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电路课程是向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传授工程观点和科学观点的"开门课"。文章分析了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出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电路课程教学模式及实现方式,进而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在建筑电信领域从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真  王道静  陈亮 《福建建筑》2014,(11):117-118
在基于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初步"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蒋天洁  马震  陈倩云 《山西建筑》2014,(11):267-268
通过对独立学院的建筑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分析,指出了建筑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教学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建筑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针对建筑类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注册建筑师奠定力学基础为总体目标,探讨了此类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力学概念、结构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建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教学方法的选用,其次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建筑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并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平台,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新模式。从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卓越计划"基本要求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桥梁施工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及考核环节设计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同济大学建造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龙 《新建筑》2011,(4):22-2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造设计教学历时多年,通过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建造设计已经成为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过程自下而上,从基础教学中以体验为主的"建造实验",逐步扩展到目前硕士研究生以技术综合为目的的课程"建筑设计与建造"。与之相配套的实验空间与设施已逐步建立起来,建立与欧美国家建筑院校互联的"微观装配实验室"是学院在未来5年内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曹阳 《中外建筑》2014,(12):62-63
创造性思维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时期的建筑设计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辅导教师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也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和以后成为合格的职业建筑师打下基础。文章从"创造性思维能力"出发,就低年级建筑设计专业设计课教学中发现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建筑学科的特殊性提出并探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期望对自己今后的设计课教学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直是高校建筑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以一次将砖作为主题的实践动手教学为例,从节点、结构、肌理出发,带领学生探索砖的各种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最终做出综合性的砖砌建筑.通过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步骤,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可行地实现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何静 《山西建筑》2014,(11):263-264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结合现今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了《建筑力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改革思路,以期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工程结构和构件设计方面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红红 《华中建筑》2014,(7):160-163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基础教学,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系《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形成了四个基本的教学模块:建筑认识、建筑表达、建筑构成、设计入门。该文通过这四个模块的教学探索,指出《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进行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力求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设计启蒙教学与二年级以上的建筑设计能良好的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从"门"外顺利过渡,走向建筑。  相似文献   

12.
当代建筑设计在思维方式、设计手法和表达工具等方面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的调整。"建筑学基本功"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其内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文章结合作者近几年在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从建筑设计技能的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及知识的掌握;建筑设计意识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对"建筑学基本功"这一概念作出诠释,以期引起广大师生对建筑学教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部分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提出了适合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工程质量入手,在分析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将工程设计模式应用于建筑学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之中,提出工程设计模式案例教学与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通过对建筑学专业工程设计模式案例教学过程的展示和教学效果的分析,阐述工程设计模式教学的程序与特点。教学实践证明,建筑学专业建筑施工课程工程设计模式教学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提高了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桥梁结构与造型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其自身特殊性,难以照搬建筑结构与建筑学、建筑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桥梁与建筑交叉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建设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其中又以教材建设为核心。城市桥梁建筑理论与美学创作是以桥梁结构理论及其工程技术为专业基础,以建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及其技术路线为理论基础,以桥型结构技术、功能与造型及其三者内在关系为研究对象,关于城市桥梁的综合技术与艺术的交叉学科。通过精心编排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同济大学先后开设了这一交叉课程的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和本科生精品类通识课程,实现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和贯通。课程建设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桥梁结构单一技术思维的工程设计提升到桥梁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思维创作,目标是系统培养桥梁结构专业和建筑城规专业学生的技术创造力和美学创意素养。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教育诞生以来,地域建筑教学始终是中国建筑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阶段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不同,地域建筑教学从单纯的形态模仿走向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继承,这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在对中国地域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下,首先分析了当前地域建筑教学在理论课程、设计课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当前建筑教育应从强化地域建筑文化理论体系、丰富地域建筑创作设计课程、加强教师队伍传统文化培训等方面来提高地域建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灾减灾"课程为实现深化专业知识培养、与主干设计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模式从认知型向研究型转轨,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包括:结合"安全+建筑+设计"专业特色、以建筑防火为核心形成课程架构和关键环节;以防火规范为根本依据、高层建筑为关键突破、建筑设计为主要目标,来推进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施;运用案例分析、加强实践环节以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建筑减灾防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建筑安全设计综合素质,强化了新教学体系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中,通过对世界百强名校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建筑设计低年级教学的一项训练的学习、分析及理解,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延伸,即从其建筑平面及建筑造型的认知训练方法中,提出适合我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新的建筑认知与思维开拓的训练课题与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加深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通过分析本科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反观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强化信息获取能力培养,重塑手绘草图与实体模型训练的地位,建立成果评定反馈机制,以及实现课题深化训练机制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旭  柳肃 《华中建筑》2012,(11):174-178
通过对湖南大学建筑系近年来在本科建筑设计课程二、三年级当中进行的关于地域建筑文化方面的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回顾,该文提出了从设计目标及命题到教学实践过程以及设计成果评价方面的的教学探索和思考。针对如何在建筑设计课程当中加强学生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关注并成功表达,该文设计了一系列的课题,并从与学生的互动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