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静  王利瑶  杨恩暖  张宁  胡鹏 《化学试剂》2020,42(3):221-225
通过一步法高压热处理柠檬酸粉末制备了羧基功能化的荧光碳量子点,荧光光谱表征显示所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16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94 nm。Hg^2+对其具有较好的淬灭效果,在5~3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Hg^2+的浓度和体系荧光强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0=152.169 5-0.153 5c,相关系数R2=0.998。这种碳量子点的制备技术将为合成功能化荧光纳米材料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并为开发新型传感检测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长焰煤为碳源,使用空气氧化预处理与双氧水氧化结合的"分步法"成功制备出了煤基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CQD)。对碳量子点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碳量子点作为纳米荧光探针检测金属离子的性能。结果表明:煤基碳量子点平均粒径为13.1 nm,含氧量达30.56%,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呈现出明亮的青蓝色荧光,其荧光强度在中性条件下最大,并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保持荧光稳定性;与Fe~(3+)能发生特异性荧光淬灭,在0μmol/L~9μmol/L Fe~(3+)浓度范围内,荧光猝灭程度与Fe~(3+)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木质素磺酸钙为原料,通过常温下分子自组装和超声波辅助法制备木质素基碳量子点(CQDs),探究木质素磺酸钙和NaBH_(4)对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并优化CQDs合成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CQDs合成条件为木质素磺酸钙质量浓度60 g/L,还原剂NaBH_(4)质量浓度50 g/L。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对CQDs的结构形貌及光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QDs粒径小((9.5±0.5)nm)且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光学性能优异且荧光量子产率达12.4%。此外,基于CQDs探究不同银离子浓度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对Ag^(+)具有较好的荧光识别性和灵敏度,在0~250μmol/L范围内CQDs荧光淬灭强度比值与Ag^(+)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98),检测限可达525 nmol/L。同时,CQDs荧光选择性优异且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有望在生物传感和环境检测领域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核桃壳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水溶性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并建立了氮掺杂碳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测定Hg~(2+)的方法。方法:在pH值为7. 0的PBS缓冲溶液中,控制量子点浓度为10 mg/L,在常温下与Hg(Ⅱ)反应20 min,根据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测定Hg~(2+),结果:F/F0与Hg~(2+)浓度在4~100 nmol/L和1~6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3. 0 nmol/L和0. 25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 9%~2. 4%,加标回收率为95. 4%~104%,结论:方法可用于河水水样中Hg~(2+)的测定,结果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炉水中SiO2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培红  李敏  王晓娟  徐爱春 《化肥工业》2004,31(4):55-56,60
在测定炉水中SiO2 含量时 ,硅钼蓝比色法中的还原剂由 1-氨基 - 2 -萘酚 - 4 -磺酸改为抗坏血酸。经过多次实验 ,确定最佳条件为 :测定波长 785nm ,溶液酸度 0 .0 5~ 0 .4 0mol/mL ,10 %钼酸铵用量 2mL并放置 5min ,2 %抗坏血酸用量 2mL并放置 10min。在上述条件下 ,工作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波法以柠檬酸三钠、11-氨基十一烷酸、聚乙二醇400为碳源制备碳量子点,用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在pH=6. 37的三酸缓冲介质中,芦丁能猝灭碳量子点在445 nm处的荧光,其猝灭程度与芦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探究了温度、时间、缓冲溶液及p 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芦丁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3~40μmol/L,相关系数为0. 9948,检出限为2. 3μmol/L。方法用于苦荞麦、藜麦中芦丁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4. 0%~107. 8%。  相似文献   

7.
以一水合柠檬酸和尿素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具有良好水溶性和荧光性能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以细菌纤维素(BC)为基体,采用原位浸渍的方法制备出了N-GQDs/BC复合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GQD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开发出一种绿色简单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多巴胺(DA)的敏感检测。结果表明:N-GQDs/BC复合膜的荧光强度能有效地被DA猝灭,且DA浓度在0~100μmol/L的范围内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3×10~(-8)mol/L;通过分析淬灭机制证明了荧光猝灭是由于电子转移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赵玲子  赵盈男  杨炳君 《当代化工》2017,(12):2431-2434
利用"一锅法"合成N-乙酰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根据CdTe量子点与Cu~(2+)反应发生荧光淬灭的原理来检测水体中Cu~(2+)的浓度。研究表明,CdTe量子点荧光淬灭程度与Cu~(2+)离子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检测Cu~(2+)离子的下限浓度为6.59×10~(-9)mol/L。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测定Cu~(2+)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成功地合成了氮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并采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对所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番红花红T的紫外吸收光谱和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相互重叠,推断两者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F0/F)与番红花红T的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 5~8. 5μg·L~(-1),最低检出限为(0. 6μg·L~(-1)) 1. 75 nmol·L~(-1),可用于溶液中番红花红T的定量分析,为建立新型荧光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L-半胱氨酸修饰ZnS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测定火腿肠中Pb~(2+)含量。对ZnS量子点进行了UV、IR、荧光性能表征。研究了酸度、ZnS量子点浓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最佳测定条件为pH 8,L-半胱氨酸-ZnS量子点(L-ZnS量子点)浓度为1.0×10~(-6)mol/L。基于Pb~(2+)浓度对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实现对Pb~(2+)的定量检测,Pb~(2+)浓度在1.0×10~(-7)~4.5×10~(-5)mol/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84 7,检出限(3σ/S)为3.7×10~(-8)mol/L。线性方程为F0/F=88.14-14.05cPb~(2+),RSD=5.4%(n=6)。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应用到检测Pb~(2+)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谷胱甘肽作为硫源,钼酸钠作为钼源,利用反应釜高温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量子点(MoS_2QDs),显微镜(AFM、TEM)、紫外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显示其为单层结构,粒径约为5.26 nm,可发出深蓝荧光,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10、410 nm处,MoS_2QDs制备方法简单,所合成MoS_2QDs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质。Fe~(3+)对MoS_2QDs具有明显的荧光淬灭作用,当Fe~(3+)的浓度范围为1~500 nmol/L时,Fe~(3+)浓度与MoS_2QDs荧光强度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好(线性方程为:y=1.277 5+0.002 8x,R~2=0.994 8),检测限约为34.3 nmol/L。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的Fe~(3+)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简单、迅速,不产生环境有害物质,可用于自然水系中Fe~(3+)的检测,为环境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dTe/CdS量子点,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测定水中微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新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pH和量子点浓度等因素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8的磷酸二氢钾-硼砂缓冲溶液中,当CdTe/CdS量子点浓度为3.75×10-4mol/L时,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在5.49×10-7~4.12×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5.43×10-8mol/L。方法应用于水中微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测定,回收率在96.7%~101.7%。  相似文献   

