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实现瞬时性故障时可靠重合,永久性故障时可靠不重合的目标,对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根据瞬时性故障过程三个阶段不同特征以及线路是否带并联电抗器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原理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各类判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基于恢复电压阶段的判据虽无法判断熄弧时刻,但原理简单,易于实用化,是现阶段实用化研究的重点,而基于二次电弧阶段的判据虽然能够判断出熄弧时刻,但是原理复杂,对硬件要求高,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华东电力》2010,38(2)
分析了单相故障被单相切除后线路上的暂态过程,发现当短路点熄弧后,三序网络的自振电压频率不同造成故障相上自振电压不为零,据此,提出了判别永久故障的方法,并对单相接地跳三相的情况时作了简略分析。最后,由MATLAB仿真计算表明,该判据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避免重合闸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根据永久性故障过渡电阻较瞬时性故障过渡电阻小且衰减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故障相相角的自适应重合闸判断方法。利用MATLAB中PSB模块进行仿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提出了最终的判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重合闸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将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三相自适应重合闸中,构造了一个多输入的模糊神经网络,设计了网络的算法,将三相端压有效值作为输入,经尺度变换、模糊化、归一化和清晰化,并利用梯度下降法修正误差,使得网络完成学习并最终收敛,在输入故障数据时能根据网络的输出结果准确地判别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通过对模型的仿真获取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并利用MATLAB进行了相应地仿真测试,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使得重合闸能够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单相故障时自动重合闸装置重合于永久性故障,针对高压输电线路,通过对单相接地故障时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的相电压特点进行分析,从原理上揭示了二次电弧燃烧阶段两种故障的电压信号能量分布明显不同.基于此,提出了利用小波包能谱来甄别单相故障性质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大量电磁暂态程序EMTP-RV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精准地模拟实际故障,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相位判据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31  
自适应自动重合闸技术具有诸多传统重合闸技术所不具有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区分输电线路单相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的方法。当瞬时性故障发生时,短路点电弧熄灭后,在恢复电压阶段,断开相电压的大小及其相位都与永久性故障情况有本质不同。在详细分析断开相电压工频分量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利用它们的相位特性,提出了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相位判据,并针对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运行方式以及故障条件对判据的影响做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相位判据可以准确判定故障性质。该判据方法简单、可靠,而且仅利用单端电气量,易于实现。EMTP仿真测试和现场录波数据测试都验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现有自适应重合闸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利用ATP/EMTP对输电线路进行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并对故障相电压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由于样本熵能够很好地衡量信号信息的丰富程度,故对分解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IMF)进行样本熵值计算,通过熵值的差异从而判断出故障的瞬时性与永久性,保证在瞬时性故障时能成功实现自适应重合闸。通过大量的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小波包能谱的实现方法,在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中建立了带并联电抗器的高压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并利用小波包能谱对线路的故障性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瞬时性故障跳闸后故障相端电压的小波包能谱与该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的小波包能谱之比,远大于永久性故障时二者之比。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自适应重合闸判据,此判据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性质,且不受系统负荷电流、故障位置、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相位判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自动重合闸技术具有诸多传统重合闸技术所不具有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区分输电线路单相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的方法。当瞬时性故障发生时,短路点电弧熄灭后,在恢复电压阶段,断开相电压的大小及其相位都与永久性故障情况有本质不同。在详细分析断开相电压工频分量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利用它们的相位特性,提出了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相位判据,并针对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运行方式以及故障条件对判据的影响做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相位判据可以准确判定故障性质。该判据方法简单、可靠,而且仅利用单端电气量,易于实现。EMTP仿真测试和现场录波数据测试都验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区分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为目的的自适应重合闸,能减少故障对电能的损失,增强电网的稳定性.虽然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研究已较成熟.但同杆双回线上自适应重合闸和三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仍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结合各种情况下自适应重合闸实现原理,对目前自适应重合闸研究现状作了阐述,介绍了自适应重合闸顺序.同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  相似文献   

11.
同杆双回线非全相运行的精确计算与单相重合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精确分布参数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无并联电抗器的500KV同杆双回线和一侧带并联电抗器的500KV同杆双回线在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时故障线路电压与非故障线路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提出采用故障相电压幅值大小,故障相电压与非故障线路电压之间的相位比较,以及故障相电压谐波大小的综合判据,以区分永久性故障与瞬时性故障,实现有选择的单相自动重合闸.防止重合于故障线路造成对系统和设备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瞬间断电重合闸瞬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电系统发生暂时性故障,引起感应电动机短时跳闸是常见现象。电源电压变化时,异步电动机主磁通随之变化.与之相应的激磁电感参数将是一个变数。因此,在研究电源电压瞬时骤降引起的异步电动机瞬变过程时.应采取考虑主磁路饱和的较精确的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为此,建立了考虑主磁路饱和情况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在d,q静止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对瞬时电压骤降引起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瞬间断电又重新合闸的瞬态运行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为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支路暂态势能函数的基础上,根据暂态能量在网络中的分布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仅依赖于网络局部信息的瞬时性故障的最佳重合时刻的整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改善系统暂态稳定水平,有效抑制系统振荡。用自适应滤波的时间序列自回归(AR)模型预测算法对此最佳重合时刻进行实时预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特高压直流近区交流输电线路智能重合闸策略,避免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带来的二次冲击,从而避免直流连续换相失败和直流闭锁事故,提高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分析了现有基于电压特征的永久性故障判别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故障测距结果的双参数故障判别算法.而后在计算交流侧安全裕度指标和直流侧安全裕度指标的基础上,建...  相似文献   

15.
判断二次电弧的自适应重合闸作为一种注重可靠性的重合闸动作方式通过测量线路熄弧特征量来进行重合闸闭锁判别。一般自适应研究是以重合闸系统判断完全正确且没有误动可能作为前提,忽略了重合闸动作在暂态过程中的误动于永久性故障下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危害。由于在故障跳闸后系统暂态能量随时间呈现波动状态,依照时间轴上暂态能量分布对系统重合闸进行大冲击闭锁,可大幅减小由于探测量波动、探测误差、设备误动等对系统暂态稳定性造成的冲击。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比原有方法在防误动、可靠闭锁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分析国内现有10kV交流高压自动分段器(以下简称自动分段器)存在问题,介绍了一种设计新颖,适应国内电网现状的新型自动分段器的结构特点,技术性能及应用方法。论述了其对10kV配电网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粗糙集与模糊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充分利用粗糙集理论对知识的约简能力模糊神经网络优良的分类能力,首先利用粗糙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约简,形成精简的规则集,以此基础构建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完全是由粗糙集最终约简规则决定的,具有良好的拓扑结构,网络规模大大减少,学习速度大为提高,而且保持了网络较好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单相重合闸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的现状和成果,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随着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和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我国超高压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启动,对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电磁式重合闸装置存在动作级数多、触点粘连等不可靠因素,设计了一套基于RS485总线可通信的智能型自动重合闸装置,并给出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试验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可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