证铸坯生产顺行及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武钢中厚板厂二切生产线上影响喷号机运行不稳定的各种因素,包括喷嘴的对称度、压板压丝的角度、压送丝轮的压力、金属丝盘的缠丝质量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取得了喷号机喷号清晰、运行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extensive experimental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conditions in multi‐pass drawing process. The wire rod of medium and high‐carbon steel manufactured with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cooling rate after hot rolling was chosen as the material to be drawn. Suitability of the wire rod for the multi‐pass drawing process was assessed by means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before drawing, after each pass as well as of the final product. The drawing process was realised without intermediate heat treatment, assuming maximum possible reduction to be attained. The effect of history of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number of unit reductions, die geometr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rawn wires was analysed. The force parameters of the drawing process were also evaluated in detail, which allowed for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drawing conditions. The separate part of work was the upper‐bound process modelling which included calculations of the components of power of de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state of strain by means of strain redundancy factor evaluation. Finally, conclusions were formulated concerning suitability of the investigated wire rod for deep cold working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history of deformation on the product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