13.
李港  胡玉峰 《应用化工》2023,(1):309-313
采用石墨烯碳量子点(GCDs)作为荧光单体,建立了基于荧光技术的快速检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的方法。在GCDs浓度为50%,培育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在FQs浓度为0~50μmol/L时,GCDs可以线性检测FQs,针对4种不同的FQs,方法的检测限在0.8~2.2 nmol/L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量子点已经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研究,例如细胞成像,疾病诊断和检测等。本文使用一锅法合成了巯基乙胺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量子点在中性p H条件下带正电。研究了该量子点与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发现该量子点可以大量吸附于大肠杆菌表面,使其标记上荧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或者脂多糖与量子点作用后,量子点发生荧光淬灭,且大肠杆菌浓度及脂多糖浓度与量子点淬灭效率之间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定量方法,对大肠杆菌或者脂多糖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L-瓜氨酸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强蓝色荧光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itrogen-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N-CQDs),然后,将该N-CQDs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实验发现该N-CQDs对Pb2+具有选择性荧光淬灭现象,基于此,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Pb2+的荧光探针。当Pb2+浓度在10. 00~2500μmol/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联(R2=0. 99779),检出限为3. 3μmol/L (S/N=3),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化妆水样品中Pb2+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 0%~106%,RSD小于3. 6%。  相似文献   

16.
用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碲粉和硼氢化钠为前驱体,与氯化镉的水溶液在无氧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碲化镉量子点。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建立了一种灵敏、简单、快捷的对氯霉素进行检测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将碲化镉量子点和聚乳酸以一定的比例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可将量子点固着在聚乳酸纤维上,起到稳定了量子点的作用,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与氯霉素浓度在108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5,检测限为0.814μg/m L,该检测方法简便快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成荧光性能稳定,水溶性好的碳量子点。基于叶酸可使碳量子点荧光增强,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检测叶酸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缓冲溶液pH、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对叶酸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 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室温反应30 min时,体系的荧光强度F与叶酸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1. 0×10~(-6)~5. 0×10~(-5)mol/L,相关系数r=0. 9944,检出限为8. 2×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 7%。该方法用于检测桃和甜瓜中的叶酸,其加标回收率为98. 8%~100. 5%。  相似文献   

18.
俞英  林碧霞  梁耀珍  王伟杰 《化学试剂》2011,(12):1059-1062,1130
以巯基丙酸为修饰剂合成水溶性硒化镉量子点(CdSe/MPA),利用碳化二亚胺(EDC)和琥珀酰亚胺(NHS)两种偶联剂,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硒化镉量子点进行偶联以制备量子点-对氨基苯磺酸偶合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红外光谱、毛细管电泳对偶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量子点和对氨基苯磺酸偶联...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化剂交联法,以海藻酸钠(SA)为原料,Ca Cl2为物理交联剂,制备了海藻酸钠多孔支架;然后分别以0.2 mol/L Zn(Ac)2、Zn Cl2和Zn(NO3)2为交联剂,在海藻酸钠溶液质量浓度为15 g/L,温度为8℃的条件下,制备了竖直贯通的多孔支架;冷冻干燥后,将支架浸泡在KOH/甲醇/无水乙醇混合溶液中(Zn O量子点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荧光竖直定向多孔支架。研究了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5 g/L、10 g/L、15 g/L)及不同干燥方法(冷冻干燥和乙醇逐级脱水法)对制备海藻酸钠多孔支架的影响;将成纤维细胞与海藻酸钠多孔支架共培养,考察海藻酸钠多孔支架的生物相容性,采用Cy3(Cy–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与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双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采用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氢唑溴盐)法定量检测了海藻酸钠多孔支架的细胞毒性;对荧光多孔支架的形貌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抗坏血酸为前驱体,一锅煮、绿色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并考察了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对碳量子点发光效率的影响以及碳量子点对不同pH缓冲溶液和常见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90℃时加热5 h时该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最强,不同的pH缓冲溶液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较强,Pb2+、Cr~(3+)、Hg2+、NO2-离子对碳量子点的发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