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静压管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进而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促进辽沈地区静压管桩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通过对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根据上部结构及地层情况结合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依据试验结果,经分析确定了静压管桩的桩长,实现优化设计,既保证了工程安全又产生了明显的效益.结论为指导工程实践、优化静压管桩基础的设计,在施工前进行试桩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实践表明:试桩既可保证工程安全、又可优化静压管桩基础的设计,还可为施工中的双重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静压管桩施工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指导辽沈地区静压管桩工程实践.方法通过对辽沈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大量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长的静压管桩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依据实验结果及辽沈地区两者关系的效应系数,提出在静压管桩的施工中应采用设计标高和终压力双重控制.结论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静压管桩的承载特性明显不同,辽沈地区静压管桩的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与南方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工程实践表明:在辽沈地区静压管桩的施工中.施行设计标高与终压力双重控制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红粘土地质条件下的PHC管桩的承载性能,以柳州某实际工程为案例,应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建模,对实际工程静压PHC管桩的静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桩静载试验的结果,对红粘土地基PHC管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桩顶沉降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FLAC3D数值模拟和静载试验的Q-S曲线相比,数值略小,曲线比较接近,基本趋势亦相同,数值模拟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PHC管桩的工作特性,模型参数的选择符合工程实际情况,PHC管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取值偏保守.PHC管桩的强度、桩长、桩端残余应力以及上覆红粘土的休止时间,都是影响桩体沉降的因素.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桩身轴力由上往下衰减,变化较明显,为端承型摩擦桩的传递特性,地基沉降主要集中于桩侧和桩端接触面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工程中人工挖孔扩底桩的竖向静载荷试验情况,揭示了其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扩底桩的承载力不仅与桩端尺寸有关,而且还与桩端土的状态有关,土质越软,极限承载力越小。因此,在较软弱的地基上,不宜采用扩大桩端尺寸的办法来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人工挖孔扩底桩的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工程中人工挖孔扩底桩的竖向静载荷试验情况,揭示了其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扩底桩的承载力不仅与桩端尺寸有关,而且还与桩端土的状态有关,土质越软,极限承载力越小。因此,在较软弱的地基上,不宜采用扩大桩端尺寸的办法来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静力压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沉桩机理及适用范围.根据沈阳市典型地区的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现场静载试验的结果,得出了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立了沈阳地区桩长在7~14m范围内,桩端持力层为中粗砂和圆砾情况的极限承载力与施工终压力的关系,并给出了典型试桩的Q-s曲线、s-logQ曲线和压桩力随入土深度变化的曲线.给出了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比研究静压闭口阶梯型变截面与等截面管桩的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在室内基坑中分别对3根变截面管桩和2根等截面管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桩身体积相同时,变截面管桩较等截面管桩在提高竖向极限承载力和减小桩顶沉降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荷载-沉降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可用指数函数描述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根据拟合函数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用指数函数描述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合松花江漫滩地区静压PHC管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提高系数、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给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终压力的区域经验公式.方法 对松花江漫滩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静压PHC管桩的静载试验数据、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施工压桩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得到静压PHC管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提高系数,进而建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运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拟合数据,提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终压力的区域经验公式.结果 桩端持力层为中密中砂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提高系数在1.8~2.4;桩端持力层为中密粗砂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提高系数在2.4~3.0;对于桩长在9~24 m之间,长径比在24~50的静压管桩,在中粗砂持力层的情况下,综合系数K在0.8~O.9.结论 松花江漫滩地区的静压PHC管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较现行规范有较大提高,研究成果对该区域静压PHC管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该区域静压PHC管桩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土中扩底长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置于黄土层中并支承在粉质黏土层的人工挖孔扩底长桩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量测了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s和桩底沉降sb,据此分析了扩底长桩的竖向承载性状.指出扩底长桩的受力机理明显不同于扩底短桩,与置于黄土层的扩底超长桩承载性状基本相同,其极限承载力以侧阻力为主,具有显著的端承摩擦桩的特点.另外,试验数据表明,浸水对湿陷性黄土的桩侧摩阻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清晰地研究静载试验在测试地基承载力中的应用,结合宝鸡医院中心楼地基基础工程,对工程现场静载试验测试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表明了天然地基土的竖向承载力和沉降量变形关系.通过对现场静载试验检查数据的分析,较为准确地确定了地基土的承载力与变形量.  相似文献   

11.
