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区域构造作用方式和方向产生变化及复杂边界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分析复杂构造变形及所形成构造的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本文以黄金带油田为例,利用新处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本区构造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分析应力场演化,并探讨构造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认为本区沙三期存在北西-南东向的伸展构造作用;东营期为走滑构造变形体制,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表现为北东向右旋走滑、东西向挤压和南北向伸展的构造变形特征,同时,二界沟断层作为构造带边界对局部应力场的方向造成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应力条件下,伸展构造、走滑构造、挤压构造、反转构造在本区均有发育,并存在特殊的构造现象:断层与褶皱枢纽的走向出现规律性渐变、走滑断层平直段存在"海豚效应"现象.结合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以及构造带边界的影响,构造变形叠加和复杂的先存构造条件是产生复杂构造现象的原因.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在时间上相契合,对油气成藏与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井子潜山为北西向古生界残丘山与中生界断块山复合型潜山,主要受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构造运动的控制与改造,形成现今北西成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其对本区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起制约作用。区内古生界奥陶系及中生界侏罗系均发现工业油流,是八面河地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之一。  相似文献   

3.
构造应力是地下水运移、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哀牢山北段金矿带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与成矿流体(地下水)运移关系的研究发现,是大主压应力低值区和已知金矿床、金矿点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们是成矿流体运移、成矿元素卸荷的有利场所;成矿流体的运移受三种因素联合控制,构造应力控制了其平面分布,流体上升的驱动力主要为温度梯度,其次为水力梯度。构造应力场与地下水运移、分布的关系研究不仅可以用成矿理论研究、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河油田已有地层、构造资料,研究了杜84块构造格架、主要断裂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场模拟的三维地质模型,用3D-σ 软件进行了构造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其结果表明,杜84块油层受构造应力状态为最大和中间主应力近水平,最小主应力垂直。在此应力场作用下,区内断层运动方式为正断兼水平扭动。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沿断层带均发生压应力和剪庆力集中现象,从而有利于断层发生扭张性运动。位移分析表明,有明显的呈阶梯状组合的正断位移。据破坏率分析,在现有应场作用下,油层所在岩体局部会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断裂解释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分层、分期和分区发育强度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断裂可以分为以逆冲构造为主的盐下基底构造、以盖层滑脱为主的盐上下古生界、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上古生界和新生界4个构造层,自盐上下古生界至新生界构造变形总体逐渐减弱;平面上,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更为强烈,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次级断裂更为发育,密集分布,而玉北地区中西部冲断作用较弱,以逆冲滑脱、高角度逆冲构造为主,次级断裂不太发育,相对分散分布;断裂演化时间上,加里东中期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强,中西部断裂活动较弱,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东部断裂相对稳定,中西部断裂活动相对较强,反映断裂活动自东向西的迁移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位置、走向和分布受先存基底构造、构造应力场背景和膏盐岩滑脱层等共同控制;加里东中期断裂主要密集发育于先存基底构造薄弱带,受SE向挤压应力控制,断裂沿中、下寒武统由NW向朝SE向被动逆冲,形成多排NE向差异分布的逆冲断裂带。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成藏的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构造应力场是控制煤层气成藏极为重要的因素,深入探讨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改造及控制机理,将会为煤层气勘探前景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特征及其对构造发育、构造展布、构造组合及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分析了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应力-应变环境对煤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和不同结构构造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中的发育及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在强变形带的中心及其附近,可以形成糜棱煤类构造煤,但糜棱煤分布较为局限;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脆性变形系列的构造煤,是煤层气勘采的有利区带;拉张构造应力场中,大部分区域内有利于煤层裂隙的形成和渗透率的提高,但易造成煤层气的散失,含气量降低,应重视有利的储气构造的研究.