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珠宝行业发展和市场对珠宝专业人才需求的敏锐判断,天津商业大学对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掌握宝石学与营销管理的理论与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适合珠宝行业需要的,懂珠宝、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本科专业人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体现工商结合、文理渗透,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提高专业技能,为我国珠宝行业培养特色人才走出了的一个富有成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MBA(工商管理硕士)是培养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的专业学位,目标是培养目光远大、知识广博、具有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与合作、能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务实型人才。我国加入WTO在即,为适应我行业进行现代教育与培训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珠宝教育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点介绍了我国珠宝教育的状况及办学特点、办学规模. 对珠宝首饰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 展望了中国进入WTO后珠宝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高等学府宝教摇蓝教育研究质检仪器珠宝学院(简称GIC)1989年引入英国珠宝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创了珠宝教育的先河,成为中国第一所开展珠宝教育的高等学府,先后培养了近万名珠宝玉石鉴定、首饰设计与制作、珠宝首饰营销与管理的专业人才,被珠宝首饰行业誉为"宝教摇篮"。广泛的国际交流为珠宝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影响。珠宝学院自建院以来,即与国际上主流的珠宝机构保持十分密切的教学和研究交流合作。每年举办一次珠宝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5.
正珠宝学院(简称GIC)1989年引入英国珠宝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创了珠宝教育的先河,成为中国第一所开展珠宝教育的高等学府,先后培养了近万名珠宝玉石鉴定、首饰设计与制作、珠宝首饰营销与管理的专业人才,被珠宝首饰行业誉为"宝教摇篮"。广泛的国际交流为珠宝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影响。珠宝学院自建院以来,即与国际上主流的珠宝机构保持十分密切的教学和研究交流合作。每年举办一次珠宝学术年会,并成功举办了第29届世界宝石学大会。  相似文献   

6.
<正>珠宝学院(简称GIC)1989年引入英国珠宝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创了珠宝教育的先河,成为中国第一所开展珠宝教育的高等学府,先后培养了近万名珠宝玉石鉴定、首饰设计与制作、珠宝首饰营销与管理的专业人才,被珠宝首饰行业誉为"宝教摇篮"。广泛的国际交流为珠宝学院贏得了良好的影响。珠宝学院自建院以来,即与国际上主流的珠宝机构保持十分密切的教学和研究交流合作。每年举办一次珠宝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7.
方泽  冯晟 《中国宝玉石》2013,(1):117-122
"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珠宝行业也在这一风尚中逐步向跨界合作方向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上升空间,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新颖的美的享受。本文从珠宝营销的角度诠释跨界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珠宝行业面对市场的国际化、消费结构的多样化、珠宝文化的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市场,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珠宝行业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珠宝行业如何适应并发展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销售方式, 已经成了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 对我国珠宝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做了较详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提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珠宝行业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旨在推动整个珠宝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界与产业界关于珠宝设计教育与珠宝产业间如何融合发展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基于此,本文着力于探寻植根于产业发展的珠宝设计教育理论模式。纵观全球的珠宝教育,尤以意大利的珠宝教育与产业间融合发展的体系最为完备,结合珠宝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来分析意大利独具特色的文化珠宝产业发展历程,提出基于产业之上的珠宝设计价值体系,为珠宝设计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内对珠宝专业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外珠宝专业院校所采用的联合培养模式,主要特点是除学校、企业双方参与外,政府作为第三方对联合培养进行支持、监督和协调;联合培养设置有官方管理机构,保障合作的稳定性。国内珠宝专业院校所采用的联合培养模式,本质上仍然是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内容单一且稳定性较差。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珠宝专业人才国内外联合培养经验,以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珠宝专业为试点,提出了基于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参与的高职本科珠宝专业新型联合培养模式:三方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联合培养人才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双导师人才培养制度,为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提供丰富的师资队伍;对应职业的岗位特点改革课程设置,增加了整周实践教学的综合实训课程,理论教学比例适当减少,选修课程比例适当地增加;建立多元化的实训基地,单一专业扩展为专业群。对于新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解决方案,强调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业协会的作用和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