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能模拟定子线棒真机运行工况的冷热循环试验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对二滩水轮发电机组定子线棒进行冷热循环试验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梁智明  漆临生 《东方电机》2000,(3):38-55,81
本文介绍了能模拟定子线棒绝缘真机运行工况的电热老化试验系统和冷热循环试验系统,以及利用两套系统对二滩电站发电机定子线棒进行电热老化和冷热循环试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多胶模压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的机械性能评定标准和方法。对多胶云母带和云母板材的机械性能指标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国内外定子线棒绝缘结构机械性能的评定方法。重点论述多胶模压绝缘结构热机械应力和电机械应力试验方法,介绍了多胶模压绝缘结构冷热循环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四点弯曲动态疲劳试验的方法和结果。本文为定子线棒及绝缘材料机械性能评定与优化、机械性能试验标准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东方电机单只线棒VPI绝缘系统试验研究情况,介绍了VPI绝缘系统使用的树脂性能及云母带性能,对VPI定子线棒的绝缘结构和工艺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试验方法,如:分层试验、1min阶梯升压击穿、冷热循环试验等试验方法评定了绝缘结构。提高了东方电机的绝缘研究试验水平,使定子线棒绝缘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单只线棒VPI绝缘系统的应用使绝缘结构设计和线棒制造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成功应用在工作场强为3.2kV/mm、额定电压为20kV的绝缘结构上。  相似文献   

5.
抽水蓄能机组中,发电-电动机具有频繁起停、负荷变化剧烈的特点。近年来其大容量、高水头发展进程使电机频繁负荷变化所产生的热应力对电机安全可靠性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热应力不仅与热负荷变化速率、电机结构特征有关,还与发电-电动机的冷却方式直接相关。首先对几种冷却方式应用于发电-电动机中的优缺点进行定性分析,继而提出以对比分析冷却方式对主绝缘冷热循环老化影响为目的的冷热循环实验设计原则,最后通过冷热循环老化实验的形式、以最大局部放电量为绝缘性能的表征参数,定量研究冷却方式对抽水蓄能机组中定子绝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定子线棒抗冷热循环老化性能要明显优于采用通风冷却的定子线棒。  相似文献   

6.
《绝缘材料》2010,43(1):75-80
发电机单只线棒VPI绝缘系统研究/漆临生;皮如贵;梁智明/东方电气评论,2009(04) 介绍了东方电机单只线棒VPI绝缘系统试验研究情况,介绍了VPI绝缘系统使用的树脂性能及云母带性能,对VPI定子线棒的绝缘结构和工艺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试验方法,如:分层试验、1min阶梯升压击穿、冷热循环试验等试验方法评定了绝缘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多胶模压和少胶 VPI 两种线棒进行了冷热循环处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比了这两种线棒的耐热性和耐冷热循环能力.  相似文献   

8.
测量分析了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中气隙群放电的理论计算和交流工频I~U曲线的第一电流急增点,研究了相同电压等级的多胶模压和少胶VPI线棒的气隙群特征及冷热循环对气隙群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15.75 kv的多胶模压和少胶VPI线棒的气隙群特征相近;冷热循环使气隙群的等效间距由10μm以下变为50μm以上;气隙群放电时试品的电容变化值由40 pF以下增加至110pF以上,同时电容变化计算值与常态介质损耗增量的测量值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中气隙群放电的理论计算和交流工频I~U曲线的第一电流急增点的测量分析,研究了相同电压等级(15.75kV)的多胶模压和少胶VPI线棒的气隙群特征及冷热循环对气隙群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15.75kV的多胶模压和少胶VPI线棒的气隙群特征相近;冷热循环使气隙群的等效间距由10μm以下变为50μm以上,气隙群放电时试品的电容变化值由40pF以下增加至110pF以上,同时电容变化计算值与常态介损增量的测量值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胶模压工艺制备了模拟线棒,通过冷热循环试验对比了主绝缘中有、无挥发物的两种线棒主绝缘的耐热性.结果表明:模压前如果能彻底脱除云母带中的挥发分,将大大改善线棒主绝缘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电机定子线棒老化后的绝缘特性,制备了按实际线棒尺寸比例缩小的线棒试样,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热、电老化实验,后测量了不同老化程度线棒试样的等温松弛电流,并基于等温松弛理论研究分析了线棒绝缘内的陷阱分布变化。结果表明:线棒绝缘在冷热循环老化过程中存在"后固化"的现象,绝缘内陷阱密度先增加后减小;而在电老化过程中,试样绝缘内浅能级陷阱密度增加。根据不同极化过程对等温松弛电流的贡献,建立了定子线棒等温松弛电流的三阶指数衰减模型。研究表明,电机线棒老化的主要表现是环氧树脂和云母之间界面中缺陷的增加,而三指数衰减模型对等温松弛电流数据的拟合结果也足够准确。  相似文献   