剪切构造应力场中,以平移断层为界,煤层的赋存状态、煤体结构和煤储层物性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对不同的构造单元分别研究其煤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西南缘构造带具有断层带地层陡直、剖面上呈花状构造、空间上见"丝带效应"、平面上各断裂雁列式排列的构造特征,划分走滑构造和压扭走滑构造相关褶皱两大类构造样式;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不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演化特点,确认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新生代以来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走滑构造相关褶皱构造样式为次.该研究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晋城成庄煤矿区为例,根据历史构造作用留下的褶皱、节理、断裂等构造形迹,建立构造格架,推断晋城成庄矿区历史上曾发生先南北向、后东西向的两期大的构造运动,古构造作用为先东两回加载60MPa,再南北向加载110 MPa,现今构造应力是与古构造应力方向一致.岩石内摩擦角φ是描述地质体抵抗破坏能力的重要参数,探讨了由于内摩擦角的不均匀性导致均匀古应力场作用下煤矿区的危险性分区,以及现今构造应力作用下矿区的稳定性问题,为煤矿区安全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数值模拟揭示晋城成庄煤矿危险区分东、西两带,该结论对煤层地质体应力集中带和瓦斯突出区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西渝东区上古生界构造型式及对石炭系勘探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西渝东区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 ,受到过多种应力场作用 ,因应力条件、介质条件和边界条件差异 ,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构造面貌。纵向上 ,因上、下构造变形层抗应变能力的不同 ,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差异形变 ,产生纵向变异 ;横向上 ,形成了隆凹相间的区域构造面貌。本文根据鄂西渝东区区域和局部构造特征、构造型式、展布规律 ,论述了古、今构造对本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 ,指出本区石炭系勘探的有利区带及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叠系不同组段顶面构造图分析和主干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具有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特征。该构造带走向上可划分为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等4排北东东向雁列式滑脱褶皱带,与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背斜构造带近直交;垂向上以雷口坡组内膏盐层为界分上、下两个构造层,上部构造层发育滑脱断层及其相关的褶皱构造,下部构造层产状平缓,断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多组平面、剖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孝泉—丰谷北东东向滑脱褶皱带可能是在龙门山褶皱隆升产生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和秦巴山系褶皱隆升产生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构造带可能是在北西方向的应力单独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雷口坡组内膏盐层在空间上不均衡分布是产生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的主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紫荆山断裂带位于吕梁山西麓,是鄂尔多斯台坳与山西台隆的分界断裂带-吕梁断裂带的主体,构成了河东煤田的东部边界。通过对该断裂带的宏观特征、方解石岩组及方解石e双晶的研究,认定该断裂带曾经历过两次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其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109°∠26°和14°∠69°。推测该断裂带是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的压性断裂带,后来,在喜山运动时期,由于应力场的反转,可能发生过反向滑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华北石炭二叠地层特点、岩溶陷落柱总体特征以及煤田岩溶陷落柱区域分布规律,运用区域古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史——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受欧亚构造域板块挤压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认为华北地区基本处于构造压应力状态,构造活动强烈,发育诸多造山带、隆起带和深大断裂带,新生代的喜山运动时期,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同时,太平洋板块回弹,在中国大陆东部,华北地区压应力释放,处于构造张扭应力状态,形成了大量张性NNE走向正断层,提出岩溶陷落柱分两期发展,最终形成于新生界喜山运动时期,得出古构造应力场是岩溶陷落柱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赤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是该区最主要的产气层,由于对其构造形成期次不清楚而长期制约了赤水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在收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赤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储层构造是在四川盆地形成的大环境下形成的,其东西向构造形成时间早于南北向构造,早期的东西向构造是由于黔中古隆起向北的构造挤压力作用形成的;晚期的近南北向构造则是受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北西向构造作用力在南端的派生应力作用形成的。东西向构造(特别是东西向大断层)在近南北向构造运动晚期,由于受南西西向构造应力作用而产生逆时针平滑剪切活动。  相似文献   

14.