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采用原型粉粘土和微混凝土挤扩支盘桩制作相似模型, 通过对桩土共同作用模型中支盘桩的承载能力、变形特征、土层的压力变化和桩土阻力及沉降关系的观测,分析了支盘桩支盘的作用特性以及与全桩承载力的关系.另外,通过与等直径模型桩的对比,表明了支盘桩的承载能力远高于等直径桩,并且相应的沉降变形则要小得多.试验成果为支盘桩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桩基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工程8根基桩的载荷试验实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实现了对基桩Q-S曲线的拟合,利用有限的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预测值,论证了以灰色系统理论对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进行预测的意义。结合工程实例,应用MATLAB语言程序进行分析,计算速度快,预测精度较高,表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支盘桩是一种变截面的摩擦端承桩,具有高承载力和低沉降特性的新型桩基.为了探求支盘桩竖向沉降规律,通过数值方法和静载荷试验对支盘桩固结沉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数值分析结果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盘直径的增大桩竖向的固结沉降低,而且支盘桩沉降以固结为主.从而,为挤扩支盘桩在长春粘性土地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桩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性能的影响程度,在温州地区进行了多个大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在静荷载试验中对刚性承压板下压力盒进行同步检测,根据检测成果比较不同置换率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情况,分析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刚性桩置换率对沉降特性影响较大,增大刚性桩置换率会明显减小沉降.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在承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刚性桩置换率越高作用越明显.复合变形模量随复合地基中桩置换率减小而减小.刚性桩置换率越高,刚性桩承载力发挥度越小,柔性桩承载力发挥度越大,土承载力发挥度越小.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桩的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复合材料桩的成桩机理和施工方法.在工程试桩的基础上,建立复合材料桩承载性能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实测试桩资料,通过数值分析,研究该类桩的承载机理和特性.在弹性条件下对混凝土芯复合材料桩进行受压性能分析,并在相同位移条件下将其与相同务件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复合材料桩的承载性能优良,对土体横向、纵向影响范围大,受力分布均匀,并具有刚性桩的受力特征.研究表明:复合材料桩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在地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动测法的预测精度,在分析桩的荷载-沉降关系Q—S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双曲线土反力模型,并给出了参数的取值方法.按该模型推导了相应的动力打桩公式.通过26根桩的静载荷试验和动测资料与Hiley动力打桩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预测桩承载力较Hiley法更接近静载荷试验值,其计算精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直径桩 ,要通过现场静载试验来得到桩基础完整的荷载 沉降关系 ,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 ,无论是从加载条件还是测试技术上讲都是很困难的。因此 ,如何通过有限的测试数据来准确地预测大直径桩完整的荷载 沉降关系 ,进而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 ,是工程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运用灰色理论 ,建立了桩的荷载 沉降关系的GM(1,1)模型 ;论述了运用灰色理论根据有限的试验数据预测大直径桩完整的荷载 沉降关系的方法。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 ,证明其理论可靠 ,预测结果的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load-bearing behaviors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thin-wall pipe pil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its application on Yantong Expressway Project. The low strain test, static load test and field excavation were also carried out,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new pil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esign. With the increase of pile diameter,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increased. The settlement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decreased, when 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pile is increased. The test re...  相似文献   

19.
通过钢渣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静荷载试验、土压力调试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钢渣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和钢渣单桩的p-s曲线以及其各自的承载力和相应的沉降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附加应力沿深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桩间土承载力、桩土应力比和桩土荷载比的变化规律,对钢渣单桩和碎石柱以及钢渣桩复合地基和石灰粉煤灰桩复合地基等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单桩施工影响范围和施工时地基隆起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开口和闭口试桩在黏性土体静力沉桩过程中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性能的差异性,采用桩身开槽预埋增敏微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方法,针对黏性地基土,开展两组不同桩端形式模型试桩承载性能对比试验,测得沉桩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及桩身轴力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状态;开口和闭口模型管桩的压桩力、桩端阻力等荷载均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而不同贯入深度下的桩身轴力却逐渐递减;黏性土中的静力压桩、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的桩端阻力占比均超过50%;在桩侧摩阻力发挥上,双壁开口模型管桩外管是内管的3倍。当开口管桩贯入深度达到最大值90 cm时,土塞高度稳定在33 cm,此时,桩侧单位侧摩阻力的分布呈下大上小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