12.
设计搭建了新型定子线棒多因子老化平台,对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定子线棒进行电、热及机械振动多因子老化试验,测量定子线棒在老化试验各老化周期后和部分周期中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值,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老化后的绝缘层材料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测试电压高于一定值时,介质损耗因数随老化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测试电压下,电容均随老化周期的增加而减小;介质损耗因数增量及电容增量均随老化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在影响介电性能变化的各老化因子中,冷热循环老化和机械振动老化起主要作用;结合老化线棒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和绝缘层老化试样的显微结构认为,多因子联合老化使得线棒主绝缘内产生的越来越多气隙等缺陷是导致其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毛继业 《绝缘材料》2007,40(4):18-21
为了更好控制发电机定子线棒的生产质量水平,通过对定子线棒不同的击穿试验方法和数据的分析,评估定子线棒的绝缘水平。并根据比较分析的试验数据,为定子线棒的绝缘方案确定提供较为准确的绝缘水平的预估。  相似文献   

14.
对TJ1173无溶剂有机硅浸渍树脂的贮存稳定性、冷热交变循环使用性能、耐热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牵引电机上的应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J1173无溶剂有机硅浸渍树脂贮存性能及冷热交变循环使用性能稳定,温度指数达到266℃;浸渍TJ1173树脂的模拟线棒和电机定子绝缘在击穿电压、绝缘电阻以及介质损耗因数等方面性能优异,能满足牵引电机对绝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汽轮发电机组定子线棒冷却水的堵塞是水冷发电机定子常见的问题。通过测水流量法,对发电机定子线棒和出线套管引水管冷却水的流量进行测量,并通过热水流试验法,对发电机定子冷却水进行热水流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各管束水流量偏差均小于标准要求,定子线圈出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发电机定子线棒冷却水具有良好的流通情况。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冷却水流通性的试验研究,对于发电机定子线棒内部堵塞的分析和处理,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振海 《发电设备》2013,27(3):209-212
对高压电机定子线棒防晕结构采用不同参数的防晕材料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定子线棒在高压交流耐压试验时,线棒端部防晕层起晕电压及温升与防晕材料电阻率有很大关系;温升的高低对线棒主绝缘击穿水平有很大影响。经过大量试验给出了6.3~27kV高压电机定子线棒端部防晕结构采用的防晕材料参数最佳范围,确保电机定子线棒及绕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国外大公司和IEEE与IEC标准冷热循环试验的机理,要求和试验后的检测手段,提出了对发电机的定子线圈主绝缘进行冷热循环试验的必要性,对国内尚无成文标准的大型发电机线圈冷热循环试验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换位技术是电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对于发电机定子线棒环流损耗的计算一般采用漏感电势法,但其在计算过程中,对电机的端部和槽部的漏磁分量有过多的简化和假设,计算的局限性很大,因此文中应用场路耦合三维有限元法重点讨论了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0?/360?/0??空换位方式,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场路耦合三维有限元法对于计算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环流损耗的准确性,准确计算了采取不同长度空换位段时电机定子线棒各股线的循环电流及环流损耗,发现了传统0?/360?/0??空换位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组合换位方式。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组合换位方式时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环流损耗与采用传统0?/360?/0??空换位相比有明显降低,验证了其对于降低发电机定子线棒环流损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华东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发电电动机定子的主要参数和现场试验结果,侧重叙述了定子线棒端部结构特点并和国内机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1号机定子下层线棒的典型耐压试验。结果表明,定子线棒端部结构应成为运行维护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由于发电机的单机容量迅速增大,定子线负荷相应增加,发电机运行时,定子线棒在槽内振动的力较大,其力是随着定子电流的增加而成平方增加,振动的频率为双倍周波。若定子线棒在发电机上固定不当,则电机在运行中定子线棒由于受到强电磁力的振动,导至线棒主绝缘磨损、电腐蚀、导线断裂,造成重大事故。因此,试验研究发电机的定子线棒固定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