赣中安福煤田重力滑覆构造带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福重力滑覆构造带中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反映了:(1)该构造带变形的温压具有中间高两侧低的特点;(2)北缘滑覆带的三条断层变形的温压自北向南依次增高;(3)石英C轴组构具有“不完全小圆环带加点极密”的特点。这些证据说明了该区在近南北向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多次重力滑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新生界盐相关构造样式及盐下有利构造圈闭,本文综合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地质力学以及盐构造解析等技术,深入剖析了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及周边地区构造特征,分析了构造活动期次及变形机理,总结了油气成藏特征,认为位于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东秋6井东部的盐下背斜和冲起构造是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研究结果表明: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及周边地区盐上层发育有3种构造样式;盐下层发育有5种构造样式,盐上—盐下共发育有5种构造组合样式,他们具有典型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分布特征,构造活动期为新生代库车组沉积期(约5.33 Ma)至今,与板块挤压、膏盐层分布和局部应力条件有关.东部盐上层主要发育单斜地层,西部和中部盐上层发育向斜构造和破裂背斜构造;中部膏盐层中发育的滑脱断层倾向与西部和东部不同,滑脱断层的倾向由最大主压应力轴倾斜方向决定;西部盐下层主要发育背斜构造,而中部和东部盐下层主要发育冲起构造.盐上—盐下构造组合随着膏盐层厚度减薄依次发育同向或反向不对称盐脊、对称盐槽、盐楔和协调变形构造.膏盐岩不仅具有良好的油气封盖性,还对盐下圈闭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盐下...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北段阳平关地区构造变形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造山带和米仓山造山带是中国大陆颇有影响力的造山带。阳平关地区位于前两者之间,阳平关断层的形成以及后期的构造变形均受这二者的明显控制和影响。通过对阳平关断层上盘、断层面以及下盘的实测研究,对阳平关地区的构造变形期次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作了探讨。认为主要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六期,第一期为NE-SW向挤压,第二期为NW-SE向挤压,第三期为S-N向挤压,第四期为NE-SW向挤压,第五期为NW-SE向挤压,第六期NE-SW向拉伸。阳平关地区构造变形从印支晚期一直持续到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宏观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裂缝发育程度和地层压力的关系,在油气勘探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本文通过有限元法数值模拟HCL地区的三维现今构造应力场,并与相干体数据、异常地层压力对比分析,认为构造应力是该区异常地层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节理统计,得知中新生代以来,太原东山矿区出现过两期构造应力场。其一是主压应力轴为NW-SE向的燕山期古构造应力场;其二为主压应力轴为NE-SW向的喜山期古构造应力场。断层擦痕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两期应力场的存在,并表明区内的NEE向及EW向断层形成于燕山期,喜山期重新活动;NWW向断层形成于喜山期;上述断层形成后,区内曾出现过SN向引张,使各组断层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正向位移。  相似文献   

19.
裂缝性油气藏储层较为复杂,其主要储集空间是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大量构造裂缝,制约着油气勘探与开发。利用构造应力场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以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太古宇为例,建立了埕岛—桩西地区地质模型,模拟计算后得出了济阳坳陷埕岛-桩西地区构造应力云图,对研究区裂缝发育态势进行了模拟分析。经钻井资料、岩心描述等验证后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裂缝发育情况。研究区裂缝带在断层及其周围发育良好,表明这些地区应力较为集中,显示裂缝发育与断层附近应力大小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滇西南翁孔坝矿床位于南澜沧江火山弧成矿带北段,是该成矿带内与中晚三叠世火山岩密切相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前人研究显示,构造是控制该类型铜多金属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其构造控矿方面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本文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该矿床不同类型构造的精细解析,阐明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与构造控矿规律.结果表明,该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活动,主压应力方向也经历了近SN向→近EW向→NE向→NW向的转化,依次形成东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其中,东西构造带控制了印支中晚期火山沉积成岩作用和矿化初始富集,南北构造带对火山沉积岩系进行了构造改造,控制着工业矿体的形成和分布.研究成果对深化区域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模式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其深部找矿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